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花的葬禮》中,演員陳怡雯飾演克拉拉・舒曼及莉莉・布朗傑。(陳又維 攝 音樂家的無聊人生工作室 提供)
新銳藝評 Review

將音符戲劇具象化

評新型態音樂會《春花的葬禮》

音樂家的無聊人生工作室《春花的葬禮》

2024/9/6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YouTuber「海牛」許崴深入淺出介紹古典樂的「音樂家的無聊人生」頻道小有成績後,他希望更進一步地讓大眾能欣賞古典樂的實體演奏。自2022年起,工作室每年推出展演,慢慢將音樂會從搭配「說講」深化成與戲劇自然融接;至《春花的葬禮》可說已形成一種嶄新的表演型態,令人激賞。

節目架構是將4位天賦異稟但鮮為人知的女音樂家倆倆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芳妮.孟德爾頌(Fanny Mendelssohn)與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是好友;下半場娜迪亞.布朗傑(Nadia Boulanger)與莉莉.布朗傑(Lili Boulanger)是姊妹。整體來說,上半場這對好友的實際交集時間僅數月,故事性較弱,敘事略破碎;但19世紀上半葉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多耳熟且動聽。下半場由於是姊妹故事,戲劇感強烈許多,先喜後悲,餘韻無窮;不過,音樂上進入20世紀偏印象派的曲風,且多聲樂,對筆者等非音樂人來說稍難親近。然而,網路上若干音樂人多表示下半場聲樂渲染力十足,在劇情加乘下,令人泫然欲泣。

小提琴家胡庭瑄、小提琴家張恆碩、大提琴家上地彩門在《春花的葬禮》既演奏也演戲。(陳又維 攝 音樂家的無聊人生工作室 提供)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不得不提當劇終發現文本創作是許崴本人時,著實佩服不已。以一個非戲劇專業者的首次創作而言(即使稍異於正規劇本),節奏清楚不拖沓、台詞精鍊且盡顯幽默——當然導演周安迪排演時的調整、走位設計也是居功厥偉。但可以說就算沒有演員陳家寶稍嫌刻意的滑稽肢體,光劇本中好幾段語言交鋒,就已讓人忍俊不禁。幾次鋪陳的笑點之後,場內總出現學齡前兒童的清亮笑聲;不確定孩子是否能理解音樂與劇情,但相信他記得這晚的愉悅。

若細究劇情可斟酌處,在於下半場莉莉.布朗傑參加羅馬大賽的清唱劇題目「浮士德與海倫」,在許崴的描述下,成了一個主辦單位腦洞大開、為難參賽者的老套穿越劇;之後透過莉莉的慧心巧思才成就動人的樂章。但這不是19世紀上半葉即出版的歌德《浮士德.悲劇第二部》的內容嗎?許崴妙語如珠逗樂觀眾的同時,我卻不禁想到歌德讓海倫代表希臘古典時代藝術之美到來的至高立意,不以為然如此的詮釋。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巨型白色雪紡布幔ㄇ型框出主舞台,披垂落下既柔美又可區隔舞台空間。(陳又維 攝 音樂家的無聊人生工作室 提供)

人員調度方面,也許為了精簡人力,樂手偶爾也化身群眾演員。創作人兼鋼琴手許崴的喜感效果自不待言,大提琴家上地彩門客串的聖桑(Saint-Saëns)微反派角色,戲感亦佳。樂手們跑完龍套又回去正經八百的演奏,很有現代劇場多重扮演的味道。

展演場地方面,筆者認為選在表演廳而不是音樂廳是恰如其分,正如台北兩廳院演出也選擇實驗劇場。音樂編制上,大、小提琴各一,再加上鋼琴及聲樂家,如小型音樂會般簡約。舞台設計也有著小劇場的極簡,各色桌椅幾張,變更擺設,客臥兼可。一把貴妃椅,是沙發也是床鋪;成排椅子披上白布便成了墓園;巨型白色雪紡布幔ㄇ型框出主舞台,披垂落下既柔美又可區隔舞台空間。不過,下半場姊妹在病榻前的對話,貴妃椅置於左上舞台布幔後應欲示意為臥房,卻幾乎看不清兩人互動,甚為可惜。

本節目跳脫了音樂會給一般大眾沉悶、聽不懂的刻板印象;包裹著戲劇的糖衣,古典樂頓時易於入口,卻不至於流於配樂地位。配合劇情精心選曲下,曲子基本上是紮紮實實的完整演奏,觀眾在了解作曲家如何用生命的苦甜譜出一支支的樂曲後,立刻能夠品嘗音樂中的傷悲或溫柔。此種新型態表演,讓音樂人、戲劇人、一般大眾,皆能於其中獲得滿足與依歸,雅俗共賞,值得肯定。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10/25 ~ 2025/01/25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