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瑪丹娜同天生日的編舞家Ea Torrado在菲律賓創立自己的當代舞團並營運至今,她在《褐膚瑪丹娜》(Brown Madonna)中呈現的,是在層層包覆的後殖民脈絡下被剝削的生命。她以瑪丹娜和聖母這兩個由殖民母國強勢文化輸出的理想女性形象為出發點,並在作品中將其逐步解構。開場時,Ea Torrado身穿由塑膠回收物製成、諧擬天主教聖徒風格的自製華服登場,並在歡樂的嘉年華音樂中帶著微笑與觀眾互動。隨後,她褪去嘉年華服裝,露出嵌著發光LED的錐形胸罩並隨著瑪丹娜的歌聲起舞。在不同的段落中,她以不同時期的瑪丹娜歌曲作為串連,並在歌舞段落間敘述她的故事。Ea Torrado的祖母為虔誠的天主教徒,日夜為人幫傭打掃,並告訴她如果人生遭遇困難,就和聖母禱告。「但聖母不懂殖民為何物。」她說,聖母不能回答為何她母親在她不到1歲時就離開菲律賓當海外移工,也不能回答為何祖母告誡她必須厭惡自己的褐色皮膚,必須變白以變得「更美麗」,更不能回答她為何她多年辛勤工作,仍然不能賺到足夠收入以養活舞團。「我們不是因為懶惰而變得貧窮╱我們超窮是因為這世界超級瘋狂 。」結尾時,她以一段自創的電音rap唱出她的憤怒,並贏得全場觀眾的起立鼓掌。
每個節目 都看得到藝術家的深層憤怒
藝術節中的每一個節目、每一場演出都可以看見藝術家們的深層憤怒,那種憤怒不是個人情緒,而是對於社會環境不公的吶喊。由柏林影展新銳計畫(Berlinale Talents Project)支持、並在2019年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首映的紀錄片《Aswang》,為菲律賓青年導演Alyx Ayn Arumpac自2016年起長期在街頭拍攝的心血結晶,也是她在暴政之下以令人敬佩的勇氣和毅力所進行的溫柔抵抗。這部紀錄片的焦點是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於2016年甫上任即發動的激進反毒政策,宣稱殺光所有販毒和吸毒者,然而這個政策卻變相合理化了軍警濫殺平民、律師和記者。國際人權組織的統計指出,截至2023年共有超過3萬人因而喪命,杜特蒂也於2025年3月被國際刑事法庭以反人類罪逮補。Arumpac不僅實際拍攝在街頭被殺害的遺體、還到警察局、殯儀館、受害家屬、人權組織和教會等地與民眾對話,她尤其關注大量毫無社會支持的貧民窟受害者家庭和其生活環境,同時揭露警方執法時捏造罪證的荒謬。
藝術節的閉幕作《生存指南:在狗、狼與水熊蟲之間》(The Survival Guide: between a dog, wolf and tardigrade)為澳門出生、北藝大舞蹈表演碩士畢業、現居台北的菲律賓編舞家Albert Garcia的作品。他結合現場影像、研究資料與不同類型的舞蹈,反思流動遷徙之下必要的存活策略。開場時,他手拿台灣國防部2022年出版的全民國防手冊,向觀眾說明台灣在兩岸情勢緊繃下,民眾有可能隨時進入備戰狀態的現況。接著,他提到身為在澳門成長的菲籍移工第二代,他很小就明白如何善用靈活和韌性,讓自己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存。在台上,他與父親現場影像通話,並向父親詢問在澳門當移工的過往,以及曾因簽證問題5次被澳門驅逐出境的經歷。持菲律賓護照的他,在申請進入歐盟的申根簽證時,即使出示多所德國著名獨立藝術場館的邀請合約,仍因銀行帳戶不符規定而多次被拒發簽證。Albert Garcia將這些經歷轉化為他個人獨特的「生存指南」並逐條演繹,不帶控訴和悲情,而是以敏銳的客觀視角和豐富的幽默感,打造出介於沉重和輕盈之間、真實和虛構之間的風趣敘事風格。
相鄰的國度 類似的認同與掙扎
在「誠摯敬上,菲律賓」藝術節中呈現的作品皆反映出藝術家們對生命的叩問,並帶有草根性質的活力和能量,與島國文化的開放和包容。馬尼拉和台北飛行時間不到兩小時,但台灣對菲律賓文化的認識,與飛行時間相似的香港與日本相較下卻少之又少。即使是在完全不同的歷史和政治脈絡之下,菲律賓人民在後殖民時期的島國文化認同和多重身分認同上掙扎的議題,出乎意料地和台灣人民十分類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