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約書亞.沙發兒 在花蓮夜市裡透視人心
今年稍早,約書亞.沙發兒(Joshua Sofaer)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導了一齣極富盛名的神劇,巴赫的《馬太受難曲》。這齣經典傳統、眾人耳熟能詳的聖樂,曾被許多知名的作曲家重新編曲,甚至另填新詞;它也曾被搬上大銀幕,猶記得梅爾.吉勃遜的《耶穌受難記》在當時的影壇和猶太族群中造成褒貶各半的回響。
這麼樣的一齣神劇落到約書亞的手上,被雕塑成前所未見的新穎面貌。他徹底解構,大刀闊斧把宗教和福音的橋段全部砍掉,只著重於人性情感的組成:痛苦、撫慰、內疚、愛。他在歌者上台前,透過投影,在近乎空無一物的舞台上撥出歌者與樂手切身的告白:嬰兒的誕生、父母的分離、親人的死亡,在觀眾面前一一上映。只因為安插這幾段影片,當熟悉的旋律響起,被召喚而生的情感迥然於過往。
在英國倫敦的科學博物館裡,約書亞透過展覽,重新包裝「垃圾」。他邀請到訪觀眾去認識博物館的訪客、員工、包商和展覽所耗費的垃圾,透過每日蒐集、分類、拍攝和記錄,直到一個月後再將垃圾處理的每個階段以展覽的方式呈現,明確地傳遞給參展觀眾一件人人都心知肚明卻又常常遺忘的事實垃圾並不會消失。
台灣花蓮的夜市中,有個攤位不賣牛排烤肉或任何小吃,它賣的是由約書亞擔任藝術總監,八位藝術家穿戴著便宜手作道具輪番上陣表演的戲劇,價格當然也很夜市。一連五夜,演戲的人,看戲的人,在旁圍觀的路人,不論知不知情都湊成了一齣戲。
約書亞.沙發兒就是這麼樣一位藝術創作者,憑藉洞悉人心的眼和纖銳慧黠的思路,顛覆傳統,遊戲人生。
文字|方凱平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