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宗
-
戏曲 《掌中家书.朱一贵》回探剧团史
留在掌中的情感 藉戏传递寄托
在嘉义扎根逾75年、并已传承至第四代的长义阁掌中剧团,藉专业分工,于传统与创新的两条脉络里,找寻掌中戏于当代存在与传承的意义。特别是2015年开始「文学诸罗」系列,自第三部《青天.愿》后邀请编剧陈崇民担任艺术总监协助,退居幕后制作人的第三代传人黄锦章,以「一年一大制作」为规划,希冀完成团务与创作的全面接棒;而原定于2020年首演、因疫情延至今年2月的《掌中家书.朱一贵》便将以回溯家族史的书写进行总结,让剧团走向下一阶段。
-
职人的图鉴
戏偶雕刻师:随时代改变的人物出产者
布袋戏戏偶没有表情,依靠的是戏偶雕刻师一刀一刀刻出神韵,再交由偶师、主演赋予灵魂。用一双手打造千万角色,戏偶雕刻师可以说是这些角色的父母。本期邀请位于云林斗南的炎卿戏偶雕刻公司第二代徐俊文分享这项家传技艺。
-
职人的图鉴
布景彩绘:客制化的空间打造者
布袋戏发展初期的舞台,一种是用随身的扁担或戏笼,一种是木头雕刻的彩楼,但制作、搬运都相对不易,于是在日治时期,开始模仿中国戏班的戏台,将平面写实绘画布景的方式应用到布袋戏戏台。这种布景至今仍完全依靠手工彩绘,是布袋戏产业极为特殊却也重要的一环。本期「职人的图鉴」邀请李有明布景社负责人李有明,分享他30余年的绘制经验。
-
特别企画 Feature Digital Strategy
从疫情前后的数位转型、纾困政策,定锚台湾2025表演艺术发展方向
近年数位科技的发展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各种冲击与机会,而政府为了让台湾经济在这个浪潮下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成长,而提出了一套影响政府与社会各层面的施政计划,包含各种软硬体建设、人才培育、商业模式辅导等。
-
企画特辑 Special
2016亚太传统艺术节 要让艺术不「偶」然
今年的亚太传统艺术节以「无物不成偶传统偶戏艺术的当代碰撞」为主题,委托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策画,透过「人才培育」、「在地连结」、「国际交流」与「作品研发」,以宜兰传艺园区为基地向外辐射,连结起在地与国际的网络。艺术总监郑嘉音,将以五年为一个阶段,进行深入的人才培育和创作交流,广泛培养偶戏创作者、制作行政人才、艺术种子教师和参与艺术的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