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韩国表演艺术票房资讯系统(KOPIS)统计,今年上半年韩国表演艺术市场售出1,070万张门票,销售额达7,414亿韩元(约台币162.75亿元),创下上半年历史新高。与去年同期相比,门票数量成长7.1%、票房收入成长15.2%,平均票价亦上涨至6.9万韩元(约台币1,500元)。(注1)该数据显示,韩国表演艺术已是一个具备庞大消费力的成熟市场,而如何维持本地市场活力的同时,将观众扩展至海外,成为政府与业界的重要课题。
每年秋天的首尔,或许是观察韩国表演艺术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机。不仅有首尔国际表演艺术节 (SPAF)带来多元跨界作品,呈现全球当代舞台的最新风貌;还有首尔表演艺术市场(PAMS)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制作人与策展人群聚寻找合作可能。同时间,「Welcome 大学路」艺术节,则尝试让市民与观光客在日常中进入表演。上述接连发生的艺术节与平台,构筑出韩国表演艺术在创作、国际交流与观光产业的完整拼图。

从「K-Stage in 台北」到「Welcome 大学路」
「Welcome 大学路」是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The Ministry of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简称MCST)、韩国观光公社(Korea Tourism Organization,简称KTO)、韩国表演艺术观光协会共同举办,自2017年开办以来,每年秋天于此街区登场,至今已成为韩国国内外表演艺术爱好者的观光旅游的热点之一。
今(2025)年「Welcome 大学路」于9月26日至11月2日举行,规划横跨大小型剧场、替代空间的演出与活动,亦有8档演出提供AR眼镜的多国语言字幕翻译服务(注2),未来也将普及应用于剧场中。除此之外,展中亦规划表演艺术旅游产业B2B洽谈活动,共计47部作品参与,面向涵盖非语言表演、戏剧、音乐剧与传统演出等类型,买方则主要来自中国、台湾、日本、曼谷、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墨西哥等国。
这样的规划设计,不仅让观众能在大学路体验韩国表演艺术的多元面貌,也让制作团队得以直接接触国际买家与业者,建立从表演到观光产业的连结。韩国观光公社指出,近年愈来愈多海外旅客会将观看演出纳入旅行清单,显示表演艺术已成为韩国旅游吸引力的一环,观光内容战略本部本部长金南天进一步表示,台湾是韩国公演观光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台湾在2024年统计中是韩国第三大旅客来源市场,且在访韩公演观光客中稳居第一,占比高达53%。」

但韩国并非被动等待观众来韩,而是积极主动将作品输出海外。比如今年9月「K-Stage in 台北」特展可说是「Welcome 大学路」的前哨战,策略性地集结了韩国传统、现代、流行表演元素,包含畅销小说IP改编的音乐剧《不便利的便利店》、多位K-pop明星参演的音乐剧《Dream High》选粹、音乐剧明星演员KAI的GALA演唱会、传统表演安城男寺党与国立国乐院等节目。活动期间,有近1.8万人抢登记仅3,200席的门票,反映出台湾观众对韩国作品的高接受度与热情。该特展不仅测试了海外市场热度,也尝试建立韩国表演艺术作为「K-content」新核心的国际形象。
韩国观光公社台北支社长扈受暎强调,韩流文化的多重效应正在持续形塑旅游新样貌。「K-pop、K-food、K-drama、K-fashion、K-movie等内容正在改变观光客来韩国的行程。许多旅客会因韩剧而去踩点、因明星而看演出,甚至透过作品认识传统文化。」她举例,像是动画电影《Kpop猎魔女团》便让观众从流行娱乐入门,进一步认识韩国传统文化,带动观光踩点热潮,也引发相关联名商品的抢购热潮。扈受暎表示,正因如此,她对于「K-content」所创造的旅游效应颇具信心。
但韩国表演艺术究竟有何魅力?当艺术逐渐成为旅游资源,它如何与世界沟通、如何仍能保有自由探索精神?首尔如何在观光与创作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或许我们能在「Welcome 大学路」上找到答案。
fringe公演打造剧场街区,主题餐酒馆体验空间当道
作为亚洲最具代表性的剧场街区之一的「大学路」,自1980年代从文教学区转型以来,聚集了两百余间剧场与排练空间,容纳实验小剧场、商业音乐剧等多元观演选择,构筑出完整的艺术生态,已成为韩国表演艺术发展的风向球。比如今年6月横扫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界最高荣誉「东尼奖」6大奖项的《也许是美好结局》(Maybe Happy Ending),在2024年百老汇首演前,早在韩国进行内容开发及演出近8年,而孵化出这出韩国原创作品的产地,就在大学路。

有意思的是,「Welcome 大学路」艺术节期间,除了正规剧场内的作品,也规划了一系列散布在多个街区的免费fringe公演,从中午到晚上8点不间断地让每档节目在露天广场进行showcase,有意识地打造韩国观光公演的门面。今年除了大学路之外,也增设龙山区的国立中央博物馆、明洞等两处演出场地,舞台旁亦设有拍照打卡、售票导购摊位。

比如9月27日在国立中央博物馆演出的音乐剧《Le Masque》,Emotional Theatre制作公司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际存在于巴黎的「肖像面具工作室」带到首尔街头,让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化身主角引吭高歌,引发路过游客好奇心,聚集了大批人潮顶著艳阳落座观赏,加强购票进剧场的意愿;也有由来自韩国传统儒教文化重镇安东市的安东市立演出团演出参与式作品《The Recipe》,演员邀请观众上台互动,玩韩国传统游戏,让路过的民众瞬间成为表演的一部分,现场洋溢欢乐气氛。

街区游击式的演出,从大制作到小型实验演出皆有,使得「Welcome 大学路」的观光定位更为鲜明:观众不必走进黑盒子剧场,就能在博物馆广场、商圈街头与韩国当代剧场作品、传统表演不期而遇。这个观光城市庆典实则运作一套相当务实的推广策略,因为对各制作单位来说,这不仅是名片式的亮相,也是向陌生观众试水温,测试市场反应的好机会。
而除了剧场与街区演出,首尔「周边体验」的版图也不断扩张,尝试让表演艺术更浸入日常生活之中,音乐剧主题餐酒馆就是大学路上的一大亮店。
韩国首家音乐剧酒吧「Curtain Call」在2023年底开业以来,便是出了名的一位难求。自此之后,首尔类似的表演体验空间如雨后春笋出现。此类型的体验空间最大的特点是降低观看门槛,让对表演艺术相对陌生的群众也能在酒吧一边喝酒、吃饭的轻松氛围中亲近音乐剧,因为服务生同时也是音乐剧演员,除了协助客人点餐上菜,也会直接登台成为表演者

比如今年8月底开幕的Spotlight音乐剧酒吧就位于大学路商圈,场内约莫80席,入场需购票,并附赠一杯酒水。Spotlight的体验、用餐时间约莫1.5小时,大致分为3个段落,共有4位演员轮番登场,混合重唱、穿插齐唱与独唱,现场热唱10余首曲目,从百老汇经典《妈妈咪呀!》、《长靴妖姬》、《德古拉》到韩国热门原创音乐剧《英雄》、《女神在看》等选粹,曲目多元,观众反应热烈。
在剧场之外,不论是街区fringe演出,还是在餐酒馆里与演员近距离互动,愈来愈多元的表演形式,显示了首尔的表演艺术生态正不断开发新的接触点,让观众以更自在、多元的方式体验表演,不仅让粉丝经济基盘有扩大的基础,也让「首尔」的城市样貌层次更丰富、鲜明。

注:
- 引自KOPIS官网公开资讯。
- 8档提供智慧眼镜服务的演出为:《寻找金钟旭》《吸血鬼猎人》《美丽人生》《玛莉.居礼》《威廉和威廉的威廉们》《Inside Me》《不便利的便利店》《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