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麟懿
-
舞蹈
我們還可以如何學習舞蹈?
或許此刻的世代正逐漸在改變些什麼。 如同一隻蝴蝶的展翅,就能掀引遠處的一陣狂風,而隨著COVID-19所帶來的疫情衝擊,藝文產業也經歷了震盪。震盪的漣漪中,有一群舞蹈工作者於6月舉辦了「舞得聊不無聊」,一場為期3週於ClubHouse的對談盛宴(註1),內容含括了舞蹈產業、政策、人力資源與教育篇,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環環相扣,在這些光譜外的議題相互碰撞下,儼然為當時三級警戒的每戶家中,點燃了一盞盞嬴弱火光。
-
劇場ㄟ冷知識
芭蕾舞者腳背修煉密技
「芭蕾」源起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代,後來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推廣下,建立了一系列舞步、術語與技巧美學等標準,方成就了如今的沃土;昔日芭蕾的美學嚮往,如180度的開跨(Turn out)、強韌有力的抬腿與末梢延伸的足尖等,似乎成為我們對「芭蕾舞者」的刻板印象。但芭蕾的技術執行,確實有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其中,「腳背」就是最廣為人知的要求。本文從6大角度深入剖析芭蕾舞者們是如何循規蹈矩,又或者劍走偏鋒地冶煉他們的「完美拱形」!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布拉瑞揚舞團《#是否》
不知道大家如何在混血的台灣文化裡頭找到自我認同?「追根究柢」抑或「見山是山」?我想今年五月在雲門劇場舉行的布拉瑞揚舞團最新製作《#是否》,也許就能給我們一個嶄新的答案。 過去布拉瑞揚的作品《拉歌》、《阿棲睞》證明過這點,他們對於傳統的古調、祭儀從不輕易出手,在Hashtag(主題標籤)充斥的時代,關於文化的意義與禁忌也不無知而為,我相當喜歡這樣對待藝術的態度,將焦點注目在周遭生活的一切,信手拈來的是不止步於「咿呀喔嗨呀」的文化面向。 是否,「知道的愈多,能做的就愈少。」我曾在布拉瑞揚身旁這樣聽他感嘆著,然而每次我都在期待他怎麼做到最多,是否,這就是創作者給我們的鼓勵,關於他們的「自我認同」?「#是否」「#海嘯」「#落翅仔」,我們還想知道原住民的多少?五月份見。 文字|簡麟懿 自由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