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地广人稀,表演艺术起步慢,在地团队为了生存都必须变成「教育机构」,往下扎根办理艺术教育活动。图为高雄豆子剧团近作《达刚三号》。(豆子剧团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来去高雄.夏日表演小旅行/延伸观察

有了空间,在地团队也有了希望?!

谈高雄在地团队发展

已经或即将有这么多场馆开始营运的高雄,感觉充满希望的高雄,难道不能也全台独家率先创新更具体养成团体的决策?发挥龙头作用将资源聚拢,召集团队给与中长程计划的建议,以打破长期以来各团体或单位各做各的习惯?若是如此,那么艺术家们会感到多么幸福,出走的应该包包收一收也会想回家了吧。

 

 

已经或即将有这么多场馆开始营运的高雄,感觉充满希望的高雄,难道不能也全台独家率先创新更具体养成团体的决策?发挥龙头作用将资源聚拢,召集团队给与中长程计划的建议,以打破长期以来各团体或单位各做各的习惯?若是如此,那么艺术家们会感到多么幸福,出走的应该包包收一收也会想回家了吧。

 

 

步出高铁左营站往停车场方向,迎面而来的是根根贴满「2012高雄春天艺术节」海报输出的圆柱;开车行进在高雄市区,也可以看到许多相关演出的路灯旗帜飘扬;号称「大高雄文化新地标」的大东文化艺术中心也在这次艺术节中正式启用,只可惜开馆节目不是高雄当地团体的创作。据悉这次艺术节行销宣传费用所费不赀,可见高雄市文化局打造春天艺术节作为高雄在地人文品牌的决心。

除了和以往一样同步邀约两厅院国际艺术节部分节目巡演,今年的艺术节也终于走出自己的路线,独家邀请到三档国际表演,其中包括了英国现代舞天团「DV8肢体剧场」。林怀民全力协助宣传的一句话,「到时候我要从台北赶下去高雄看演出」,让南北时空瞬间移转,天团票房满座,其中当然掺杂了极大多数的外地观众;而那几天脸书上的台北朋友们也纷纷在高雄地区四处打卡,在演出时间前后的不同餐厅或景点。便利商店轻易可购得的天团高铁套票,也似乎展显出此次在行销宣传上的野心。

在地团队不足  学生是主要观众

然而,国际及高雄以外的邀演团队热热闹闹,高雄在地团队呢?艺术节从三月开展到六月,卅个表演节目中有十个音乐节目、两个舞蹈节目、八个戏剧节目、六个亲子节目及四个传统表演节目。这之中有一个戏剧节目为在地剧团(但都是外聘明星演员)、六个音乐节目由在地两个乐团包办、两个亲子节目则分别由乐团或以舞团和乐团的结合为创作,仔细算起来,高雄团队在整个表演节目中所占比例似乎不太平衡,这中间发生了什么问题?

高雄地广人稀,表演艺术起步慢,创团近十五年的豆子剧团艺术总监曾秀玲观察到:「因为生存费力,在地居民花心思在生存下去而没有空闲时间可以闲聊,团体选择少,就容易造成竞争。」其实高雄在地团队屈指可数,但彼此间的交流似乎有限,演员互通性也不高。从德国返乡驻地高雄已经三年的舞蹈工作者俞秀青认为:「团体是需要长期投资的,团体多了才会精,也比较能吸引往北往外走的专业舞者南下,或至少留住南部的科班学生。」

其实南部几所高中舞蹈班或大学科系训练出来的舞者条件都不错,却鲜少见到他们毕业后留驻当地组团创作。但是在这些艺术新鲜人还是学生时,却是高雄地区最好的观众,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高,不论是从那个地方来的表演团队,一定会先去相关高中或大专院校宣传演讲,感觉这些莘莘学子充满了机会和希望,事实上是,经济拮据的他们能购票场数有限,再多,生活可能会有点问题。所以团队只能更往下扎根,去国高中校园宣传演出、办理艺术教育活动,为了生存,艺术团队变成了教育机构,唯有如此才能补贴一年或两年做一次大戏的亏损。

场馆走大不符所需  年轻团队开发新空间

现在和不久的未来高雄会多了些又新又漂亮的场馆,但就算是最小的剧场空间也是将近九百个座位,无法抒解原来近五百座位「至善厅」的使用压力,团队得要花心思作大戏推票房,雪球就愈滚愈大。主事者花心思建构这些漂亮的场馆,却没有见到他们拿出打造更优质多元在地表演艺术团队的决策,这么多大型的空间,未来是要谁进驻演出?难道只能不断请外来的团队吗?难道他们不明白缺的其实是两百至四百席座位的中型剧场?

值得庆幸的是学生团体很自立自强,中山大学剧艺系学生组成的「狂徒剧团」在爱河边的朵特咖啡馆自助演出、树德科大表演艺术系毕业生组成的「白开水剧团」在巨蛋旁的水星酒馆办戏剧音乐会……看来还是要有年轻人凭著不怕难、敢吃苦的心情开发这些意想不到的地点,才能展现高雄在地空间的能量。

不得不承认,公部门是文化环境的主导者,俞秀青认为:「公部门若能在政策上全面照顾到团队,不管是哪种类型,才会有愿景。」目前高雄市有两个专属乐团,但没有市立舞团、剧团或传统艺术团体,虽然台湾任一城市也都没有后者,但已经或即将有这么多场馆开始营运的高雄,感觉充满希望的高雄,难道不能也全台独家率先创新更具体养成团体的决策?发挥龙头作用将资源聚拢,召集团队给与中长程计划的建议,以打破长期以来各团体或单位各做各的习惯?若真的如此,那么艺术家们会感到多么幸福,出走的应该包包收一收也会想回家了吧。

新场馆带来希望  也带来环境焦虑

话虽如此,访问了几位表演艺术相关科系的学生,倒是对高雄地区的文化环境感觉到希望,因为看到大型场馆的建置、大型活动的办理,幕后及管理人才需求量大增,六个里有三个表示愿意留在高雄打拚,这点倒是顶正面的。文化局表演产业中心吴正婷主任表示,高雄的幅员广大,在增加观众人口数上的确有其困难,所以文化局用派团队下乡表演或把观众带进表演厅堂的方式让他们接近艺术。立意良善,但不知道效果是否能够延续。毕竟要团体做出高品质但票价又要亲民的演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本来很想用旅游杂志介绍「来高雄必吃小吃」的轻松心情来介绍「来高雄必看表演」或「必逛艺文景点」,但在更具体的感知到高雄将有这么多场馆之后,产生的居然是焦虑。艺文环境的养成当然需要空间,却也需要时间,在场馆一一建置完成后,我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出优质的人才,留住这些中南部及东部热爱艺术的学子们,并且让他们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就业环境?所以与其说是来吃小吃的,不如说现在的我,比较像是围著围裙拿著锅铲在高温厨房里团团转的厨师,正焦虑著锅子里会煮出什么……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