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慧
-
焦点专题 Focus 首尔如何进化为看表演的旅游新地标?系列报导(一)海外行销、艺术节打造剧场街区——2025「Welcome 大学路」现场直击
根据韩国表演艺术票房资讯系统(KOPIS)统计,今年上半年韩国表演艺术市场售出1,070万张门票,销售额达7,414亿韩元(约台币162.75亿元),创下上半年历史新高。与去年同期相比,门票数量成长7.1%、票房收入成长15.2%,平均票价亦上涨至6.9万韩元(约台币1,500元)。(注1)该数据显示,韩国表演艺术已是一个具备庞大消费力的成熟市场,而如何维持本地市场活力的同时,将观众扩展至海外,成为政府与业界的重要课题。 每年秋天的首尔,或许是观察韩国表演艺术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机。不仅有首尔国际表演艺术节 (SPAF)带来多元跨界作品,呈现全球当代舞台的最新风貌;还有首尔表演艺术市场(PAMS)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制作人与策展人群聚寻找合作可能。同时间,「Welcome 大学路」艺术节,则尝试让市民与观光客在日常中进入表演。上述接连发生的艺术节与平台,构筑出韩国表演艺术在创作、国际交流与观光产业的完整拼图。
-
焦点专题 Focus 首尔如何进化为看表演的旅游新地标?系列报导(三)跨越时空、文化,「韩国感性」诉说人的故事
今(2025)年6月,由韩国编剧朴天休(Hue Park)与美国作曲家Will Aronson合作完成的韩国原创音乐剧《也许是美好结局》(Maybe Happy Ending),横扫东尼奖6项大奖,写下韩国音乐剧发展的新里程碑。然而,对于这部作品是否能被归类为「K-musical」,却因百老汇演出的非亚裔选角,而在韩国引发争议(注1)。朴天休在9月于首尔举办的「音乐剧论坛2025」中直白地表示对相关讨论感到困惑,他说自己从未以「K-musical」为创作前提,「我唯一的目标,只是希望作品能真诚抵达观众。」(注2) 《也许是美好结局》以近未来的韩国首尔为背景,讲述被淘汰的机器人Oliver和Claire在生命尽头前对爱与记忆的追寻。对朴天休而言,这个故事探索的核心是普遍的人性:孤独、渴望与连结,作品的国籍标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能否从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他说:「文化产品的认同感是由观众创造的。无论创作者如何定义,如果观众没有感觉,那也是没用的。」(注3) 这恰恰揭示了近年韩国剧场对「说故事」的核心共识:无论题材是韩国本土的历史记忆、当代生活,还是取材自国际的故事背景、历史人物,他们要说的,始终是「人的故事」。这样的思考,也体现在今年「Welcome 大学路」艺术节参与B2B市场展的作品中。
-
焦点专题 Focus 为什么法国观众疯台湾文化?从法国夏佑国家剧院「体验台湾」,看台法文化交流现况
位于巴黎的法国夏佑国家剧院(Th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Chaillot)的今(2024)年10月很「台湾」。布拉瑞扬舞团、微光制造、小事制作、VR《无法离开的人》、纪录片《行者》等,都因「夏佑体验:台湾焦点」(Chaillot Exprience#2: Taiwan)来到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剧院。 「夏佑体验:台湾焦点」由夏佑剧院主力策画。这所成立于1937年的剧院是法国5个国家剧院之一,也是唯一以舞蹈作为发展核心的国家剧院,更是1948年联合国大会《世界人权宣言》签署仪式所在地。过去,台湾的汉唐乐府、无垢舞蹈剧场、云门舞集郑宗龙的《十三声》皆曾在此演出,编舞家黄翊亦曾在2018年参与夏佑剧院的驻村计划。 本次「夏佑体验」接连3天(10月10日至12日),跳脱过往台法合作的单档节目买卖、邀演模式,除了将馆内空间交给多个台湾舞团尽情挥洒外,这所骨子里刻著国际人权价值的「舞蹈之家」也上映了由陈芯宜执导、囊括海外许多大奖、讲述台湾白色恐怖受难者故事的《无法离开的人》。此外,还举办了多项音乐、摄影展、工作坊及艺术家对谈等周边活动。夏佑剧院艺术总监哈希德.乌兰登(Rachid Ouramdane)表示,「夏佑体验」就像是个小型艺术节,「3天不太可能呈现台湾丰富多元的文化,但仍希望可以呈现360度的台湾表演艺术。」 夏佑体验,让世界看到台湾 法国时间10月10日晚间8点半,台湾国庆刚过,一宣告演出即秒杀的布拉瑞扬舞团《我.我们》首部曲打头阵,跳上夏佑舞台。 这件重新诠释台湾排湾族生命历程的作品,在谢幕时让挑剔的巴黎观众热烈地起立鼓掌、欢呼不断,并跟随舞者嘟嘟(Kwonduwa Takio,孔柏元)的引导,在阿爆(Aljenljeng Tjaluvie)的音乐摇摆身体,台上舞者与台下观众一同将这座可容纳400人的Firmin Gmier厅转化为摇摆电音舞池。 哈希德说,他在2023年来台观赏《我.我们》的首演时,惊艳于布拉瑞扬舞团将传统转化于现代的能耐。按他的说法,那是「活生生的,而不是积满灰尘的」艺术语言,「他们创造出这种肢体运动是我过去从未见过的,」哈希德自
-
焦点专题 Focus 现场直击布拉瑞扬舞团唱跳巴黎夏佑剧院,点燃OMG台湾体验
「我们再来一次 !」「再来一次 !」「再一次 !」 法国时间10月9日,布拉瑞扬舞团的歌声绕梁在夜间巴黎夏佑国家剧院,时间已近晚间10点,舞团两天前才刚抵达巴黎,脸上、身上仍布满时差的痕迹与重量,工作了整个晚上,但布拉瑞扬仍对谢幕后舞者从舞台走下的动线、唱什么歌、引导观众进入大厅互动的环节不甚满意。他们试了许多走位、唱了各种台湾原住民传统歌谣,有沉静的、有忧伤的、有欢快的,一次又一次。 布拉瑞扬舞团执行长廖咏葳观察这个从山、海、部落养分长出来的团队,回忆去(2023)年同样带著《我.我们》首部曲到澳亚艺术节(The OzAsia Festival)演出,演出前,澳洲才刚举行了原住民相关议题公投,但选举失利,原住民地位仍不被宪法承认,演出现场弥漫压抑气氛。演出后,舞者们按惯例自我介绍完,唱起了一首低沉安静的歌谣。廖咏葳留意到现场不少观众都眼眶泛泪,她说:「舞者们不在意去了哪些国家,大舞台、小舞台对他们来说是一样的,他们更在意跟哪些人沟通。」 每一回国际巡演,面对不同的群众,布拉瑞扬舞团都有因地制宜的调整。这回登上这个法国舞蹈圈指标性的殿堂,他们以同样态度面对,而沟通显然成功了。
-
特别企画 Feature
Handicraft industry
为了因应一年廿五至卅个作品的演出,宝冢歌剧团的幕后制作部门,乾脆独立成「宝冢舞台株式会社」,全方位支援宝冢的制作。位于宝冢大剧场内的制作部门,首度为媒体开放,让台湾读者一探这造梦工厂中的真正工厂,是如何一针一线、一钉一槌地「使命必达」!
-
特别企画 Feature
彩排与首演目击!
此次实地探访宝冢歌剧团基地,刚好碰上由宙组演出、旧作新制的《献给王家的歌》首演,并得以从前一日的彩排看到首演当日的精采呈现,除了看到这出改编自歌剧《阿依达》的作品的反战和平理念,也让人看到宝冢对制作演出的高度专业与要求,从演员到幕后工作人员,挥汗如雨地一次又一次地排练,就是要把完美演出呈现在观众面前!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艺术的故乡 建构未来的亚洲文化中心
光州是韩国知名的文人辈出之地,也是特定曲艺与画派的发源处,种种因缘让它有了「艺术的故乡」美名;而一九八○年惨烈的「光州事件」,让它成为韩国近代史的重要地标,也因此规模宏大、企图深远的文化造镇「亚洲文化城市」计划就落在这里,期待与亚洲各国携手合作,将源源不绝的资金、人才、创意聚集在此地,并且塑造光州成为亚洲地区文化资源汇聚、交流、整合的大型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