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的一般学制中,自小学至高中,音乐皆为必修的艺能科目。针对具备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则另设有专业升学途径,并依专业方向大致划分为国乐、西乐与实用音乐领域。学生可透过术科考试进入各级艺术专门学校接受系统训练,包括艺术初中(如国立国乐中学、艺苑中学、仙和艺术中学、桂园艺术中学)、艺术高中(如国立国乐高中、首尔艺术高中、首尔公演艺术高中、釜山艺术高中),以及艺术大学(如韩国艺术综合学校、首尔艺术大学、秋溪艺术大学、东亚放送艺术大学),或设有音乐相关学院的一般综合大学(如首尔大学、延世大学、梨花女子大学、中央大学)等,继续高等教育。
对于立志在国内完成高等音乐学业的学生而言,考取顶尖艺术大学或音乐学院可说是最终目标。韩国补习文化盛行,根据近年《教育统计年报》数据,全国专为艺术类升学设立的合法补习机构(涵盖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的音乐及美术领域)多达两万余家。加上一对一家教、大师班与各类短期训练营等辅导活动,反映出私人音乐教育已发展为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此外,作为国立艺术资优生教育机构,「韩国艺术英才教育院」自设立以来便以培养学生进军世界舞台为目标,参考茱莉亚音乐学院预备学校(The Juilliard School Pre-College)的课程架构,并结合韩国本土教育体制与学生特性,打造出符合国情的训练模式。该院专门遴选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之间、具有高度潜力的学生,在平日学校放学后、周末及寒暑假提供包括基础理论、一对一主修指导、外语先修等全额免费专业训练资源。这里不仅是康珠美(Clara-Jumi Kang)、韩在民(Jaemin Han)等多位国际知名青年音乐家的养成摇篮,也被视为韩国音乐教育体系中最具战略性与前瞻性的制度之一。
同时,隶属于文化体育观光部管辖的「艺术殿堂」(Seoul Arts Center)也设有「音乐英才学院」,除理论与术科专业课程外,更充分活用其展演空间,强化学生的舞台实战经验,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演奏家。前面提到的钢琴家赵成珍、任奫灿和小提琴家梁仁模皆出身于该学院。
首尔市、釜山市与仁川广域市等地方政府的教育厅也陆续开办音乐英才课程,共同参与艺术人才的培育。以首尔市政府为例,今年便与建国大学、淑明女子大学合作,选拔 162 名来自中低收入家庭、具有音乐潜质的中小学生,进行为期8个月的平日课程与暑期集训,扩大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与机会的可及性。

民间企业的赞助支持
20 世纪 90 年代,随著韩国因快速经济成长跻身已开发国家之列,政界与商界逐渐形成共识,如同欧美等文化与产业高度结合的先进国家,为了提升国际形象,艺文产业发展势在必行,企业也应承担起促进经济与文化并进的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下,由全国经济人联合会(FKI)等五大经商团体共同发起的「韩国公益协会」(Korea Mecenat Association)于 1994 年正式成立。该协会目前拥有超过 200 家企业会员,并与文化体育观光部及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ARKO)合作,共同经营「艺术赞助媒合基金」,每年亦定期发布《企业文化艺术赞助现况调查》统计资料。
根据该协会最新统计,过去10年间,韩国企业每年对艺文事业的平均赞助金额约为 2,000 亿韩元(约新台币 50 亿元)。其中,2023 年达到 2,088 亿韩元(约新台币 52.2 亿元),为史上最高。在整体赞助结构中,以美术馆、展演空间等基础建设占比最高(57.7%),包含交响乐团、歌剧团、合唱团、音乐节等古典音乐育成事业则位居第三(8.4%)。所有企业会员中,三星集团所成立的「三星文化基金会」(Samsung Foundation of Culture)对艺文事业的赞助金额最高。
三星文化基金会自 1965 年起推动艺文事业发展,近年与音乐相关的赞助计划主要涵盖三大方向。首先,「三星音乐奖助计划」(Samsung Music Fellowship)自 1997 年启动,旨在协助青年弦乐演奏家专注于国际发展。基金会将典藏的7把世界级名琴无偿出借予7组音乐家使用。近年受惠于该计划的音乐家包括金本索里、韩在民,以及世宗独奏家合奏团(Sejong Soloists)等人。
在技术培训方面,三星文化基金会自 2017 年起与韩国钢琴调音师协会合作开设「调音大师班」,首批选派 30 名国内调音师赴史坦威(Steinway)、山叶(Yamaha)、河合(Kawai)等知名钢琴品牌总部研修,返国后陆续举办研讨会,并制作教学影片于 YouTube 频道公开。2022 年,基金会进一步开设钢琴调音进阶课程,持续强化国内技术人力的培育。
针对新生代艺术人才的支持,三星文化基金会与韩国公益协会合作推动「Arts & Business」计划,与文化艺术团体建立一对一长期伙伴关系,为缺乏营运基础的团体提供创作与演出机会。此外,基金会于 2024 年新设一座以音乐为核心的复合文化空间「Sound S」,设有 50 席座位,可举办古典音乐、国乐、爵士乐等小型展演、讲座与录音活动,并预计于今年内推出新的赞助计划,为新进艺术家提供免费练习室与录音室使用。
相较于三星文化基金会将展演空间建置聚焦于小型场馆,主要提供给新进艺术家使用,锦湖文化基金会(Kumho Cultural Foundation)则在延世大学校区内兴建并营运拥有 390 席座位的「锦湖艺术厅」(Kumho Art Hall),以中型音乐厅形式提供稳定的表演平台。LG 莲庵文化基金会(LG Yonam Culture Foundation)聘请日本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打造 1,335 个观众席、兼具空间美学与多功能性的「LG 艺术中心」(LG Art Center),成为首都圈代表性艺文空间之一。乐天文化基金会(LOTTE Foundation for Arts)则斥资打造专为古典音乐演出设计、设有 2,036 个座席的「乐天音乐厅」(LOTTE Concert Hall),该场馆音响设计由国际知名的「永田音响」(Nagata Acoustics)操刀,馆内配置由奥地利老字号的「里格尔管风琴公司」(Rieger Orgelbau)制造,拥有 4,958 根琴管的大型管风琴,卓越的音响表现使乐天音乐厅迅速跻身亚洲顶级音乐场馆之列。随著高规格场馆相继启用,不仅使首尔成为国际知名音乐家与乐团巡演的重要据点,增加国内观众就近欣赏顶尖音乐演出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国际间面对面的深度音乐交流,更吸引来自邻近国家的乐迷前往朝圣,间接带动观光产业的发展与收益。
多家企业也透过实际资金补助支持优秀音乐人才的发展。例如现代汽车郑梦九基金会(Hyundai Motor Chung Mong-Koo Foundation)提供包括学费补助、学习津贴、参加国际音乐大赛的经费支援及得奖者的额外奖金,并补助海外演出等相关音乐活动。KT&G 奖学基金会(KT&G Scholarhsip Foundation)设有「国际艺术家后续赞助专案」,鼓励已在国际间获得专业认可的艺术人才持续精进实力;CJ 文化基金会(CJ Cultural Foundation)则聚焦于流行音乐领域的人才培育,针对非国乐与非古典音乐领域的音乐工作者,补助赴美攻读一般音乐研究所或伯克利音乐学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的3年学费与生活费,支持流行音乐创作者及演奏者的成长。

才华梦想与菁英教育阴暗面
1987 年,真光集团(Charm Vit Group)会长李大凤(Dae-Bong Lee,1941-2024)在纽约出差期间,接到秘书来电,得知就读首尔艺术高中声乐科一年级的小儿子,在校内因实力出众而遭学长嫉妒霸凌,再度被殴打重伤,最终因心脏麻痺不治。事发后,首尔艺术高中的学生们自发集资,在校内设立纪念碑悼念亡者;而李大凤却在强忍丧子之痛下,展现出极大的宽容,不仅选择原谅,甚至亲自向检察官求情释放加害学生。
小儿子离世的翌年,李大凤以其子之名创立「李大雄音乐奖学会」,至今已资助超过3万名学生追寻音乐梦想。2010 年,他更陆续收购当时面临破产与废校危机的首尔艺术高中和艺苑中学,使两校得以持续办学。李大凤曾于访谈中表示:「首尔艺术高中是录取首尔大学音乐系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如果这所学校消失,我儿子梦想成为的『活跃于世界舞台的韩国艺术家』也将无从出现!」他的作为,不仅是为了延续儿子的未竟之梦,也是对韩国音乐教育的强力支持与无私奉献。
遗憾的是,自李大雄事件发生后,近40年间,韩国校园暴力事件依旧层出不穷。根据校园暴力报案专线与警察厅受理的统计资料,近五年内,韩国国内中小学的校园暴力案件总数高达 23 万件。教育部最新调查显示,在各项加害动机中,「为了纾解学业压力」的暴力行为排名第二,其中高中生的比例最高(9.5%),且有超过四成的高中生自述有忧郁倾向。
校园霸凌的对象不仅限于学生之间,许多教师也饱受来自家长的胁迫与不当投诉之苦,例如在非上班时间被以私人电话联系发泄怨气,或提出超出教师职责范畴的要求;而当学校依规定针对具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辅导时,家长却反控校方与教师「管教过当」。在成绩至上和名校挂帅的高压升学环境下,学生和家长都不惜利用手段竞逐有限的资源,终致上万名教师上街头发起罢课行动,要求在教学专业领域获得应有的尊重与保障。

而在资优教育体制内的学生,其所背负的压力恐怕更是一般人难以想像。韩国艺术英才教育院为集中资源在真正的「英才」身上,每年定期对学生进行资质评估,未通过者即须离校。因此,能够在国际舞台上长期活跃的韩国音乐家,不仅技艺过人,也多半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
极少数得以脱颖而出的菁英背后,还有数不清仍怀抱热情的音乐工作者在努力争取生机。这些人当中,有不少选择透过教师甄试,进入收入相对稳定的艺术学校或补习班任教;虽然他们的角色从受教者转换为施教者,但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升学业绩、来自学生和家长的情绪勒索,久而久之,成为许多教师身心失衡的主因。
当企业、政府与个人携手打造出一条通往世界舞台的音乐之路,韩国的音乐教育体系确实培养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音乐人才。但在荣光背后,层层竞争与压力所带来的副作用亦不容忽视。在这条路上,谁能真正实现梦想,又有多少人在途中被悄然牺牲?这些未解的难题,或许正是下一阶段反思与改革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