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瑜
-
新銳藝評 Review
傻瓜,不需要講道理嘛!
果陀劇場以「印度寶萊塢電影經典IP獨家授權」為標榜,將2009年的經典《三個傻瓜》改編成音樂劇,想必會有基本的票房號召力。但改編成功與否,除了重塑自身特色外,原作主題思想是否有效傳達仍是最大關鍵。在經過編導一番增刪取捨後,我看到的是容貌相似,個性卻截然不同的孿生作品。 整齣音樂劇最大的高潮點便是以〈吸吸吐〉這首歌貫穿整個院長的長女因暴風雨而被迫在家產子的過程。演員加歌隊走位調度之繁複、劇情之緊張揪心,在旋律與歌詞巧妙搭配下,一邊是眾人唱著「吸吸吐,吸吸吐,跟著節奏吸吐吸」,一邊是產婦在計算好的拍點上「啊~啊~」的陣痛尖叫。不得不稱讚,飾演產婦的張郁婕竟可將叫聲化成美妙女高音的樂符,技巧與美感並存,奇妙地讓觀眾感受到生命在痛與樂交織中誕生。 這場戲是故事的重要轉折。院長由於男主角藍丘幫忙接生,救了長女與外孫一命,終於放下認為他是難搞學生的成見,肯定他的優秀,並把象徵傳承的太空筆送給了藍丘。但這段劇情改編後處理得略嫌輕率,彷彿院長忘了之前藍丘對發明太空筆的鄙視。電影中,院長語重心長地告誡藍丘,他以為用鉛筆便可取代墨水筆,卻不知鉛屑在無重力中飄浮可能對機械與人體造成多大傷害,藉此警惕藍丘,狂妄比無知更可怕。
-
新銳藝評 Review
將音符戲劇具象化
YouTuber「海牛」許崴深入淺出介紹古典樂的「音樂家的無聊人生」頻道小有成績後,他希望更進一步地讓大眾能欣賞古典樂的實體演奏。自2022年起,工作室每年推出展演,慢慢將音樂會從搭配「說講」深化成與戲劇自然融接;至《春花的葬禮》可說已形成一種嶄新的表演型態,令人激賞。 節目架構是將4位天賦異稟但鮮為人知的女音樂家倆倆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芳妮.孟德爾頌(Fanny Mendelssohn)與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是好友;下半場娜迪亞.布朗傑(Nadia Boulanger)與莉莉.布朗傑(Lili Boulanger)是姊妹。整體來說,上半場這對好友的實際交集時間僅數月,故事性較弱,敘事略破碎;但19世紀上半葉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多耳熟且動聽。下半場由於是姊妹故事,戲劇感強烈許多,先喜後悲,餘韻無窮;不過,音樂上進入20世紀偏印象派的曲風,且多聲樂,對筆者等非音樂人來說稍難親近。然而,網路上若干音樂人多表示下半場聲樂渲染力十足,在劇情加乘下,令人泫然欲泣。
-
新銳藝評 Review
從英雄輩出到帝國暮日
提到三國戲曲,你會想到什麼?是痛心不已的《失街亭》?義薄雲天的《華容道》?還是爾虞我詐的《群英會》?出乎意料,《臥龍》讓我們看到的,是殺聲震天背後的糾結柔軟,是英雄走下神壇後的脆弱無奈。這些歷史人物和我們一樣,在頭銜之外,還扮演著父母、子女、伴侶、朋友的身分,並且努力拿捏其中之平衡。 編劇陳健星慧心獨具地從第二代角度切入,再穿插著過去各個重要「彼日」來形塑角色劉備與諸葛亮的彼日在三顧茅蘆之時,此後兩人攜手同心,以復興漢室為目標;劉禪的彼日在父親託孤孔明,剛及束髮之年便擔起國家重任;諸葛瞻的彼日則為五丈原父逝,從此8歲雛子與生疏的父親,再難交流理解。 雖然「臥龍之子」諸葛瞻似是主視角,但小咪飾演的劉禪,才真正撐起第二代的主線。他一出場,諧趣十足的肢體加上擠眉弄眼,便吸引了全場目光;在諸葛瞻消極地自認是無才無能的廢物第二代時,他回說「你是在說你還是說我?」帶出極富幽默的弦外之音。在父子情的鋪陳上,劉禪比8歲喪父的諸葛瞻更展現了對諸葛亮的孺慕之情既嫌「相父」愛哭碎念,又在孔明離開後覺得頓失依靠;還在回憶與孔明相處時,刺激諸葛瞻「所以你是吃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