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原慶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廖原慶 表演,是他選擇做一輩子的事

  • 《勸世三姊妹》導演曾慧誠(左)與製作人林易衡(右)。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姊妹咬蘋果 躍演紐約行(上)

    行前準備.經費籌措.劇本更動
  • 本次策展企圖創造一個靈魂私語,自我詰問,虛實迭映,時空失序,勾出自己都梳理不清的心底隱密,層層映照,向內凝視幽微人性的沉浸空間。
    其他

    鏡花水月─國光30戲曲沉浸劇場光影展 引領觀眾穿越虛實

  • 《旗津白玫瑰.25紀事》
    音樂

    超越感傷的悼念的藝術

    評新古典室內樂團《旗津白玫瑰.25紀事》
PAR數位廣告買二送一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許玉玫

發表文章 2 篇
  • 現象‧現場

    身心合一、冷靜自持

    薩睿立認為大多數的演員缺乏下半身的能量,以至於他們上半身及全身的肢體動作顯得缺乏控制,即使專業演員也有這樣的問題。因此,透過不斷將專注力集中在丹田(註2)、呼吸、焦點的變換、腳底與地板的接觸等,演員與他自己身體的關聯會有所改變,他們的注意力也會有所依恃(可以將焦點放在身體、其他演員或外在空間的任何一點),而不至於將所有的能量(專注力)無意識/焦點地外放。

    文字|許玉玫
    第130期 / 2003年10月號
  • 戲劇

    內在覺察,讓身體開光

    大多數的演員訓練旨在開發演員的肢體潛能,讓演員瞭解不同的使用身體的方式,有些訓練動作的組合或變化,甚至可以直接運用在角色的行為動作創造上,然而這些似乎不是薩睿立的訓練最主要目的。他希望藉由瑜珈、太極和kalarippayattu的練習,演員能夠去體驗動作時的呼吸狀態、肢體與心理的活動能有密切的關連、培養內在的覺察和專注力、以及直覺地去對應外在(表演)環境;簡言之,便是讓演員的「身體」變成「眼睛」。

    文字|許玉玫
    第128期 / 2003年08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