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戏学校」中执头偶操偶课程。(张瑞宗 摄 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 提供)
企画特辑 Special

2016亚太传统艺术节 要让艺术不「偶」然

「传统偶戏艺术的当代碰撞」为主题 以「人才培育」为重点

今年的亚太传统艺术节以「无物不成偶——传统偶戏艺术的当代碰撞」为主题,委托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策画,透过「人才培育」、「在地连结」、「国际交流」与「作品研发」,以宜兰传艺园区为基地向外辐射,连结起在地与国际的网络。艺术总监郑嘉音,将以五年为一个阶段,进行深入的人才培育和创作交流,广泛培养偶戏创作者、制作行政人才、艺术种子教师和参与艺术的民众。

今年的亚太传统艺术节以「无物不成偶——传统偶戏艺术的当代碰撞」为主题,委托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策画,透过「人才培育」、「在地连结」、「国际交流」与「作品研发」,以宜兰传艺园区为基地向外辐射,连结起在地与国际的网络。艺术总监郑嘉音,将以五年为一个阶段,进行深入的人才培育和创作交流,广泛培养偶戏创作者、制作行政人才、艺术种子教师和参与艺术的民众。

2016 亚太传统艺术节

偶艺百汇—艺术节汇演

12/10~11  高州木偶剧:中国传统创新单人秀

12/10      李察.布莱萧《影窗内的天空》

12/10      新世界掌中剧团《风云再起~幻海星尘》

12/11      Nguyen Ho Thuy Tien《越南偶戏之美》

12/11      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夜莺》

12/12~13  新布袋戏实验室2号实验作品《东海小金刚》

2016亚太传统艺术节—国际论坛

12/12~13 

活动地点:台湾戏曲中心、宜兰传艺园区、利泽老街

详细活动资讯可搜寻:2016亚太传统艺术节

活动官方脸书: www.facebook.com/2016AsiaPacificTraditionalArtFestival/

艺术节的功能是什么?除了提供观众消费性的艺术活动,台北艺术节透过大量工作坊和讲座引介新的观念和观赏方式,促成许多跨国合作的案例;美浓黄蝶祭近年以里山倡议为核心观念,凝聚社区生态意识和保存客家文化。从二○○○年第一届以「传统艺术的再生」为主轴,已经有十五年品牌经验的亚太传统艺术节,该如何面临十多年来亚洲各地不同类型与诉求的艺术节兴起和转型的挑战?

不光是演出  更要活化传统偶戏的未来

今年亚太传统艺术节以「无物不成偶——传统偶戏艺术的当代碰撞」为主题,委托位于宜兰利泽地区的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策画将近半年的系列活动,透过「人才培育」、「在地连结」、「国际交流」与「作品研发」,以宜兰传艺园区为基地向外辐射,连结起在地与国际的网络。艺术总监郑嘉音说:「以往亚太传统艺术节多半以演出为主,今年我们希望做一个转变,让观众不只是被动的观看,也能参与到创作的过程里。以五年为一个阶段,进行深入的人才培育和创作交流,广泛地培养偶戏创作者、制作行政人才、艺术种子教师和参与艺术的民众。」

为什么是偶戏?当代偶戏结合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手工艺、传统戏曲、科技艺术甚至延伸到cosplay、动画和电玩,作为艺术跨界的接合点,其实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偶戏并不是只是做给小孩子看的!」揭露了两个观念性的问题:一般观众的印象还停留在偶戏就是儿童剧,以及上述的偶戏在定义中没有包含传统偶戏,突显出台湾传统偶戏和现代偶戏平行发展,仅是偶有交集的不同脉络。亚洲传统偶戏多以师徒制为主,现代偶戏亦长期缺乏系统性的培训与教育机制,使得人才延续不易;而大多以教育推广为目的,把不同节目并置在舞台上的「奇观式」偶戏节,其实多未能深化成为交流分享平台,更难以积聚活化传统偶戏与跨界创作的动能。

重点放在「人才培育」  工作坊让更多人学习

有鉴于此,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将今年亚太传统艺术节的重点围绕在「人才培育」上,不仅有密集扎实著重操偶基本功的「偶戏学校」,从基础手套偶、悬丝偶、执头偶、杖头偶和影偶的基本操演和制作,培育新一代的偶戏种子教师,让偶戏种子进入社区。亦有开放给一般民众、艺术工作者和表演艺术及美术教师参与的「捷克纸偶剧场大师班」,讲师马瑞克.萨科斯泰勒斯基(Marek Zákostelecký)是捷克已有六十年历史「龙剧团」(Drak Theatre)的舞台戏偶设计暨导演,带领学员从童话典型角色出发,设计自己的纸偶世界;延揽具备不同偶戏与跨界经验的艺术工作者温思妮、柯世宏、黄凯临和曾彦婷带领工作坊,和台湾偶戏工作者进行相互学习交流的「偶迷进修班」。此外还邀请国内外十位剧场学者及偶戏艺术家,从南到北走访台湾具有代表性传统艺术类型的团队,进行观察、深访及讨论,对于长期台湾偶戏发展提出观察和建议。破除学校与艺术节的地域框架,也借由「偶戏列车到你家」和「驻村艺术家校园推广讲座」让艺术走向社区。

「驻村艺术家」也是今年首度开放征选,集结了十位来自台湾、墨西哥、波兰、丹麦、法国和缅甸的传统偶戏或当代偶戏创作者、音乐家、文字创作者、金工艺术家和戏偶雕刻家,共同居住在利泽国际偶戏艺术村六周,期间持续进行合作分享和创作,并将于十二月九日联合呈现,更期望成为未来跨国共制的起点,将过程中彼此相互观摩激荡发展出的小品或概念,发展成完整的作品,为打造亚太传统艺术节成为「亚太艺术创发中心」迈出第一步。

国际汇演展创意  论坛讨论偶戏新定位

国际汇演的部分,则有无独有偶工作室与波兰罗登大众市立剧院跨国合作《夜莺》全新中文版、新布袋戏实验计划第一号作品《救母小金刚》、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高州木偶剧》、澳洲光影戏经典作品《影窗内的天空》及越南水傀儡演师Nguyen Ho Thuy Tien独立创作的《越南偶戏之美》。国际汇演和驻村艺术家发表期间,亦邀请了亚洲备受瞩目的四位偶戏创作者:真快乐掌中剧团第三代演师柯世宏、偶戏导演薛美华、猴纸剧坊艺术总监何家伟和滚动傀儡另类剧场林婷婷,分享自身创作历程,进而探讨台湾、新加坡、澳门各地偶戏发展现况及具体的限制与困境。

近半年既深且广的能量交锋,将汇集在十二月十二、十三日的「国际论坛」上:从理论到创作、观摩展演到偶戏生态实地访查,十二位国内外与谈者将针对传统偶戏在当代剧场中面临的困境及转变,传统偶戏如何突破创新,国际偶戏的发展现况与趋势,偶戏的跨领域潜力,邀请喜爱艺术与偶戏的观众来共同思考:如何在台湾当下的时空中找到偶戏的新定位?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