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韻玲
    焦點人物

    黃韻玲 早一點或晚一點,我或許就不會去演

  • 《勸世三姊妹》紐約試演分享會現場。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姊妹咬蘋果 躍演紐約行(下)

    挑戰夢想.產業未來.台灣ready了嗎?
  • 張曉雄《吶喊》
    藝@展覽

    以身體與影像 推疊出生命的記憶

    張曉雄「青春祭」攝影展
  • 左起:臺北市產發局局長陳俊安、臺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臺北市市長蔣萬安、文策院董事長蔡嘉駿、文策院院長盧俊偉、文策院副院長胡婷俐。
    其他

    北市府與文策院合作成果首度揭曉 打造文創產業快車道

香港artmate-藝術家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王瑞裕

發表文章 2 篇
  • 回想與回響 Echo

    新新國樂的老老問題

    如果,「數大爲美」爲某些人士,特別是爲政者「制禮作樂」之所需;如果,「揚大漢天聲」爲部分國人民族情感之所繫。是則,無論學者如何評論,國樂團必然是「堅強屹立」的存在下去,因此,學者何妨暫停責難,從抽象如美學、具體如編劇等問題一起來建構、來檢視,而彈撥樂器的存在正是極需檢視的問題。

    文字|王瑞裕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 專題報導 Feature

    帶動文化立鎭的汐止藝術節

    近年來,各種類型的藝術節、文藝季紛紛推出,從中央到縣市,有官方策劃的,也有經紀人引進的,但在基層的鄕鎭,受限於經費與設備,通常只能夠舉辦一些假日表演廣場,至於擴大爲系列藝文活動又能帶動區域性相關文化建設的鄕鎭,似乎只有汐止鎭了。

    文字|王瑞裕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