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的最後一封情書》
2025/5/4 14: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給你的最後一封情書》改編自安德烈.高茲的《最後一封情書》(Letter to D. A love story)與其和妻子朵琳相處的點滴,以高茲與妻子朵琳結縭 58 年 的愛情故事為主軸。利用回憶的方式,以非線性敘事的模式,讓觀眾一同參與他們的人生。兩廳院與法國導演大衛.吉賽森合作,邀請在劇場彼此也合作多次的演員林子恆、王安琪擔綱演出,力圖推出台灣限定版本。
甫一踏入劇場,就受到林子恆飾演的高茲與王安琪飾演的朵琳熱烈招呼,舞台布置像客廳一般,觀眾作為被邀請的賓客,進入了朵琳與高茲的「家」。舞台上備有一桌點心饗宴與各式飲品酒水,觀眾可以隨自己喜好取用,現場頓時酒香與食物的甜味四溢,像是一場戲的開胃菜,也像是為接下來的演出事先溫潤風味。圍繞舞台的ㄇ字形觀眾席及舞台上的餐桌旁均有座位,除了部分放置書本的座椅外,觀眾可隨意自由入座。觀眾的反應從不知所措到入境隨俗,當作自己家享受的同時,男女主人同時講述著自己想跟來賓分享的事物,例如高茲提及自己過去擁有許多名字,因為政治的緣故而流浪的事蹟;朵琳則談及自己被領養的事,訴說著自己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接著兩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彼此,向著離自己最近的賓客說「那是我的另一半:朵琳╱杰哈」(註1),兩人展現出的模樣似是年輕熱戀的情侶,卻又有老夫老妻的默契。兩人在台上一搭一唱,雖不是完全沒有爭吵,但最後用愛與理解再次靠近彼此。結縭 58 年的人生,從相識、相愛、相伴到相隨,劇中沒有過度渲染,而是以一封封情書、一句句話語,乘載杰哈與朵琳之間真摯的感情,隨著話語堆疊,劇中生死、醫療、政治等沉重議題雖然存在但又不奪走焦點,那些事件不成藩籬,而是化成一道道愛的誓言,讓杰哈與朵琳直至生命盡頭也要愛相隨。
作為 2025 TIFA 系列節目,《給你的最後一封情書》由台灣團隊在台灣當地重新創作,在導演大衛.吉賽森帶領下,試圖融匯台灣元素細節打造「台灣限定版」。(註2)相較原版不同的是劇中角色改由台灣演員演出,說的語言因此改成中文,並在餐桌上放上具備台灣特色的捲心餅等台灣特色零食,乍看之下似乎打算透過細節堆砌專屬於台灣場的風味。但或許因為改編自真人真事,故事主體仍維持與法國版無異的情節,主體上呈現給台灣觀眾的仍是一段充滿歐洲氣息的愛情故事,在故事背景、語言風格、浪漫與幽默感仍與台灣的民俗風情有所差異下,劇作風格與台灣觀眾的距離從觀眾入場後呈現的不知所措、猶豫,以及總保持著謹慎小心的狀態便可窺見一二。既然作品本身一開始就跟台灣的生態不太接近,又無在台灣找到自己的故事,進行在地化改編的打算,這次的演出作為「台灣限定版」的代表性,其台灣元素占了幾成,似乎仍有討論與改進空間。
囿於改編自真人真事,在不架空、不改變人物的狀態下,「台灣限定版」上能做的更動空間其實不大。《給你的最後一封情書》仍是充斥著滿滿的外國色彩而與「台灣」產生了距離。不同文化背景的文本該如何轉譯才能適應台灣的水土?台灣限定版到底要多台灣?在盡量保留原汁原味的翻譯劇本上還有什麼可以改變以更貼近當下這塊土地?抑或是如何改編以期望與台灣這塊土地有更多對話?或許是未來可以更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註:
- 安德烈.高茲本名 Gérard Horst,其德語發音音近中文「杰哈.侯斯特」。
- 參考自兩廳院售票網節目單第 2 頁「導演筆記:寫於台灣演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