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灯笼》(不贰偶剧 提供)
戏曲

夏日里谈情讲鬼 《牡丹灯笼》密缝台日传统打造新美学

2025夏日放/FUN时光新艺计划 台日志怪偶戏《牡丹灯笼》

2025/8/16~17  14:30

2025/8/16  19:30

台中国家歌剧院小剧场

近年老戏新编与翻玩经典双头并进的布袋戏团「不贰偶剧」,即将于农历7月前夕,于台中国家歌剧院搬演台、日志怪偶戏《牡丹灯笼》。团长郭建甫从灯笼与鬼魂双生双映意象出发,提取布袋戏形式,放大于操偶师与真人演员身上,并细致拼贴南管梨园戏、布袋戏、能乐等多样传统表演元素,编织出当代鬼怪故事的崭新滋味。在炎日夏日里,即将为观众带来无比清凉、且感官丰沛的鬼故事新体验。

《牡丹灯笼》(不贰偶剧 提供)
当代剧场大师罗伯.威尔森辞世 创意超越时代永铭人心广告图片

以鬼的视角说鬼的故事

《牡丹灯笼》故事原型取材自元末明初传奇小说《剪灯新话》里的〈牡丹灯记〉,讲述一个失意书生初成为鳏夫,偶遇美丽的女鬼产生情愫,而最终被女鬼带走的通俗志怪奇谈。该故事在江户时期流传到日本,成为落语脚本后的情节愈发复杂:书生的邻居们因金钱利益与感情彼此纠葛猜忌,复仇与贪欲色欲交织其中,最终成为有警世意味的8点档型文本,但显然颇受日本社会欢迎,牡丹女鬼成为了日本三大怪谈之一,《牡丹灯笼》也是今日歌舞伎里的重要剧目。

郭建甫首先接触到落语版本,回溯元代原文后,他难以被中国文人普遍对异性的幻想说服,何以丧妻的书生遇到的鬼魂是陌生女子而不是发妻?又何以灯笼其实只是鬼魂提著的领路之物,对两位主角没有其他的意义与用途?为了将脑海里真人提著偌大纸糊灯笼,灯内鬼影幢幢的凄美画面渲染实践,郭建甫开始对文本进行改编,并思考如何在艺术层面,营造人鬼殊途,并同时反映角色内心与外在的状态于舞台上。

决定以鬼的视角重述经典故事,郭建甫将男主角改写为一勤勤恳恳的年轻灯笼糊纸匠,女主角也从早逝的富家千金,化为当时远近驰名的红牌歌妓,两人缘结于揽客招牌的大型灯笼制作上,透过强化物件的象征意涵,也将俗套的中国文人艳遇女鬼幻想,升华成彼此在技艺与才华上的相知相惜。

玩翻戏剧院导览活动的宣传广告图片
《牡丹灯笼》(不贰偶剧 提供)

多轨并置厚实角色深度

为了突显两位主角人鬼殊途的性格特色,郭建甫邀请日本艺术家金川量以能乐作为男主角声线,并使用南管为女主角发声。两种看似底蕴大不相同的表演形式,却都有著跟随演员/人的呼吸,慢慢舒展开来的叙事节奏,编曲与演唱上也皆带有「阴」与「阳」的意念编排。郭建甫进一步说明,能乐的笛子声响呈现线性流畅的风格,而南管琵琶的弹奏则具有鲜明的颗粒感,透过两种线条的对话,来做出人鬼之间的差异与和鸣,并且在台上增加真人现身的丫鬟翠音,以梨园戏的身段现身舞台,更加营造出古时候质朴而情真的人际(鬼际)关系。

早年于中国学习京剧与昆曲的金川量,近年来台钻研布袋戏,并在天母河洛坊与郭建甫一拍即合成为忘年之交,两人时常讨论演出心得、表演技法与舞台呈现,《牡丹灯笼》则是两人的第2次合作。

金川量认为,这次的作品不像两人首度合作便获得台新艺术奖季度提名的《道成》,仍保留戏台与偶为主体的叙事概念,《牡丹灯笼》在手法上别开生面,他与郭建甫、演员黄志勇3人抹白面出现在台上,当男主角的戏偶在郭建甫手上演绎文本,他则以能乐表情与日文台词在偶身后展现出布袋戏偶无法表达的面部神情,在访问当下,他仍在抓取真人情感如何不过度干扰偶戏运作,又可以相辅相成的节奏。

《牡丹灯笼》(不贰偶剧 提供)
《牡丹灯笼》(不贰偶剧 提供)

面向当代剧场,回望传统木偶戏

全剧日语、泉州话、布袋戏念白交相穿插,南管与梨园戏的肃穆与唯美氛围,在滑稽的布袋戏纾解下,达成平衡。虽然剧团不希望观众对于文本细节产生执念,但仍尽量不突兀地于舞台装置里安排了字幕辅助,而一向坚持在舞台上使用古典木偶的不贰偶剧,也理解小而美的手刻木头偶,其实并不适合现代剧场的观看规模,因此剧团照惯例在前台提供望远镜租借服务,希望前来欣赏偶戏就像在欧美听歌剧一般,观众得以透过手持装置的辅助,细细品味传统美学的多姿与魅力。

聊起何以选择这么多样的传统元素集合在《牡丹灯笼》里,郭建甫笑说,自己就是想使用大众目光里所有被认定为「老东西」的表演形式,拼拼贴贴成为前无古人的「新事物」,甚至也包含他与团队拿出了收藏多年的古董布料制作戏服,无不是希望赋予古物新生命。

这部制作的目标对象并不完全设定在传统观众,而是希望面向更多对于物件、偶戏与实验作品有兴趣的现代剧场观众,也或许这样的尝试,反而有机会在新创形式的包装之下,得以重新导引当代观众,回望传统表演艺术的迷人之处。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8/07 ~ 2025/11/07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