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惇
-
焦點專題 Focus 業界觀點最速報
臺北戲劇獎,他們怎麼看?
編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 陳建成:讓更多優秀的編劇與劇本作品被認可, 為大家所知 作為一位劇場工作者,期望臺北戲劇獎的成立能活絡台灣現代戲劇的生態,提高舞台劇作品的討論度以及觀眾的參與度。而作為編劇,也注意到戲劇獎當中包含了「最佳編劇獎」,這個獎項的設立,我相信對於目前的劇場編劇生態會具有正向的效果。 以往,與劇場編劇相關的獎項,通常是出現在文學獎當中的舞台劇劇本獎,然而,文學獎會規定作品必須尚未公開演出,因此已經演出的劇本就無法參與評選。此外,以目前文學獎的生態來說,雖不必然,但仍傾向於是作為新銳創作者的作品面世管道,因此在名單上,很少會看見已經有相當創作經驗的編劇,另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這類型的編劇,有更多資源尋求演出機會,不需要依賴文學獎。但同樣地,也因為少了評選獎勵管道,這類型的優秀編劇作品,可能就會因此被忽略。除了文學獎之外,與戲劇相關的獎項有知名的台新藝術獎,不過台新藝術獎並未細分獎項,而是以作品整體演出來評選,並不必然會側重編劇的表現。因此,可以說臺北戲劇獎的編劇獎項涵蓋的是過去可能較不會進入評選獎勵的作品,而透過此新的機制,將有機會讓更多優秀的編劇與劇本作品被認可以及為大家所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獎項設計,在作品獎部分,區分了最佳戲劇獎、最佳音樂劇獎以及最佳獨立精神獎,而在個人獎項表演的部分,也區分了戲劇與音樂劇的最佳男女演員獎。從這邊可以看出,臺北戲劇獎在規劃之時,就已經考慮到戲劇與音樂劇的差異,以及從普羅通俗作品到獨立實驗作品之間的光譜。不過,目前最佳編劇的獎項只有一項,並未加以細分,因此可以預見在評選過程中,會出現不同形式與品味風格的作品同台競逐的現象。或許,隨著未來作品的成熟與數量的增加,以及為了提升獎項的專業性,可以考慮區分戲劇作品與音樂劇作品的編劇獎項。至於編劇作品有「獨立精神」與否,並沒有區分的標準,較難在獎項設定上區分,也因此最佳編劇獎的得獎者如何選定,也會反映出臺北戲劇獎對於何謂「最佳」編劇的認定,這可能會成為臺北戲劇獎的定位,但也可能因為每年評審的取向或整體風氣的不同,而每年產生差異。 無論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3:閱讀吧! 瘟疫蔓延時,找尋給未來的啟示
存在不存在的當下
似乎很久沒有這樣好好重新思考,究竟為何要書寫?又為何要閱讀?當世界因為疫情險峻而愈發稀薄,似乎閱讀他人的經驗,變成了讓世界再次立體真實的手段之一。閱讀了幾本可以重新引發閱讀思考的書:泰瑞.伊格頓《如何閱讀文學》、羅伯.麥基《故事的解剖》、紀蔚然《現代劇場敘事觀:建構與解構》法蘭克.豪瑟與羅素.萊克的《導演筆記:導演椅上學到的130堂課》,還有陳俊志的《台北爸爸/紐約媽媽》。在他人的腦中旅行,可能要到未知的某一天才會知道這趟已屬於過去的旅行,會如何構成未來的未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3:閱讀吧! 瘟疫蔓延時,找尋給未來的啟示
2020新點子實驗場劇作選摘 《如此美好》
人物 父親 男子 樂手 場景 舞台上有一個大型壓克力水箱,水箱內有一張氣墊床、一張矮桌、一個洗手台數個矮書櫃跟一個馬桶。右下舞台是候機室,水箱後是一個像陽台的高台,散落擺著幾盆枯萎的盆栽。左下舞台會隨著父親的台詞,而轉化為不同空間。 第三場 (音效:Attention Please, all passengers for flight CI753, this flight will be in the air by thirty minutes. 搭乘CI753的乘客請注意,航班預計將在三十分鐘後起飛,感謝您的耐心等待。) 燈光漸亮。 兒子躺在床上,床隨著水漂流。 父親打手機。 手機鈴聲。 男子:(接手機)喂?喂? 父親掛手機。 父親:還是現在開車去接他,搞不好還來得及?不對,車子早就被兒子賣了。(頓)他說我開車出去他會擔心,就聯絡車行把我的車賣了,莫名其妙,有什麼好擔心的!不過就一次要開出車庫的時候,倒車檔打成D檔往牆壁kiss了一下,那有什麼,又沒人受傷。為了這件事,我氣得一個月不跟他說話,真的是莫名其妙!然後人家來拖車的時候,他又一聲不吭把自己關在房間,我敲門問他怎麼了?他又不理我,我一開門,看見他在那邊哭。奇怪,說要賣車的人不是你嗎?你哭什麼?(頓)後來我懂了,我就跟他說,你放心,以後你回家,我還是去接你,現在不是用那個什麼網路叫車很方便嗎?就好像我去接你一樣,不要哭了。 樂手在二樓陽台彈奏《把悲傷留給自己》。 父親:我們樓上住了一個不知道是音樂家還是歌手什麼的,每次只要到了吃飯的時間,他就會彈這首歌。一開始覺得很吵,後來也習慣了。既然不能開車,每天吃飯有個聲音陪我,也不錯。我開始邀他下來一起吃飯,慢慢地,跟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烏犬劇場《二路埋伏》
從小對金庸小說愛不釋手,當然也不知道幻想過幾次,可以置身武林江湖,雲遊四海。武俠世界裡的高手們,少有人走向正官仕途,而是憑藉著一身本事,或潛心獨修或行俠仗義、為民喉舌。 相較於「民」,則是「官」,這兩種不同的階級概念,在武俠世界裡大多處在對立面,正如同烏犬劇場簡介中寫的「遊俠之所以迷人,正因俠憑著武功穿梭在體制之外」,於是「民」看見了階級翻轉的希望,「俠」便成了寄託之所在。 當《二路埋伏》以武俠美學包裝階級議題,將兩者並置在劇場時,便引起腦中無限的想像,現今社會中的階級可以如何被顛覆?原本的底層人物在顛覆後,又能如何守住自己的價值和立場?下一步是可以繼續往上?或是再次被顛覆?當然,我更想知道的是,這一批亮眼的創作者和表演者,會如何呈現令人嚮往的武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