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了解敦煌壁画的意义、生命、价値,必须深入因时因地因人而来的信仰思想面;这是佛教艺术不容易了解的部份,却也是它的精采生命处。
敦煌的缘起
敦煌石窟是国人最骄傲的文化宝库,但却也是最伤心的圣地。国父革命成功,建立民国就是在一九一一年。因而在此之前的十年间,即一九〇一年至一九一一年,是中华民国的建国开创期,同时也是敦煌宝库的沦陷受难期。想必大淸帝国忙于应付国父的革命,疏忽了边防的重要,让他国人士得以自由进出,数万卷的抄本文献等,可以被从容地擕至国外。讲起这一段历史,没有人不感淸廷的大失,而痛心不已。特别是学术界,简直失声欲绝。
谈起敦煌,众人最想知道的就是它的创建时间,及由什么人创建等,但说也奇怪,这座在今天连国际人士都重视不已的人类艺术文明宝库,反而在自家史书中找不到有关的记录。这个对一向极为重视历史生命的中国人而言,的确是不可思议。目前,仅能在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的唐代地志《沙洲土镜》的残简文书中知有「于永和八年的癸丑之年,创建石窟。」以及在则天武后壁历六年(六八九)敦煌第十四窟修理之际,李怀让所著《重修莫高窟佛念记》中提及前秦建元二年(三六六),有位名叫乐傅的沙门,淸卢戒行,执心恬静,伫杖林野,于此山之际见到千佛大放金光,于是便以地构室筑屋,凿岩龛像。换言之,东晋的永和九年(三六六,此中的癸丑为「九年」,故「八年」非也)与前秦的建元二年,是目前所知的创建二说。
中土千年文化孕育而成的伟大艺术
敦煌石窟内几为壁画与塑像,其内容为佛教艺术,亦即以「佛陀」为主的表现。就人物言,主要为佛陀、菩萨、罗汉、明王、天神等,故实在不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但是,问题便在于这些表现人物有关的信仰思想上。比如说佛陀角色,因在不同的经典,有其不同的思想与意义。《弥勒经》、《法华经》、《弥陀经》等,各自不同。同理其他人物亦是。再者,千余年来,佛教因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流传而扩散,故在信仰的思想面上就变得极为复杂深邃。例如,在中国信仰流布上几占最大面积的《法华经》,在藏经中只有六十二页,但是在南北朝至隋唐的五、六百年间,因其大盛,使得注疏家达百家之多。光是天台大师的三大部,就足以叫一个学者穷一生探究不完,那还有嘉祥大师的七、八部,怎能消化完呢?偏偏佛教艺术就是个几近于以一个时代、地域信仰思想为主的表现,故光凭经典,仅能对佛教的图像表现有所了解而已,若想要深解它的意义、生命、价値,那就得深入因时因地因人而来的信仰思想面了。事实上,此面即是佛教艺术不为大家了解的「无奈处」,但是却又是它的精采生命处。
佛教艺术主要是在表现人间教主释迦佛陀的济世慈悲之心。然而重要的是,在此等说话故事图像表现中,如何透过佛的智慧、慈悲,解决世间自我蒙蔽、陷于五浊、无法自拔等等的智性开说,与慈性关怀。故佛教艺术也罢,经典义理也罢,重要的是一个人怎样发现自己?又怎样去渡众生到达「彼岸」的自我修行与努力。当然,今天敦煌留下的庞大壁画作品,因离我们实在太远且又达千年之久,再加上今天根本没有当时信仰生活面的环境与条件,故要今天的我们深解它,实在是不太容易,也不太可能。不过,就人类艺术文明史上的伟大成就而言,特别是中土千年文化孕育而成的精神面艺术记录来看,作为一个中土子民实在不能不接近它,了解它。
文字|林保尧 艺术学院传统艺术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