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茵黃金》開幕時,河底卵石間坐著三位萊茵河神的女兒,侏儒阿柏利希在她們左側,頂端的河水投影中偶有裸女游泳的電影片段。(拜魯特音樂節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八旬新手導演 在人間搬演神話

令人嘆息的拜魯特全新「指環系列」

歷經多次導演更迭、曲折不斷的二○○六年拜魯特音樂節全新「指環」終於在七月下旬登場,這次製作由高齡八十的劇作家多斯特擔綱導演,他讓神話故事發生的平凡人間,舞台上時時出現來來去去的現代人,只是都看不見劇中的神話英雄。

資深舞台導演、也是資深「指環」觀眾的楊世彭教授,再度親臨拜魯特觀賞,對這次的新製作,特為本刊暢談第一手的觀後感。

歷經多次導演更迭、曲折不斷的二○○六年拜魯特音樂節全新「指環」終於在七月下旬登場,這次製作由高齡八十的劇作家多斯特擔綱導演,他讓神話故事發生的平凡人間,舞台上時時出現來來去去的現代人,只是都看不見劇中的神話英雄。

資深舞台導演、也是資深「指環」觀眾的楊世彭教授,再度親臨拜魯特觀賞,對這次的新製作,特為本刊暢談第一手的觀後感。

今年八月十九至二十八日間,我夫婦去了德國拜魯特音樂節(Wagner’s Bayreuth Festival) ,看了他們今夏的「指環」新製作,也看了去年首演的《崔斯坦與伊索德》與前年已經看過的《飄泊的荷蘭人》。另一齣戲,也就是二○○四年首演的《帕西法爾》,由於票券搶手,樂劇節當局並沒安排我們看,好在我對這齣由德國劇壇「恐怖孩子」希林根希夫(Christoph Schlingensief)執導的演出極不欣賞,不看第二次對我來說毫不惋惜。

拜魯特每六年推出的嶄新「指環」製作,一向是全球樂迷戲迷爭看的對象。我們八月初出門前查看網站,黑市票每齣高達美金2175至2900元,看四齣戲花上萬元美金,也不是一般觀眾能夠負擔。樂劇節目前電腦抽簽的等待期是十年,若真等待八年十年買到一套票,看到的卻是相當糟糕的演出,這份失望肯定很大,而今夏的觀眾相信不少是抱著失望的心態離去的。

令人心驚膽戰的製作過程

新「指環」製作一開始就充滿流言。第一位導演就是拍《星際大戰》電影系列的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當時頗使人眼睛一亮,然後懷疑他將做出什麼樣的成果。不久之後盧卡斯淡出,丹麥電影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現身,令到華格納迷十分擔心,因為這位電影導演對歌劇並不精通,而他的電影卻又充滿血腥暴力及色情。不知什麼原因,這位導演又拂袖而去,那時已是二○○四年的夏天。記得那年八月我在拜魯特,樂劇節主管公關媒體的Peter Emmerich先生告訴我,若是一切順利,藝術總監沃夫岡.華格納(Wolfgang Wagner)將在八月底音樂節結束前宣佈「指環」新製作導演的人選。他也偷偷告訴我,那位新導演是位極負盛名的劇作家,名叫多斯特(Tankred Dorst),而這位先生從未導過歌劇!

八月底的宣佈終於流產了,關心者要到九、十月間才知多斯特將會披掛上陣,而這位匆忙上陣的老將已近八十高齡,大家不免為他捏一把汗。須知這四齣歌劇組成的「指環系列」向來被內行視為製作上的夢魘,一般頂級高手都須花上三五年籌備,現在不到兩年時間,將這重任交給一位從未導過歌劇的老作家,當時年達八四高齡的沃夫岡豈不老糊塗了?

根據絕大多數國際評論家的意見,以及我個人的觀感,多斯特跟他的設計團隊的確馬前失蹄,而這一跤跌得還很重,今後雖仍有四次機會讓他們修正(音樂節新製作通常要演五季,每季都可改進),看樣子也好不到那兒去。世界頂尖歌劇院的製作一定得交給專才精製,外行不該插手,尤其是難度至高的「指環系列」。

讓神話故事發生在平凡人間

新「指環」開幕的第一場戲,卻令人耳目一新。三位萊茵河神的女兒身穿紅衣坐在河底的巨石上演唱,並不像劇本中要求的在水中游泳,但她們頂端的河水投影中,卻也有三個裸女游泳的電影片段。河女用歌詞挑逗,讓不懷好意的侏儒阿伯利希(Alberich)在卵石堆裡滑倒爬起,始終無法接近紋絲不動的她們。這種別開生面的處理,加上河水投影的流動,形成一幅美觀而頗具創意的畫面。這種華美而別開生面的處理,也在《女武神》第三幕結尾時出現;天帝佛旦(Wotan)以烈火圍起沉睡的愛女布倫希德(Brünnhilde),那個場面也極為美觀動人。可惜的是,其他的眾多場面,卻讓導演跟設計師搞得不倫不類,或是乾脆平凡無奇。

導演多斯特其實有個頗為明顯的構思,那就是劇中的眾神與人物,並不隨著天宮瓦哈拉神殿(Valhalla)的焚毀而煙消雲散,而是依然存在人間,只是現代的人物看不到而已。因此,穿著略帶古意服裝的劇中人物在台上表演,一些現代人物卻在週遭遊散,對劇情和劇中人物視而不見。譬如說,《萊茵黃金》第二場發生在一條河溝的堤岸上,牆上佈滿塗鴉,正當天神佛旦跟兩個巨人討價還價時,一個觀光客穿過舞台,舉起相機拍攝這些塗鴉的照片。第三場並不發生在地底洞穴,而在一座發電廠;劇情進行間,一個工人進來兩次抄下電表上的數據。《女武神》第一幕開始時,女主角齊格琳德(Sieglinde)蜷縮在一張椅子上打瞌睡,一群現代服裝的小孩在她四週戲耍,臨行前其中之一用棍子戳她身子,看她是否真是座石像。《齊格飛》第二幕,當這少年英雄來到森林打算屠龍時,舞台後端來了一對推著單車的情侶,擁吻之後女的離去,男的放倒單車,在草皮上休息了好一陣,然後推車離去。《諸神黃昏》從第二幕起就有一個帶眼鏡的青年坐在梯階上看書,直到劇終才把書(「指環」的劇本?)看完,起身離去。凡此種種,都是表達導演構思的額外處理。

指揮提勒曼令人激賞

我相信絕大部分觀眾都會了解這些構思,他們接下來想看的不過是製作群如何交待故事展示場景罷了。在這些方面,多斯特卻往往令人失望,場景處理經常前後不能呼應,歌手們也大多無所適從,站在舞台中央乾唱。眾神步入彩虹彼端的新居,女武神的空中飛馳,齊格飛的屠宰惡龍,布倫希德的投火殉情,劇終的宮殿焚毀河水泛濫,都是「指環系列」觀眾期待的經典場面,在這個製作中,卻都輕輕帶過或是虎頭蛇尾,比起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幾年前的製作,以及我看過五次的上兩個拜魯特「指環」,可說相去甚遠。

這個製作當然也有其高明之處,首先就是樂隊、指揮及合唱團。今年的指揮克里斯提安.提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才華過人自不待言,他年紀較輕又極富魅力,是德國人心目中的最大希望,希望他能承繼前賢,發揚德意志精神和傳統,抗衡目前好幾位非德裔的頂尖指揮。他為這次的「指環」也下盡苦功研究總譜,在他穩當細緻的引領下,音樂節的高素質樂手在這音效極好的樂池裡奏出極其美妙的十七小時樂章,更可貴的是,他們從不蓋過歌手的演唱。每場結束後,不管觀眾對製作或演唱有何不滿,對於提勒曼的出場謝幕,卻是一致的歡呼。拜魯特合唱隊的精采已成樂劇節的傳統,觀眾的歡呼自不待言,只是「指環系列」能供合唱隊發揮的地方太少了。通常在系列結束時全體樂手也要上台謝幕,我們看的第三輪卻沒上台,不知什麼原因。

歌手表現恰如其分

眾多歌手中,最令我激賞的是初次在樂劇節獻藝的德國男低音漢斯-彼得.柯尼希(Hans-Peter König)與南韓男低音Kwangchul Youn。柯尼希體型高大聲音寬宏,把壞蛋哈根(Hagen)唱得淋漓盡致。聽說他也到台北演唱同一角色,台北的聽眾有福了。Youn雖在一九九六年已經參加樂劇節,但到今年才露頭角。今年他在《萊茵黃金》中演唱巨人法夫納(Fasolt),在《女武神》裡演唱惡夫渾丁(Hunding),在《崔斯坦與伊索德》中演唱王爺König Marke,都有極佳的表現。另一新人加拿大女高音Adrianne Pieczonka飾演《女武神》第二女主角齊格琳德,得到國際媒體一致的好評,但我覺得沒那樣好,至少中音與低音部分往往聽不清楚。

「指環系列」裡最令人注目的當然是天帝佛旦,他的愛女布倫希德,以及少年英雄齊格飛。天帝由德國男中音Falk Struckmann飾演,不過不失,比起音樂節前兩位天帝的演唱,就略感遜色了。女武神布倫希德由美國女高音琳達.華生(Linda Watson)飾演,也就是來台北演唱的那位。這位女士雖有洪亮的聲音,耐久力也強,但正如某些國際評論家所言,聲音須要「整修」一番了。她在《女武神》一出場那幾聲 “Hojotoho”的唱段,高音全上不去,後來的高音也常常走調,再加上兩百磅的身子裹在緊身的盔甲裡,實在令人無法想像她是劇中所稱的絕世美女。可是華生女士功力到底不凡,《女武神》第三幕與父親話別的對唱,《齊格飛》第三幕與齊格飛的對唱,以及劇終前赴火殉情的大段獨唱,都相當動聽。

少年英雄齊格飛的演唱在歌劇領域裡算是最最艱難的角色,世上沒幾人能有連唱四小時的耐力,更沒人看起來還像壯健的青年。今夏的齊格飛由美國男高音Stephen Gould擔綱,看起來三十幾歲,身體也還高大結實,聲音不錯,發音也還清晰,而他連唱三小時後還能招架整晚休息的琳達.華生,相隔一天之後再能唱上三四小時而嗓音不破,怎不叫觀眾欣喜若狂?這位先生今夏首次演唱此角,再給他一些時間及經驗,將來可能成為真正一流的新世紀「英雄男高音」,我等且拭目以待。

演唱最佳的伊索德

幾位主角中也有真正令人失望者。沃夫岡愛女Katharina的現任男友恩瑞克.沃特利希(Endrik Wottrich)今年主唱《女武神》裡的齊格蒙及《飄泊的荷蘭人》中獵人Erik兩角。八月二十日我看《荷蘭人》那晚,他的獵人戲雖不多,唱得已極勉強。三天後他主唱《女武神》要角齊格蒙,第一幕就聲嘶力竭,謝幕時被觀眾噓下台去,第二幕就由今季主唱崔斯坦的美國男高音Robert Dean Smith代唱,效果好得多。原本他將去台北主唱齊格蒙,我看到他的情形頗為台北擔憂,後來知道他自動退出了,倒蠻欣賞他尚有職業道德,沒去台北騙錢充數。

最後應該提到,今夏拜魯特音樂節最好的演唱,應屬飾演伊索德的瑞典女高音Nina Stemme。這個角色極端吃重,能夠應付的舉世沒幾個。Stemme女士在八月二十一日的演唱可謂舉重若輕,最後一幕唱完之後,我的感覺是她還有餘力再唱一幕《女武神》的布倫希德,無怪乎男高音泰斗多明哥最近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唱片要請這位女士擔綱,也難怪挑剔的拜魯特觀眾,會給她今夏最長的起立歡呼了。

相關網站:www.bayreuther-festspiele.de

延伸閱讀

▲《表演藝術雜誌》第131期,楊世彭〈不再奇幻的英雄詩篇—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指環系列」〉,p.36-39,2003年11月。

▲《表演藝術雜誌》第139期,楊世彭〈惡龍肆虐 神殿火起—大都會歌劇院看華格納指環系列〉,p.64-66,2004年7月。

▲《表演藝術雜誌》第143期,楊世彭〈叫人跌破眼鏡的《帕西法爾》—2004拜魯特音樂節的「驚人」首演〉,p.34-37,2004年11月。

▲《表演藝術雜誌》第164期【指環專號】

 

文字|楊世彭 資深舞台導演,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戲劇舞蹈系榮休教授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