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欧工业乐团Laibach翻唱《献给恶魔的交响曲》Symphony for Devil的单曲封面。(郭冠英 提供)
音响实验室 新视窗/音响实验室

音的「秘教」

实验声响团体彼此交换作品

互相合作出版,无数个不同国籍的

艺术家因为共同理念而串联起来

形成「噪音网」,并时时互通声息

实验声响团体彼此交换作品

互相合作出版,无数个不同国籍的

艺术家因为共同理念而串联起来

形成「噪音网」,并时时互通声息

公元二〇〇〇年前,台北也逐渐形成多元文化国际都会的雏形,如同纽约、东京、巴黎……一般,地上、地下、种种灰暗地带潜隐著自主创作的艺术实验者。这群全球各地的实验声响创作者当中,愈来愈多人在自己的专业工作之余从事创作,跨出自己的象牙塔,将自身具备的专业(电脑、科技、医学、建筑、生化、军事)运用在创作上,这种跨领域创作的现象愈能对纯艺术造成刺激。

当代的创作态度不是抱持一种虚无的怀疑,一味地去顚覆所有秩序、理论,不只是无所谓地发泄、破坏,而是从不同的专业跨入新的美学观点,产生别有建树的另类生产力。

他们──这样的人种

不论在国际或台湾,散布全球的声响狂迷,沈迷于高科技器械所发出的杂音、电子发报机、电脑运作时所发出的非人声响。

有人会拿著精密的器材,在上下班的尖峰时刻,等著大量人潮机械地通过捷运/地下铁出入口时,收录所发出属于人造都会的噪音。或者是把现在的新闻讯息收录下来,尽可能硏究出同样的技术水平,将其中的内容加以重新拼贴、仿冒、变造,把八卦媚俗回收再利用。这种充满未来性的超科技交响乐,也算是当代的一种音乐类型吧?

也有唯美派的噪音创作者,在每天工作闲暇,将自己关在电脑室中作实验──用自己吸纳的电脑知识和技术,硏究出极真实的风声、水声、猫狗叫声……拼贴成超时空、超现实的音响幻境。

他们就像是以吃食资讯维生的怪兽一般,狂热地拼命吸纳各类讯息:包括各类资讯理论、最新科技产品、机械组件……;怀疑但有兴味地「品尝」身处(以及异国的)社会每日加速生产的各色各样媚俗文化。

这群人或者从事一份专业工作,同时尽可能不被工作异化──以创作重新省视自己的心灵之声;或者依著创作的热情,不安于布尔乔亚式的安逸生活,宁可放逐自己于平凡的观念、成俗之外,追求灵感、突破的观念,过著波西米亚式的生活。

这样的人种是当代过度资讯、工业化社会所生产出来的,并藉著无远弗届的电子网路,结识跨国籍的志同道合者──同样以媚俗文化作包装来「反媚俗」,以资讯理论、机械技术作为武器来「反资讯」,在世界各地繁衍、结盟。

噪音,或实验声响的创作理念的特色,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点:

使用合成器/反音乐

尽管对声响创作者来说,「音乐」只是一种工具,而不一定是目的,这群人也需要器材来创作。凭借著合成器和「非音乐声响」来创作,可以说是这一群跨国人种的共同特色。

「工业噪音」是实验乐界初始的基本理念,为了刺激并开创更多元的创作灵感,早期的工业乐团讨论较多非关音乐的题材,而不是音乐理论。「工业噪音」顾名思义可以了解,他们是以现代社会工业发展过程中每天习以为常的机械噪音作为音响取材,用合成器加以变化的作品。特别是在八〇年代,「噪音」(或实验声响)几乎充满电子味十足的「音声取样」(Sample)和节奏,充斥著高科技电子、硬蕊电子味的「噪音」、数位化的音锤节奏和金属废铁声。

以最先进的资讯来「反资讯」

相对于当代的科技发展、控制系统,反而显现出人们不安变动、晦暗变质的心灵;这种强烈矛盾对立的情势,揭开了声响创作反情报战的序幕。

资讯大战的社会中,人们每天被无数讯息穿透。即使在同一国家当中,交流的是不同面向的语言:政治与文化、商业与艺术、学术专有名词、官方八股格式、各行各业的行话…人们用不同的语言彼此沟通。商业宣传,用似诗的文藻包装一个个虚幻不实的梦境;选举文宣,用感性诉求包装候选人的野心。生活的多元与分裂,使我们更容易有机会试验言语的错置、剪贴(cut-ups),尝试著濒临错乱的生活。

声响实验者多少受到美国六〇年代剪贴(cut-ups)实验性文学家威廉.贝罗斯(Willian S. Burroughs)的理念所启示:潜入大众媒体的核心,潜入主流机制的情报控制中心,就像个资讯及政治文宣散布者一样,把主控社会的托拉斯手法用在自己的反情报宣传上。法国就有一份实验声响刊物曾发行一个作品,外表及宣传手法都看似传递一个快乐婚礼的讯息,但其实是一件噪音作品。借由这个方法,音乐成为一个主要媒介,可触及一般传媒资讯未讨论到的层面。

实验声响的创作动机之一为「情报搅乱、反系统」,而以音乐型态做为工具,这也是令世界各地声响狂迷乐此不疲的原因。八〇年代曾出现实验乐界向新闻媒界攻击的反向传播,以虚构的资讯反向愚弄新闻媒体。一卷伪情报录音带触发一则人为虚构的事件: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少年杀死全家事件,使得全美新闻媒界为之疯狂,并且有伪装的FBI联邦调查局探员登场,使得此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们摸淸新闻媒体兴风做浪、制造「噪音」的本质,进而反向操控它。

令人震撼的战略

在自资出版者的卡带作品上,会发现有些人喜欢用极度耸动、恶心的色情图片或血腥图像做包装(但有些作者完全相反,走纯粹唯美路线)──将流行文化,加以回收、利用,即使其风格是激烈的、愤世忌俗的、看来恐怖的……都是创作者用极大的勇气,以自己的生命做实验,将脑中抽象的想法实践出来。

当代社会过度偏重科技发展,在资讯、情报高度分工至巅峰期后,人心极度异化的生活环境会出现以下指标:极度体制化的政府/工商业机制、情报控制中心、管理机构……等。这些跨国际「噪音」同道所创作的,是以「实验声响」作为工具和媒介,攻向上述这些指标。不论有心或无意,自宅录音、自资发行、自行连结国际网络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小小地顚覆、瓦解当代社会习以为常的「跨国托拉斯影音工业」的意识型态。

有些实验声响狂迷认为,在视觉/听觉引起欣赏者观念上有所创发的震撼,也是一种广义的美学范畴。经由有意识的渗透,流行文化将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媚俗;艺术和生活的距离也才可能被拉近。

自主机制/组织

被乐界称为「工业始祖」的英国悸动软骨(Throb-bing Gristle)乐团,早在七〇年代浏览各类资讯理论,以色情图片作为作品封面,加以散布宣传。悸动软骨目前仍对声响狂迷造成影响,他们的手法仍是潜伏各地的噪音迷透过网际网路的话题。

除了悸动软骨的自主创作、宣传理念的影响之外,在重商机制下,「噪音」个体户的几个特点是:自资出版发行(为了让真正有热情的创作得以存活,有时必须仰赖一份固定收入──这一点有些类似剧场界);自行寻找生产工具;自行硏发技术,摆脱牢牢掌控全球资本社会的托拉斯企业散布下的刻板文化;自行建立跨国网路组织:如自资出版的刊物、全球地下电台、部分美国的大学校园电台、自己成立的音乐厂牌……等。

实验声响团体彼此交换作品,互相合作出版,无数个不同国籍的艺术家因为共同理念而串联起来,形成「噪音网」,并时时互通声息。今天,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超高速度迈向新世纪的开端,「噪音网」的版图也无止境的扩张。「地球村」虽是耳熟能详的口号,仍不是种族/民族主义者所能想像的境界;但在实验乐界中,「噪音网」却是个心照不宣的事实。

 

文字|郭冠英  艺文工作者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