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松榮
-
ARTalks
持攝影機的即興室內舞
顯然,超越《委託製作》的主雇關係,陳以軒感興趣的,也是這部作品呼之欲出的潛台詞:更多是關於他們這一代年輕藝術家如何在創作與接案、發想與生存之際,能夠集體地聯合起來,扶持、相挺,於總是無法臻於理想卻逐步崩壞的大環境中,試圖強力突圍並前進。 這即是為何這一場集體的即興表演是無法預演與彩排的,它彷如生命與創作,永遠發展且變化著
-
ARTalks
時光幻境:電影場景的「超日常」(Daily+)
在白色膠囊空間閱讀完短篇小說,抑或,聆聽完駱以軍朗讀的有聲書後再走進展場之際,是讀者也是觀眾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進入微型世界的奇異感。文字裡那些關於拼裝、夢境、歧路迷宮的空間,化為光影閃動、超小比例微縮,及廢棄頹壞的框格房間。觀眾走入了小說中,旋即成為一位經驗著融浸世界(immersive world)的奇特人物,致使「超日常」猶如一個正處於拍攝中的片場,抑或,一部正在排演的影片。
-
ARTalks
此恨眠眠無絕期
《Sleep79》可謂以某種表象之外的內在力量,尤其透過睡眠作為無為、無用與無事的形態,極富巧思地部署了「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簡言之,鄭淑麗與富勒將藝術行動設定為休眠模式,讓展場在進行結合日常、歷史及反體制的「再基地化」之際,更是多向度地賦予以睡眠作為占地形態的觀眾,展開政治解放的潛在能量。
-
ARTalks
口音政治的懺情錄
現實絕對永遠是藝術的指涉對象,但前者猝不及防,是冷血殘酷的對手,總握有致命的最後一擊。這點恐怕是藝術尚難追上,且亟需想辦法超克的。而家庭備忘展總算向這個難纏敵手做出了初步挑戰,並以其混雜著口音的影像與裝置部署在女性新住民的論題上,展現了至關重要的政治省思。
-
ARTalks
聲態學:「電影耳:記錄聲音/聲音紀錄」作為跨域事件
在我看來,某種連結著聲音、生態與身體,抑或,可將之暫且稱為「聲態學」(Echo-logy)的策展思維與方法,於焉誕生尤其當我們在影展微明的影廳裡與立方計劃空間中的「聆聽室」,安靜地坐臥著並想像著傳出的聲音之際,打開了「電影耳」的開關,一個既屬聽覺無意識又是震耳欲聾的未知世界,迴旋不已。
-
企畫特輯 Special
成為草間彌生:論《千圈の旅》的多重性
這五個場景之間的關係既是五個帶有某種銜接、跳躍及溶解等意義的鏡頭,也是五種蒙太奇。由此,這齣講述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生命和藝術的演出,是郭文泰與何采柔調度、裁切及詮釋下的某種產物。進一步地說,關於這五個生命片段,可以是草間彌生的藝術與精神、創作與創傷之間難以分割的影像史。無關線性敘述,五個場景時空錯置地呈顯了藝術家的內在糾葛、被圓點和網紋魘住的觀視,乃至瀕臨死亡脅迫的暗影。
-
企畫特輯 Special
錯體特技: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立黑吞浪者》
如果直接推論《立黑吞浪者》與《日曜日式散步者》之間的關係,身體表演被前者巧妙地形象化為後者某種思想演練的狀態這是譬喻風車詩人在密室或書房思索詩的完成,其靈感「錯體」於歐亞前衛與現實的弔詭情境。另一種則是「我作為他者」的身體,接續亞陶「無器官身體」概念,重現那些欲透過教育、醫學及軍事等各種國家機器模塑身體的失序與敗壞形態。
-
企畫特輯 Special
隨著開場感覺就不一樣了
我覺得有趣之處,並非是河床劇團演了一齣向美國作者致敬並重新挪置其語彙的作品,而是劇團自身的創作基因可謂就和上述的舞台化的影像世界,抑或,影像化的身體與姿態脫離不了關係,甚至是奠定其劇場特色的核心結構。如果河床劇團的特徵(之一)是透過此種舞台化的影像世界或影像化的身體與姿態來構成「林區式」的形態,那麼「夢見大衛林區」究竟意味著什麼?顯然,向超現實系譜汲取靈感來彰顯其繼承關係,是其中一個可能的線索。
-
企畫特輯 Special
區秀詒的歷史殘影術:由「棉佳蘭」計畫至《山瘟》
一般來說,現場電影強調即興的表演,側重於錯置音畫以重新觸發某種新感知狀態的作法,在《山瘟》中找到極佳的詮釋:這個尤其不被國家歷史所視見並被摒除的人民記憶,猶如找不到肉身的幽靈,文字是其迴返的其中一種方式,而無法對焦的影像那無法被具象化的連續閃光與殘影則是它另個身世。
-
企畫特輯 Special
星象蒙太奇:圍繞著陳瀅如的《超距作用》及歷史之惡
觀看陳瀅如新作三銀幕錄像裝置《超距作用》,及重看其舊作尤其是《共登世界大同之境》,與其說是兼具神秘與科學的天文學和占星學讓令人目眩神迷,倒不如說是這位畢業於舊金山藝術學院的行為與錄像藝術研究所的藝術家如何連結與調控異質元素的做法,使我驚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