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一直在文化上扮演重要的发声者角色。甫结束七〇年代全面省思的「人间」,立即将「历史与记忆」的主题延续到九〇年代,而且,更重要的,跳脱平面媒体属性,由平面而立体,举办剧展活动,与社会更密切衔接,充分展现大众文化媒体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开阔气象。
一九九四人间剧展
《查某喜剧II──你为什么不爱我》
台湾渥克剧团演出
编剧.导演/杨长燕
9月23日㈤──9月26日㈠ 19:30
《记忆No.2──「『我』──♀」的回归之旅》
独角社表演工作室演出
编剧.导演/戴秀娟.李为仁
9月30日㈤──10月3日㈠ 19:30
《三次复仇与一场审判──民主的诞生》
改编自艾斯奇勒斯《奥瑞斯提亚》三部曲
密猎者剧团演出
编剧.导演/鸿鸿
10月7日㈤──10月10日㈠ 19:30
《谜底,嗯……(medium)》
大大小小艺人馆、给我报报重案组共同演出
编剧/冯光远.陈世杰 导演/陈世杰
10月14日㈤──10月17日㈠ 19:30
《阿女──白色玛格丽特》
临界点剧象录演出
编剧.导演/田启元
10月21日㈤──10月24日㈠ 19:30
演出地点:诚品书店天母店
剧展票券自八月起,委托年代电脑连线售票系统售票。
一九六〇年代,台湾小剧场运动在李曼瑰教授的大力推动下渐渐萌芽,对日后「实验剧展」具有主动催生作用的「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于六三年成立、六五年元月《剧场》杂志出版;同年九月,《等待果陀》于耕莘文教院演出,这是荒谬剧场大师贝克特首次在台湾的舞台登场。
走过历史的「人间」
七〇年代,台湾面临政治、外交上的重大危机与挫折,在经济上则积极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此一时期的文化面貌普遍呈现出知识份子对于本土文化的高度自觉与理想主义色彩:七三年「云门舞集」成立、七五年校园民歌兴起、七七年鄕土文学论战开打……,在剧场方面,「耕莘实验剧团」成立尔后转成为「兰陵剧坊」,随八〇年第一届实验剧展的开锣,点燃台湾剧运的火把。八〇年代,经验了解严期间为知识份子带来的面对国家、社会身份认同上的矛盾与冲击,小剧场突起一股尖锐激越的顚覆浪潮,彼时,小剧场俨然成为反映政治现状最直接的利器。
由八〇进入九〇年代,随著声光视讯科技的进步,各地媒体引进更多更广的世界资讯。在大量外来讯息的冲击加上经济多年发展以来已略显的疲态,政局在解严后开放的姿态下进入不安定的转型期,种种因素导致台湾社会今日的纷乱现象。而剧场也面临了演出的场地有限、制作成本的提高、创作素材缺乏、原创精神低迷等问题,此时小剧场本身正处于外在组织整合与内在创作思考的重要关头。
値此阶段,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将与文建会于九月共同举办一系列包含演出、座谈和文字论述的「一九九四人间剧展系列活动」。人间副刊自七〇年代以来一直扮演著鼓励本土文学创作,引介当代世界文化思潮和深入族群/个人探讨的角色,近年来所制作的五〇、六〇、七〇年代专题,引起了社会大众对于台湾战后文化史、生活中的广泛讨论与兴趣。早在年初,人间副刊就在一方面寻求支援、一方面邀约剧团参与的情况下展开整个剧展的制作活动。首先借由主题「历史与记忆」的设计,透过创作者对族群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成长经验相结合的思考,对当代台湾经验的多面风貌,做真实的投射与呈现。随即邀集了九个国内深具创作潜力的剧团,由他们根据剧展主题、演出空间等等提出演出计划与剧本构想。
透明、沟通的评议过程
値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得整个评选过程有更开放的空间,在六月十五日举行的评选会议除了邀请国内戏剧界的专家或资深创作人纪蔚然先生、卓明先生、钟明德先生三人组成评选小组外,亦邀请各剧团编导与会,针对演出构想提出说明,在评选小组与剧团间的问答、交流间,双方对构想中的演出都有充分的说明与进一步的了解,使得评选小组减少许多竞争优劣的意味,而有了对创作过程再一步的确认与厘淸。在各剧团或公开、或个别的说明之后,剧团代表先行离席,由评选小组就各剧团对演出的计划在考量主题性、演出空间的运用、原创意念及未来三个月完成的可能性等,进行审愼的讨论与评估。最后再参酌所有参展团体所结构出剧展整体精神,投票选出五个剧团。在全程录音的情况下,为一个更透明化、公开化的评选方式踏出尝试性的一步,不但减少许多竞争优劣的意味,也增进各剧团的彼此认识。
人间剧展选择在诚品书店新开幕的天母店户外剧场演出,除了希望参展的剧团针对空间的特异性所做的设计能建立与表演空间新的组合与可能性,也由于天母是衔接台北市中心与关渡、淡水的门户,长久以来即形成兼具休闲性与东、西文化交织的地域特色,这次的剧展活动将会发挥社区剧场的亲和特性,吸引更多人口参与。
在剧展的演出部份结束后,人间副刊预备邀集创作者、评论者、观众及评选小组等各方人士,就整个剧展活动、剧场的现况与困境、未来发展的方向等议题举办座谈,配合副刊上的专文论述,引起剧场界与社会大众间的热烈对话与关注,预期将为台湾剧场的新纪元发起先声。
特约撰述|吴小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