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芝瑜
-
新銳藝評 Review
透過神話的眼睛觀看末日與創生
《最後的隧道》是TAI身體劇場於2025年秋天藝術節上演出的作品,發展自團長暨導演瓦旦.督喜於《PAR表演藝術》雜誌上發表的同名極短篇小說。儘管脫胎自既有文本,舞作本身仍能獨立觀之,而在演後座談中,與談人更言:在這裡,身體不再是傳達欲傳達的意象或文本的「媒介」,而是所有發生的「場域」。整齣舞作扣合太魯閣族的創生神話,以人從石縫中迸出的場景為始;然而,塑膠袋構成的舞台與服裝,卻營造了非常衝突的「末日感」,讓原本的創生意義持續衍生,予以觀眾在災難中倖存、向死而生的聯想可能。 舞作一開始,五位舞者擠在塑膠袋布幔內的狹小空間,用輕微的晃動搭配燈光設計出的火光搖曳之氛圍,構建隧道場景,呈現創生前一切都仍混沌未知的狀態。而後,舞者逐一從隧道中驚蹦出來,他們從蠕動滑行到直立,再到奔跑衝撞,既像嬰孩降生於世,也像一段生物快速演化的進程。5具身體或分離、或貼合行進,讓觀者恍然感覺他們的意識狀態亦在個體與集體間徘徊不定,時而分裂、時而相融。
-
新銳藝評 Review是作品,也是人生:《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打開「家」的可能
繼2022年的《三生萬物》後,洪千涵、洪唯堯、曾睿琁3人持續以人生在推進這部作品,催生出《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於今年度的臺北藝術節上演出,探討了後同婚時代下,同性伴侶的生殖議題。3位藝術家攤開了關係與生命:女同志伴侶千涵與睿琁想有一個有彼此基因的孩子,因此決定向千涵的弟弟唯堯借精求子,並由千涵懷孕生產。正如3人在排練場上不斷詢問彼此的那句:「你說的是作品,還是人生?」,血親、姻親、工作夥伴多重關係是困難的。在他們持續不斷地對話、協商裡,觀眾見證了作品,亦見證了他們的人生,以及千千萬萬懷抱求子夢想的同性伴侶,正以個人生命拓寬著倫理、律法框架之過程。 在「定義親子」這一題上,如何鬆動,抑或重新詮釋華人文化對香火和血脈堅固的想像,是這個議題中相當龐大的部分。當紅膠布將舞台一分為二,千涵與唯堯各據一側,從小在洪家所擁有過的物件、記憶或關係被以語言標定出來,散布於舞台上,沿著記憶形成自有邏輯的陣列。這些詞卡偶爾推過去一些,有時又挪回來一點,如集體主義下,華人社會中親人關係的界線多半不是黑白分明的。而在那模糊的分野中,存在著共有的可能性。 詞卡具象化了共享的樣態,當千涵用不同詞卡組合出「第一次洪媽媽大肚科學實驗」時,語言可以被重組,產製新的意義之特性,使人很自然地思考到,這與DNA的結構是相似的基因序列正是以A、T、C、G之排列組合構成了這個地球上眾多獨一無二的生命體。因此,無論血緣、基因,又或是共同的記憶和語彙,都是構成洪家的素材,既能在千涵與唯堯間流通,便能藉由唯堯,流通於千涵與未來的孩子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