杜思慧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演员又爱 却又无法免疫的剧场病毒
当舞台上只有你一个人,你拥有了整个舞台,但也必须花全身力气才能让观众一直看你独角戏,这是演员的终极挑战,是真诚面对自己与观众,与整个剧场的表演战场。这样的单人表演,可以用一切的形式,但「文本」是表演者最重要的武器,主宰著表演者述说故事的语气节奏和韵律,从而影响形式和身体动作发展模式。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天堂大酒店》
面具、默剧和小丑,一定不能少的音乐、肢体和杂耍,这些元素的出现不稀奇,但如何能有好的排列组合比较令人感兴趣。去年台北艺术节看过西班牙库伦卡剧团的《安德鲁与多莉妮》,是由三个人扮演十几个角色,而今年高雄春天艺术节的德国弗洛兹剧团,则要在《天堂大酒店》大玩四人扮演廿几个角色。 角色扮演数字的多寡不是重点,而是每次角色变化时,表演者因著不同面具所变动或重新定义的身体语言才是。面具的表情大多固定在这角色的最中间值状态,而透过身体语言的传递才会增减这角色的情绪或思考,而那些转换的过程也正是能看出面具下表演者功力的奇妙时刻,也是令人期待的部分。
-
达人推荐 本月我要看
高雄春天艺术节—台湾豫剧团《巾帼.华丽缘》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有了空间,在地团队也有了希望?!
已经或即将有这么多场馆开始营运的高雄,感觉充满希望的高雄,难道不能也全台独家率先创新更具体养成团体的决策?发挥龙头作用将资源聚拢,召集团队给与中长程计划的建议,以打破长期以来各团体或单位各做各的习惯?若是如此,那么艺术家们会感到多么幸福,出走的应该包包收一收也会想回家了吧。
-
艺@书
本月精选书摘:《单人表演》
由黑眼睛文化所出版的「剧场手边书」系列,于去年底又推出三书,分别是林国源《诗的表演从波特莱尔出发》、杨莉莉《欧陆编剧新视野从莎侯特至维纳韦尔》与杜思慧《单人表演》。作为国内表演艺术界唯一的专业刊物,本刊乐见此系列手边书能引领更多人踏入艺术殿堂,深入欣赏表演;于是本期特选摘《单人表演》一书之第一章〈单人表演简史〉,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