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香港導演鄧樹榮來台主持「形與物『偶』發演員工作坊」 無獨有偶工作室將於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邀情香港知名劇場導演鄧樹榮,來台主持「形與物--『偶』發演員工作坊」,讓劇場工作者以身體出發,透過肢體 與物件的連結,從中更認識自我形體;「無獨有偶」表示,在偶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劇場表現媒材,且任何物品皆可能成偶的概念風潮下,實驗偶的可能性將成為現代 劇場創作的趨勢;演員更可從賦予物體生命的過程中,感受存在的喜悅。工作坊講師鄧樹榮是香港少數能貫通理論與實踐的藝術家,以探討劇場性與敘事性見稱,並 擅長以戲偶本身的假定性作為隱喻,營造真實與幻覺間的「超然的真實」;作品多次獲香港及國際獎項。二○○三年亦獲香港舞台劇最佳男主角獎。報名請 洽:02-25230812。(廖俊逞) 國台交指揮甄選 五場音樂會關鍵勝負 國 立台灣交響樂團甄選新任指揮,即日起至六月三日在國台交演奏廳展開第二階段演奏會甄選的程序。這次大規模的常任指揮遴選,報名來自美國、匈牙利、日本、加 拿大等國加上台灣,共計十八位指揮家報名參加,經過初選後,挑選五位候選人進入第二階段的演奏會評選,包括本國籍張佳韻、匈牙利籍湯瑪斯蓋爾、加拿大籍的 謝建得、本國籍的邱君強和李秀文。國台交表示,每位候選人將與樂團排練六次後,即舉行正式音樂會,由評審評分及團員投票匯整入圍名單後,再報由文建會圈選 核定;遴選過程公開透明,演奏會依正常的演出舉行並對外公開售票,場地在國台交霧峰演奏廳,請洽:04-23391141。(廖俊逞) 《劇作家》雜誌創刊 為國內編劇尋找舞台 劇本是一切的根基,有好的劇本,作品就有了靈魂,無論是電影、電視、舞台劇、動畫、漫畫、遊戲,甚至廣告,有一個好的劇本作為地基,才能有穩健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06國際劇場藝術節 歐丁劇場的表演魔力
今年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 仍以「騷文意動」為主題, 尋索劇場與文學家之間的萬縷千絲, 邀演團隊中,以來自丹麥的歐丁劇場最具分量。 曾兩度受邀前往歐丁劇場授課的歡喜扮戲團總監彭雅玲, 將歐丁劇場形容成是劇場界的嵩山少林寺, 是劇場工作者朝聖修練的所在。 師承波蘭劇場大師葛羅托斯基的歐丁劇場創辦人尤金諾.芭芭, 廣泛地從東方吸取養分,融合各家精華, 獨創的身體與聲音的訓練方式,有著明確的系統與成效。 本刊特邀彭雅玲,專文呈現她的「歐丁經驗」, 另由資深劇場工作者李立亨, 撰文介紹尤金諾.芭芭其人其事與他獨創的「劇場人類學」研究。 另有李立亨四年前對芭芭的專訪文章, 讓我們從大師的話語中窺見其劇場智慧。 今年的國際劇場藝術節, 歐丁劇場帶來為慶祝安徒生兩百歲生日的新作《安徒生之夢》; 此外,陸續登場的還有擅長肢體演出的香港劇場組合, 由當家女主角自導自演、靈感來自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 以及來自加拿大的史密斯.甘爾瑪劇團, 一口氣串連五篇俄國文學家契訶夫短篇小說的《短打契訶夫》。 不一樣的表演魔力,等著好奇的你親身來體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導演彭雅玲 歐丁劇場裡的「台灣告白」
二○○一年那次去歐丁,演講介紹歡喜扮戲團近年以口述歷史為素材完成的「台灣告白系列」中的女人。我排了五張空椅子,上面貼著我團員的名字。我說完了故事,會後有一位男士過來,「雅玲,你讓我哭了。」 他很仔細地問我歡喜扮戲團的排練經過,每一個過程他都極有興趣,「你可不可以將你們的資料和照片寄給我,我以後寫書的時候想要介紹歡喜扮戲團!」,我心想真是一位用功的記者呀!你是誰? 「我是導演」, 「這裡每一個人都是導演。」 「我是這裡的導演。」這裡?我看他明明像南美洲人, 「你是說哪裡?」 「這裡,這裡的導演」, 「你是誰?」 「我是這裡的獨裁者,這裡的蔣介石,這裡的一切。」 「哦,你是尤金諾.芭芭」。 尤金諾.芭芭二○○二年來台北參加國際藝術節,一下飛機就對台灣的一切政治、社會、教育、文化非常有興趣,顧不得長途飛行的勞累,早上五點到台北,九點便去參觀國立戲曲專科學校。「還是一對一呀!」,芭芭看到劇校的角落胡琴老師陪著學生練唱,他非常感動,「真是最高成本的培訓呀!」。事實上他在一九七○年代曾兩度來台選演員去參加他劇場人類學學校的活動,他對中國的傳統戲曲非常有興趣。 二○○三年歡喜扮戲團再度去歐丁演出創新歌仔戲《千姿百態畫旦角》,演出完畢第一個叫好的是尤金諾.芭芭,他過來熱情地擁抱並在耳邊說:「你讓我哭了!」他到後台給演員熱情的鼓勵,並聯絡丹麥三個藝術學校邀請我們去演出。「我很欣賞中國的傳統戲曲,《千姿百態畫旦角》感動了現代劇場的觀眾。」,芭芭不僅說說而已,他後來到巴黎洽公,還邀我們在巴黎唸書的團員邱芳璇、曹雅嵐餐敘。 歡喜扮戲團兩度去歐丁劇場參加穿越藝術節(Transit),歐丁全體演職員參與接送及一般庶務性工作,可以看出來他們不會把自己捧得高高的,而是真正生活上的性情中人。 經驗交換與教學承傳 經驗交換(barter)在一九七○年代已成為歐丁劇場的一項重要活動,當歐丁與社區或其他劇團相處時,建立關係的一種儀式性步驟;彷如你帶一些青菜蘿蔔去市集交換一些雞蛋牛奶回來一般,他們要交換的是文化,歐丁帶著訓練技巧、街頭表演、即興以及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面對大師
馬捷爾將給NSO的一堂課
紐約愛樂的羅林‧馬捷爾來了! 從二十世紀中葉至今,指揮家馬捷爾不僅大師聲勢不墜,更常為世界各地的樂團「把脈」,據說,凡經過他「調教」樂團的演奏水準都越來越好,因為演奏技巧訓練越來越系統化,也越見效果。 馬捷爾從不掩飾他的高傲,認為「謙虛」是指揮的罪過。他自稱最大的優點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感受到樂團的優點,明確的讓團員充分了解自己的優點所在,並將樂團真正的水準與潛力帶出來, 今年即將滿二十週年的NSO,音樂總監簡文彬給樂團的成人禮就是上一堂「震撼教育」──讓團員「面對大師」,見識真正的國際巨星。他說,馬捷爾是那種會讓樂團從彩排到演出之間,猛然把水準提升到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指揮。 紐約愛樂的馬捷爾將會帶給NSO怎麼樣的一堂課?在走進音樂廳前,先聽樂評家楊忠衡、邱瑗怎麼說!
-
舞蹈新訊 歡樂瑰麗的東歐舞藝
斯洛伐克「路尼加舞團」
成立有半世紀之久的斯洛伐克「路尼加舞團」(The Slovak National Folklore Ballet-Lucnica),以熱情原味的民族舞蹈與豐富紮實的舞台經驗,走遍世界六十多個國家。舞台上色彩鮮豔的傳統服飾、歡愉豪邁的節慶舞蹈,搭配傳統民族樂器現場伴奏,淋漓盡致展現東歐歡樂瑰麗的藝術風貌。 東歐民族舞蹈多以節慶為主,氣氛熱情激烈,節拍複雜舞步多變,並常配合大量手腕及手臂動作,群舞時更顯活潑澎湃;舞團名稱「路尼加」一詞在斯洛伐克語即為「花團錦簇」之意,說明舞團的傳統與歡樂特色。《紐約時報》曾讚許:「路尼加是一支絕無僅有的舞團,年輕舞者以令人的高超技巧表現絢麗多變的精采舞碼。」 身為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官方藝文大使,路尼加團內舞者個個皆是頂尖樂舞高手,舉手投足散發無比魅力,多年來為舞團伴奏的「魔鬼小提琴」九人樂團屆時也將以傳統木笛、德西馬琴等民族樂器現場伴奏。(鄭淑瑩)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惡了》和《英雄密碼》
我想看鬼娃株式會社的《惡了》。編導狗比跟大多數專業學院或各小流派劇場都沾不上邊,可以說是邊緣的邊緣。但我曾在耕莘和皇冠不小心看過她帶領大學話劇社的兩個作品,充滿表演的狂想和精準的節奏,聲音實驗和肢體喜感都精心打造,讓人狂笑不止。拋開文學、文化、戲劇傳統等沈重包袱,不問社會批判、歷史反思等深刻議論,《惡了》看來又是狗比最擅長的阿達一族黑色幽默。狗比曾在表演藝術聯盟「飛越斷層」座談中以觀眾身分發言,苦笑自己是被飛越的那一道斷層。《惡了》可以驗證一下,斷層到底存不存在,還是,其實只是我們看不見身旁的滑翔翼? 我還想看符宏征的新作《英雄密碼》。當過賴聲川的弟子和葛羅托夫斯基的徒孫,曾經浪跡人子、密獵者、身聲演繹社、外表坊、創作社他終於創立自己的團體「動見体」。《英雄密碼》遠離他掄獲台新藝術大獎作品《嬉戲》的瘋狂笑鬧,轉回他最關心的人類深層潛意識劇場。他曾是我心目中最大膽最不可逆料的劇場創作者,這齣新作也讓我深感好奇。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導演
-
舞蹈新訊
《熱舞繽紛》 藝術與時尚的舞蹈派對
來自英國的《熱舞繽紛》Burn the Floor是一場結合藝術與時尚的舞蹈派對,十四對全球國標舞大賽得主,在九十分鐘節目裡,大秀恰恰、扭扭、曼波、莎莎、迪斯可、佛朗明哥、街舞、踢踏舞,光是舞步服飾就讓人大飽眼福,再加上精采劇情、多變的舞台設計燈光,以及融合古典、搖滾、爵士、音樂劇的配樂,每一場景都牢牢抓住觀眾的目光。 《熱舞繽紛》構想源於英國歌手艾爾頓.強的一九九七年生日宴會,會場中十六位舞者帶來的精采拉丁舞表演,吸引澳洲製作人哈雷.麥德可夫的目光,於是開始向全球舞壇招兵買馬,展開世界巡迴,二○○二還曾受邀至坎城影展表演。目前團內高手包括:英國業餘拉丁舞冠軍、波蘭公開賽冠軍、世界十項舞蹈競賽冠軍,以及創下二十一項世界舞蹈優勝紀錄的冠軍夫妻檔,高手過招張力十足,帶領觀眾暢遊每個年代的舞池。(鄭淑瑩)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蕭斯塔可維奇系列七—謎樣的永恆》
蕭斯塔可維奇差一點湮沒於歷史洪流的第四號交響曲,應該是喜歡馬勒的人不可錯過的一首交響曲!蕭斯塔可維奇是蘇聯的天才音樂家,用他的音樂記錄著二十世紀的蘇聯,在這甚少被提及的第四號交響曲中更是多次引用了馬勒的曲調,是蕭斯塔可維奇宣示成為馬勒嫡傳的重要作品。 對於蘇聯一直都感到相當好奇,這個共產制度下首位的天才音樂家,因政治因素所藏起來的第四號交響曲到底在說些什麼?實在很令人期待! 文字|徐微雅 徐微雅,服務於遠東銀行,這幾年漸漸學習進入藝術的殿堂,從歌舞劇入門,學看舞台劇,去年開始學聽歌劇,交響曲...
-
舞蹈新訊
等待實現夢想的女人 三十舞蹈劇場《城市灰姑娘》
擅長以知性思維詮釋女性經驗的三十舞蹈劇場,改編灰姑娘童話,將時空拉至現實城市,訴說一段現代女人尋找內心自覺的舞劇《城市灰姑娘》。蠻橫霸道的後母、姊姊角色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場更激烈的成就競賽,不斷地比高比美、比強比魅、比學歷能力,還要穿梭兼顧於家庭公司之間,身處芸芸眾生,女人的夢想就是什麼?何時能夠成真? 編舞家吳碧容與張秀萍當初挑上「灰姑娘」的文本改編,動機非常單純,想藉由這個麻雀變鳳凰的經典童話,反映社會媒體對於女性慾望的塑造。然而隨著舞作一路抽絲剝繭下來,她們發現灰姑娘的角色原型,講的就是自己及現代社會每一個默默無聞的女人故事不是天才,但卻一直很努力,等待機會、期望實現夢想的故事。舞台上或許沒有王子蹤影,但卻道足女人的心靈感受。(鄭淑瑩)
-
音樂新訊 NCO再創國樂新視聽
「英雄‧美人‧花月夜」融入說書、「線性與意境」舞台上揮毫
NCO(實驗國樂團)近年來不斷為國樂注入創新元素,嘗試結合各種藝術領域,賦予傳統音樂不同的風貌,演出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本月將有兩場音樂會,以彈撥樂器為主軸的「英雄‧美人‧花月夜」搭配說書人,帶領觀眾進入美麗的歷史夢境中;「線性與意境」則強調書法、文學與音樂的交會交融,邀來書法名家杜忠誥舞台上即席揮毫,在墨韻、詩情與音符間,交織令人驚喜的火花。 「英雄‧美人‧花月夜」由青年作曲家劉學軒策劃,從楚漢相爭時代絕美的《霸王別姬》、雄兔雌兔撲朔迷離的巾幗女傑《花木蘭》,到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與王昭君、楊貴妃的淒楚命薄,歷史上胭脂水粉的紅顏與風流倜儻的才俊,譜出一篇篇波瀾壯闊的愛情與戰爭史詩,將透過說書人的穿針引線,融合戲劇與燈光變換營造氛圍,讓人跨越時空,產生無限追憶遙想。 禪者林谷芳所構思的「線性與意境」音樂會,以「點線墨趣、風華紙蘊」為視覺意象的音符與旋律,「絲竹管絃、交響和鳴」為聽覺盪漾的經緯與鋪排,在詩情詩性的相融下,展現聆賞國樂的另一番境界。演出曲目包含馬致遠的元曲小令《天淨沙》與劉明源的中胡名曲《草原上》;秦腔《秦川抒懷》與豫劇曲牌《大起板》;羅冠中三國演義的卷首詞《臨江仙》、生命血淚的喟歎《二泉映月》、浪漫異想的《西湖夢尋》。(廖俊逞)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指揮大師馬捷爾與NSO
如果不是每個月只能介紹一個,我會把眼光投向諸如「小巨人」國樂團與長榮交響樂團同台、呂紹嘉與NSO的蕭斯塔可維奇第四、安寧與簡佩盈的雙鋼琴,不過,馬捷爾來台,大師就是大師,國家既然投了資,就不能不提醒愛樂者用點心思。 馬捷爾今年已經七十六,相信古典愛樂者沒有人不知此號人物。概述幾個馬捷爾印象:一、天才!七歲開始指揮,九歲指揮紐約愛樂,十一歲應托斯卡尼尼邀請指揮NBC。二、博學!什麼都學,文學、數學、哲學、藝術是唯一敢罵同儕不多讀點書的指揮家。三、基本功強!作為曾在樂團待過的小提琴手,總有一種「深知其中甘苦」的自負(像林克昌一樣),他也認為他對治理樂團特別有一手。四、聰明!馬捷爾的腦筋好得有待醫學解剖,從童年就過目不忘,他的音樂給人最鮮明的印象就是細節過人,效果塑造特別華麗而有條理。如果有人指揮像朱銘的粗線條,他的就是象牙雕,有外型的力度,又有細節的精度。當然,吹捧了一堆,馬捷爾的問題也在他太聰明,聽他的音樂,就像閱讀一封工整手寫的信,有點精緻得難受,有時甚至感到不自然的壓力。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樂賞出版社總編輯。 沒關係,這次他來,好歹是標榜來治NSO,挑的曲目又是華麗走向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及《展覽會之畫》,且讓我們拭耳以待,看看整得如何吧!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拜訪森林》《安徒生之夢》
歐丁劇場是目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劇場之一,他們以獨創的表演系統及國際劇場人類學學校聞名。創辦人尤金諾‧芭芭旅遊世界各地與各地傳統藝術經驗交換,觀察各地獨特的傳統表演,融合匯整成為劇場的表演元素。錯過上次歐丁來台的演出,感覺相當可惜。自從去年底聽聞歐丁劇場即將再度登台的消息,就開始密切注意售票訊息。對於這次以安徒生的夢境與現實生活交錯的內容相當感興趣,再加上難得的圓形劇場形式,實在不容錯過。 台灣終於要上演《拜訪森林》了!由仍就讀大學的年輕導演帶來的「嵐創作體」作品《拜訪森林》也讓我眼睛一亮。之前看過《拜訪森林》DVD,對於桑坦以重讀童話為出發點的創作感覺很新鮮,他將「灰姑娘」、「傑克與魔豆」、「小紅帽」及「長髮姑娘」這四個經典童話故事串聯起來,重新賦予童話新的詮釋。年初看過「嵐創作體」的試演,印象很深,全部英語發音,每個演員的咬字都非常清楚,聲音也都相當不錯。瀏覽過他們的官方網站與劇組的部落格,看到他們的努力歷程,從籌備到試演,再到最近一直持續的街頭表演活動,真的覺得很感動!很期待他們的演出! 文字|王惟萱 目前就讀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高中曾隨合唱團參與國家音樂廳的新世界歌劇選粹之夜演出。大學期間參與多齣校內演出擔任幕後工作人員,去年國家戲劇院版《如夢之夢》為舞台組的一員。對劇場充滿好奇心,喜歡歌劇及戲劇類節目。
-
音樂新訊 筆鋒犀利 琴藝驚人
顏華容獨奏會 展現正宗俄派彈奏風格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紀念音樂院(Moscow State Conservatory named after P. I. Tchaikovsky, Russia)首位台籍鋼琴演奏博士顏華容,是俄國最富盛名鋼琴學派傳統──諾豪斯教授(H. Neuhaus)的嫡傳弟子,並曾獲已故之傳奇鋼琴家馬里寧教授(Evgeny V. Malinin)與蜚聲國際名鋼琴教育家撓莫夫(Lev N. Naumov)指導。顏華容曾應邀前往俄國與聖彼得堡交響樂團同台演出協奏曲,獲得俄國樂界人士熱烈好評,而後又獲選參與兩廳院首屆「獨奏家系列」音樂會演出。作風獨特,且具深刻的世界觀,造就顏華容在樂界不可取代的地位。在彈得一手好琴之餘,她筆下也有犀利觀點,近年在演奏與教學之餘,她也完成了《心有靈犀》與《蕭泰然──浪漫台灣味》等書。 顏華容即將在本月舉辦「幻‧象」獨奏會,曲目包括李斯特:以巴赫之名為題之幻想曲與賦格、斯克里亞賓的b小調幻想曲、德布西《幻象》以及浦羅柯菲夫《浮光掠影》,為台灣觀眾帶來正宗俄派的彈奏風格。(廖俊逞)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第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近幾年來頗受藝術界矚目的「台新藝術獎」,近日揭曉第四屆的入圍名單。台灣各地共七十位媒體及文化工作者,參與了這次台新藝術獎的提名及評選工作。 他們從全國超過一千檔次的展覽及演出中,經由實地觀賞、評議分析和集體的討論,審慎推舉出了入圍的「表演藝術TOP 9」及「視覺藝術TOP 5」。 「表演藝術TOP 9」入圍名單如下:戲劇類有《如夢之夢》、《浮沈烏托邦》、《戀人絮語》、《曹七巧》;舞蹈類有《三探東風》、《狂草》;音樂類《自西徂東》;戲曲類有《大宰門》、《三個人兒兩盞燈》。 「第四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特展」,將於四月九日起,於今年初啟用的台新金控藝文中心展出;而國內外專家合組成的決審團,也將於四月中旬陸續抵台展開決審工作。(田國平) 歌仔戲編劇施如芳,劇本《黃虎印》未演先出版 由 玉山社出版的《黃虎印》,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部尚未首演即透過商業管道出版流通的歌仔戲新編劇本。作者施如芳為近年來最受矚目的歌仔戲編劇,她和唐美雲歌 仔戲團合作的《無情遊》、《人間盜》及《梨園天神桂郎君》,連著三年應邀在國家戲劇院發表首演,不耽溺於傳統的創新企圖頗獲肯定。《黃虎印》歌仔戲劇本 取材自現任考試院長姚嘉文的同名小說,以馬關割台為背景,描述台灣民主國成立前後一對青年男女的生命轉折,從民主國國印在日軍佔台後下落不明的歷史縫隙 裡,寫出一段小人物受時代洗禮時所展現的昂揚精神。(廖俊逞) 驫舞劇場 親手打造排練場 由 陳武康等五個自台灣藝術大學畢業的大男生創立的「驫舞劇場」,最近親手打造了一個一百二十坪、讓所有劇場工作者稱羨不已的排練場。旅居美國、現任編舞家 Eliot Feld排練助理的陳武康說,回想創團作排練時,四處奔波尋覓排練場相當辛苦,便夢想能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排練場;去年在板橋近郊工廠區租下一間鐵皮屋倉 庫,這個築夢計畫於焉成真。為了省錢,團長蘇威嘉號召學弟妹,捲起衣袖,當起水泥工和木工,一磚一木,四個月打造出他們心中的「舞蹈夢工廠」。驫舞劇場今 年新作,預定於九月在實驗劇場演出,將演出Eliot Feld等編舞家的作品。(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擁抱世界
知名的法國陽光劇團導演莫努虛金說:「戲劇是東方的。」在陽光劇團裡,莫努虛金從亞洲傳統劇場如能劇、歌舞伎、京劇汲取形式化的亞洲戲曲,去改變她所認為「咄咄逼人」的西方劇場。 義 大利人尤金諾.芭芭是上世紀七○年代現代劇場的異數,十八歲從軍校畢業離家之後,三十歲之前以異鄉人的身分在歐陸各國、及印度旅行、學習。在波蘭,與劇場 大師葛羅托斯基學習認識身體的文化源頭;旅行則讓他看到跨文化的繽紛,並在跨文化劇場裡化尋找共通性,他所提出的「劇場人類學」理論,使表演融匯了多元文 化,演員在訓練裡認識異文化,也因為學習異文化而更認識自己,然後轉化為自己在劇場裡的創造性。 莫努虛金和尤金諾.芭芭都從異文化裡去認識世界,再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如果沒有被一個更開闊的環境接納,這條戲劇的路會走得更辛苦。 閱 讀這一期由李立亨與彭雅玲兩位劇場人所寫的關於尤金諾.芭芭與他所創立的「國際劇場人類學學校」,對於尤金諾其人與其戲劇理論,都有深入而切身的分析與描 述。但我依然不太滿足於這樣高山仰止式的文章,特別去注意到,為什麼這樣一個小規模、當年也還未見前景,而且是由一位外籍人士創立的小劇團,位於丹麥西部 小城市赫斯特堡(Holstebro)市政府會接納它成為在地的劇團,而且從此三十年間,讓求藝者、求道者及國際劇場大師們從此絡繹不絕來到。 我 去查看赫斯特堡的資訊,赫然發現這個以工業及貿易為主的丹麥西邊的小城市,面積比台北市略大,人口卻只比恆春鎮略多,卻在三十多年前就開始進行文化扎根的 基礎工程,六○年代赫斯特堡市長認為,藝術應該在街角而不僅在只有假日才有人潮的博物館而已,購入瑞士超現實雕刻家賈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的作品當作街角的公共藝術,到今天,赫斯特堡的許多街角都可以看到各種雕塑藝術品;而除了歐丁之外,赫斯特堡還擁有丹麥最優秀的芭 蕾舞學校及音樂學院,這裡是知名編舞家彼德‧休福斯(Peter Schaufuss)的家鄉,而丹麥皇家管絃樂團有百分之五的樂手來自這個小鎮。 擁抱藝術,而且是擁抱世界上的各種藝術,當我們還在思考教科書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比例問題時,赫斯特堡在三十年的想法,也許是《PAR表演藝術》的讀者們可以參考的例子。
-
PAR的表演週誌
PAR的表演週誌
PAR編輯部常常被問到:你們覺得什麼節目值得一看? 說來選擇看什麼表演常是「人各有志」,但為滿足讀者殷切探問, PAR的編輯們從這個月起公開「私人看戲行程」, 告訴大家,他們想看啥,又是為啥去看, 歡迎讀者大人們參考比較囉!
-
電影導薦Movie
三月奧斯卡,獨立製片雄覇天下
從今年奧斯卡入圍名單可以看出,今年是獨立製片的天下,雖說李安將是大贏家,仍有許多好看的電影不容錯過,三月上映的有大衛.柯能堡的《暴力效應》,與伍迪.艾倫的《愛情決勝點》;李安的同學史派克.李也推出最新力作《臥底》。
-
歐洲人文筆記
他一直在動,他叫比爾
除了舞蹈,他可以在同一時間裡創作幾個不同領域的作品,他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在動的人,當他不動時,便是在思考動與不動的關連,身體與空間甚至身體與記憶的關連。比爾從來不想下一秒鐘,常常,他的世界秩序只剩下呼吸,他的舞者或穿襪子或穿舞鞋,但都有無窮無盡的身體想像,舞蹈的狀態便是宇宙的狀態,從來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只是活著,跳著,甚至於安靜,再安靜。
-
演員的庫藏記憶
春暖花自開
好花就像一個好作品,是創作者的心靈在創作的過程中,彷彿接觸了永恆;尤其是當他們在老人院裡最後綻放時,充滿了我這樣欣賞者的心靈,成為一種對我這種人的救贖。那花開得多艷、多乾脆啊!
-
狂飆繆思
變奏曲的挑戰
在一首變奏曲裡,通常會有快速度的變奏、慢旋律線條的變奏、大小調的變奏等,然而在樂曲的最後,還是會回到完整主題呈現。但是最難的還是「開始」,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旋律是最具挑戰性的,就像那群在卡內基廳聽柏林愛樂入門音樂會的小朋友,或是在台北某一個圖書館裡坐在第一排聽演講音樂會的小朋友,他們都不知不覺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