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风潮来自街头,源头就是街头派对的音乐,透过派对DJ的播音技巧、音乐品味,以及带动气氛的「说唱」,逐渐发展出融合多元乐风、饶舌风格的新乐种。除了是音乐,嘻哈也是一种社会关怀的表达方式,透过饶舌说唱,即兴互动地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并提出抗议与诉求。
嘻哈音乐诞生于一九七○年代美国的纽约南布朗克斯区(South Bronx)。由于当时的社会贫富差距过大、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纽约社会底层组织帮派自保,却也带来了契机。一九七二年前后,流行著一种融合Disco、Rock、Soul、Funk、Jazz的多元未知乐风,此乐风有部分元素来自非洲乐与非裔美人口语特色,渐渐在多个乐种的交互薰陶下成型。它具有多数黑人音乐(black music)的特色——强调节奏感、创造性、偏好复杂音调转换、情绪浓郁而凝聚、并崇尚即兴创作技巧。
七二年前后,牙买加的派对DJ好手「酷哈洛克」Kool Herc来到纽约街头、开始大量使用这类曲风办出许多口耳相传的派对,这个音乐品种便有了新名字——Hip Hop,源自于七○年代街头派对主持人带动气氛的术语,也曾被视为帮派祖鲁国(Zulu Nation)的黑话。原本Hip Hop一词只存于纽约帮派之间,直到祖鲁国的创始者之一「非洲邦巴塔」(Bambaataa,别名Afrika Bambaataa Aasim)于八九年在公众媒体上提出,Hip Hop这个名词才广为流传。
从音乐开始的街头文化
Hip Hop最早出现的DJ元素,来自于一九七○年初的Disco风潮,DJ技术则由「非洲邦巴塔」与同时期的DJ「酷哈洛克」一同传播带起。当时的帮派为了播歌,把扩大机和线材接到公园的灯柱,利用在地资源进行播音系统,酷哈洛克也靠类似方法建立一套派对的音效系统,邦巴塔则把这个概念用在街区派对(block party)上,并结合音乐、舞蹈和涂鸦艺术,让各类表演者有宣扬自我理念的机会与场所。当时的DJ已懂得剪接黑胶、自行混音串连乐曲,并营造出属于自己的播歌品味。七八年前后由Theodore(别名Grand Wizard Theodore)研发出刮盘(Scratching)这种破碎高速感音效,也让这种技术也成为一种DJ炫技。
七二年前后,两大街头DJ 邦巴塔与酷哈克分别都以举办街头派对闻名,但派对上播放的曲目以Funk、Disco、Jazz为主,真正纯熟的嘻哈乐风尚未诞生,而在曲目之间与曲目的休息时间(俗称「Break」),则会有主持人(MC, Microphone Controller/Master of Ceremonies)出来表演「说唱」带动气氛,渐渐发展成日后的饶舌乐(rap),而在这种休息时间所表演的特殊街头舞蹈,又为Break Dance,也就是日后嘻哈的另一元素「街舞」,并营塑出不同的街舞表演者(B-Boy)文化。
饶舌说唱 即时互动表达社会关怀
如上所述,饶舌乐(Rap)是源自于派对主持人(Party MC,又名Hype Man)的一种说唱形式——它重视即兴创作、韵脚与语言之间的抑扬顿挫起伏,更强调与现场观众互动,不但反映出派对曲目内容、甚至可加入流行时事。
然而,即使是在派对之外,街头角落也时常出现用饶舌表达想法、相互自我介绍、甚至创作急智歌词的即兴对抗(Free-Style Rap Battle)小聚会,有时则会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对街头的关怀。而美国最早的饶舌乐,也正是在这种充满互动性、即时性、原创性的说唱形式中发展。
饶舌的歌词与题材宛如大千世界,充满浓厚的地域色彩与本土风格。从一开始的派对台词,到不同街角的自我发声,不少来自帮派的创作者也经常透过饶舌乐表达对政府的抗议、宣扬自我诉求。如黑豹党(Black Panther Party)就曾提出不少社会诉求,争取少数族裔和工人阶级的解放,要求种族平等、工作权等概念,显示出当年的帮派与饶舌并不只是意气之争,更曾宣扬改革、争取生存空间。
经过八○年代的催化期,嘻哈音乐逐渐以舞曲与轻松节拍风格渐渐攻入主流,九○年代更加发扬光大,出了不少关怀社会的先见之声如Tupac(2Pac)、Guru等饶舌歌手。而后起之秀Big L、Notorious B.I.G、Nas来自街头,有著街头的视野与关怀,也奠定了以纽约为发源地的东岸(East Coast)饶舌风格,与慵懒舒缓的西岸饶舌互别千秋。千禧年后,嘻哈乐更与节奏蓝调、电子音乐结合,创造出美国嘻哈王朝的商机,如Dr. Dre、Snoop Dogg、Jay-Z、Kanye West、Lil’ Wayne等人都是畅销的知名嘻哈歌手。
关于嘻哈元素——DJ、MC、涂鸦、街舞四大元素——的组成,晚近又有人提出嘻哈的第五元素,有人说是「知识」(Knowledge),也有人认为第五元素是发源于八○年代的另一种音乐元素「节奏口技」(Beat Box)。
有话直说 延伸出「干谯」文化
由于早期生活环境不佳,为了消除身心痛苦,街头充斥大麻、加工毒品、酒精生意,虽有歌手公开表示自己吸毒才有灵感,但也有街头组织大力肃清毒品。毒品与药物议题都和不少黑人音乐创作者息息相关,并且多次在歌词中出现,褒贬观点皆有。
七○年代末开始,DJ们发展出撷取老黑胶音源、不断重复回播的取样技术(Sampling),这类技术更在一九八○年嘻哈圈内造成了创作上的流行与回响,直到今日,「取样」都仍是个重要的Hip Hop创作手法,更广为近代的都会嘻哈分支——醇嘻哈(Mellow Hip Hop)、实验嘻哈(Experimental Hip Hop)所用。
「干谯」(Diss)则表达出嘻哈文化中有话直说的强势态度,起先源于街头聚会上彼此叫嚣、人身攻击的行为,透过犀利的歌词,创作者们将对方的不满宣泄出来,如今Diss也经常出现在知名饶舌歌手间,一攻一守,相互回应。而混音带(mixtape)的作用则宛如名片,创作者们自行找来空拍、纯曲、录制低成本的创作,透过免费或低价的方式发送推广,如今台湾不少饶舌歌手也使用此型态打响知名度。
从上述文化表征中,不难看出嘻哈创作者直率、热情、好恶分明的作风。对于不顺眼的人事物就直接干谯;又因喜爱经典乐曲的某些片段,而用「取样」手法撷取致敬,展开新旧作品间的对话;而个人发行mixtape的现象,则是热情推销自己的行为。当然,嘻哈文化中仍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不及详述,但从这些文化现象,已足以彰显嘻哈的精神与态度。
参考资料:
〈DJ Mar Hiphop历史文化讲座:Hiphop的历史〉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60262147414965
〈法国嘻哈的音乐地景〉www.wretch.cc/blog/mikechuang/1751851
维基百科en.wikipedia.org/wiki/Hip_hop
维基百科en.wikipedia.org/wiki/French_hip_hop
维基百科en.wikipedia.org/wiki/Afrika_Bambaataa
美国在台协会www.ait.org.tw/infousa/zhtw/PUBS/AmPopMusic/hip.html
法国饶舌乐 仅次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法国饶舌诞生于一九七九年前后的巴黎,并在八四年出现首位发行法语饶舌专辑的歌手Dee Nasty。而真正走红的饶舌明星,则是九一年以专辑Qui sème le vent récolte le闻名的MC Solaar。
法语饶舌更加重视种族意识,并随著政府都市规划政策,而有过地域认同问题。在一九六○至八○年间,法国市区也有许多受到生存权压迫、受歧视的外来移民,而饶舌则成为他们自我发声的工具之一。
大量使用族群方言与原乡音乐元素的结果,也让法国嘻哈充满多元魅力,九○年代是嘻哈大举风行的黄金期,标榜种族意识的歌曲,也同时受到贫民区年轻人与中产阶级的欢迎。法国嘻哈的商业化则在九○年代中期开始发酵,打造出许多一线歌手团体如MC Solaar、NTM、Manau等,如今法语饶舌已是全球饶舌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茱力)
嘻哈必听MUST LISTEN!
岛国台湾自古以来吸纳接收了不少外来文化,嘻哈也是其中之一。九○年代不乏流行团体如L.A. BOYZ采用嘻哈元素,到了九○年代末,台湾在资讯上逐渐与国外接轨,开始出现对黑胶音乐颇有品味的DJ前辈(如DJ Chicano)。
然而嘻哈窜上主流则是千禧年之后的事情,麻吉(Machi)、铁竹堂、热狗(MC Hot Dog)、大支、参劈(Tri Poets)、顽童MJ116、大囍门等数家争鸣,近三年则以充满台湾风味与本土意识的拷秋勤(Kou Chou Ching)与爵士嘻哈风格的蛋堡(Soft Lipa)风靡台日乐界。
纵使台湾的嘻哈市场与阅听众仍小于摇滚客群,创作质量却潜力无限,整体环境也保留Underground独立地下音乐的原创务实精神。比起同样为岛国的日本,台湾饶舌歌手年龄稍微偏低,也透过网路社群与音乐原创网站如Street Voice、Sound Cloud等,展开国际的素人合作,也依赖自行压制mixtape作品等宣传形式,从六七年级生向下传承至八九年级。
碍于篇幅,在此推荐近两年值得收藏的嘻哈专辑:分别是充满本土意识与社会关怀的大支最新专辑《人》,以及曾入围金曲奖、并与国际知名团体Shin Sight Trio多次合作的爵士嘻哈才子蛋堡《踩脚踏车》。(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