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視窗 News
NSO「30小時不斷電」 號召樂迷一起演出薩替作品Vexations
【台灣】 NSO「30小時不斷電」 號召樂迷一起演出薩替作品Vexations 為了慶祝30周年,國家交響樂團(NSO)規劃了「30小時不斷電」活動,內容除了跨年音樂會、講座、影片欣賞、樂器體驗工作坊等之外,更將舉辦「840人鋼琴馬拉松」音樂會,號召840位樂迷,從2017年元旦凌晨1點開始,以鋼琴獨奏的方式接力演出作曲家薩替的作品《煩惱事》Vexations,「演出」地點則於國家演奏廳舞台上。 想當NSO客席演奏家,與音樂總監呂紹嘉一起創下歷史紀錄者,可於即日起至11月11日前繳費報名。可獲贈《麻煩事》客席演奏家證書乙紙、《30 Hrs熱古典》音樂會票券2張、《麻煩事》演奏廳入場券10張、演出實況影音紀實等。意者請洽nso.pianomarathon@gmail.com、02-3393-9888。(李秋玫) 文化部多個表演藝術補助項目 11月起受理申請 文化部11月份有多個表演藝術相關補助項目開始受理申請,包含「臺灣品牌團隊計畫」、「表演藝術類活動補助」、「表演藝術製作提升排練補助計畫」與「媒合演藝團隊進駐演藝場所合作計畫」等,皆自11月1日起,至11月30日截止。 「106年度臺灣品牌團隊計畫」係透過資源挹注,提升具國內外展演能量的團隊,成為臺灣對國際的文化品牌;並期待團隊能帶動其他表演團隊共同成長。凡曾獲「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作業要點」卓越級補助之團隊,皆可申請。 「表演藝術類活動補助」是針對「整合性表演藝術活動」(計畫內包含五個以上團隊之五項以上製作,或計畫內包含十五場以上演出)與「有助於培育表演藝術專業人才、促進表演藝術國際交流發展,在國內地區辦理之國際研討會或國際性表演活動」提供補助,此次為106年度第一期申請,受理1月至6月的活動。 「表演藝術製作提升排練補助計畫」旨在協助製作單位加強整體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布景與意境
然而,亦恰恰是把道具與陳設的「展覽性」放大提高到超越戲劇需要的比例,布景便由空間變成景觀,甚至奇觀,目的已經不是服務劇情,卻是化身某種展覽物,旨在滿足慾望投射。它的「假」,在於設計的鉅細無遺沒有發揮應有或更大的想像力,而只有讓空間在觀眾嘖嘖稱奇的讚歎中,扮演了唯肖唯妙的玩具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人人都是電視台! 你,直播了嗎?
一五九○年代,年輕的英倫人想要認識世界,會走進環球劇場看莎士比亞。 一九三○年代,柏林奧運期間,首次以電視直播賽況,世界進入觀眾客廳。 千禧年初,首屆Web 2.0大會舉辦,標誌互動、分享、關係的網路世代展開。 二○一六年,社群媒體龍頭Facebook開啟直播功能,將真實物理空間消解更徹底,社群興起,電視退位,自媒體的戰國時代已吹起號角,而七年前環球劇場開跑的NT LIVE浪潮也在這年席捲台灣影城。 在垂直分眾最極致的時代,吸引人的直播關鍵是什麼?又對強調現時現地的劇場有什麼影響?直播是可利用的工具、可發展的藝術形式,還是瓦解劇場現場的雙面刃? 本刊除了就直播經濟分析產業與劇場現況外,也邀請了三組創作者──王翀、許哲彬、達康.com談談他們對直播的想法與觀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有人流就有優勢 內容創新投入分眾市場
這兩年,「直播」風潮掀起,無疑成為網路最夯趨勢與話題,直播平台如雨後春筍冒出,但在社群網站巨頭紛紛加入戰局後,無法掌握人流的平台顯見衰退;而直播的獲利模式,除了中國「打賞」機制造就的「網紅經濟」,也衍生出「直播+電商」的新面貌。而如何能讓這股直播風潮健康地持續壯大?策劃優質與分眾的內容,會是可能的生存關鍵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去,還是不去劇場? 這是一個問題
透過Podcast、YouTube或FB粉絲頁,以現場連線將活動訊息拋給閱聽大眾,這種以宣傳與連結觀眾為目的的直播形式其實很早就開始了,但真正將演出內容直播給非原演出場館內的觀眾欣賞,要從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開始,後來英國劇院也趕上潮流,現今NT Live 已成為全球最成功的劇場直播品牌,甚至日本寶塚歌劇團也效法推出現場直播,以饗海外粉絲。但劇場直播會不會排擠掉劇場觀眾量?或是成為另一種藝術形式?都值得繼續觀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王翀:戲劇空間的自由無法直播
新科技如VR、3D列印等技術介入劇場,不僅改變了「現場」的概念,也對作品產生質變。對王翀而言,可能性增加了,物理邊界消解了,花招可以百出,但如何讓劇場的本質依然在科技浪潮中存在,才是劇場創作者的終極關懷,「即便因新科技,讓觀眾可以在家看演出,我們還是必須透過劇場的手段和空間產生關係,要不然,劇場就失效了,就消失了,死了。」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許哲彬:我感興趣的是直播背後的集體心理狀態
新科技總是炫目,許哲彬也指出了運用上的危險:「大家對直播這件事很熟悉,所以一旦用到劇場,觀眾會先入為主以為你就是要嘲諷某件事,笑一笑之後呢?」他認為,直播科技呈現當代「人人想被注意」的焦慮,「直播背後的那種集體心理狀態是我感興趣的,但如果沒有把這件事想透,貿然用到劇場裡,就只會流於一種表面的技術而已。」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達康.com:需要觀眾笑聲的漫才,不適合做直播
原以為簡單的搞笑是最易移植到網路上的表演,卻意外地水土不服,「達康.com」的康康說:「有一種漫才是快速的一問一笑,在問答裡展現機智和幽默,這種類型比較不吃氣氛,也許比較適合直播。」以達康的例子來看,他們不做網路直播,擔心無法呈現作品的氣氛,唯一可以接受的做法是:「如果現場是有觀眾在場,那我們可以接受做直播。」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五百棵檸檬樹 藝術實踐的擴張
對農業議題的關注,是藝術家黃博志近五年來創作最大的轉向,他從母親的生命經驗出發寫成《藍色皮膚:老媽的故事》一書,間接反映五十年來台灣農業與經濟、社會體制的變遷,近期更透過檸檬樹種植計畫,試圖跨出藝術實踐與社會對應的局限。初步成果正在北美館展出,除了六棵檸檬樹,也陳列了耕種過程中在田地、廢置農舍裡發現的各種物件、文字書寫及目前釀造出的五百瓶檸檬酒。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金馬起跑 大師的自我挑戰
整個十一月是金馬國際影展的月份,今年我們看到許多導演做出了不同以往的嘗試,改變長久以來的習慣,去挑戰未知,不僅僅是導演個人生涯的突破與刺激,也將帶給觀眾煥然一新的驚奇!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他的人生三支柱 盡在其中
奧地利鋼琴家英格夫.溫德是二○一○年蕭邦鋼琴大賽第二名得主,當年的鋒頭差點蓋過首獎得主阿弗蒂耶娃,他曾說「蕭邦、李斯特、華沙是我自己人生的三個支柱。」他的人生能以鋼琴家身分展開,與此三者息息相關,於是在DG唱片公司錄的這張《蕭邦、李斯特在華沙》,可說是意義非凡。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方法:工作中的舞蹈戲劇顧問
什麼是「戲劇顧問」?戲劇顧問在一個創作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戲劇顧問在創作過程中,透過觀察與對話,協助作品找到更多層面的意義連結,建立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有效溝通。在卡塔琳.特蓮雀妮的《戲劇顧問:連結理論與創作的實作手冊》,以五十個歐美各個領域範疇的實際案例,探討現代劇場中之文本、製作、翻譯、舞蹈、策展、集體創作等,高度溝通與多面相的新形態工作模式。本刊特地選摘精采段落,以饗讀者。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俞秀青《男歡女愛》 演出「愛情診療室」
台灣的離婚率高居世界之冠,新世代的年輕人為何「草食化」不婚不子了?剩男剩女、草食男女所選擇的人生風景為何?多元成家是未來家庭組成的樣貌嗎?愛情是人生的解藥、迷藥還是毒藥?編舞家俞秀青所創立的人體舞蹈劇場,二○一六年全新製作音樂肢體劇場《男歡女愛》將成為「愛情診療室」,她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並編織了時事報導、田野調查與訪談,透過八位表演者們的集體創作,深入了解感情的多角面向與兩性關係的變化。 俞秀青作品多探討人的情感,編有《激戀》、《春之祭@100》、《生命是條漫長的河》、《暖化》、《Time Flies》、《Metamorphose》、《穿越》、《妳正百無聊賴我正美麗》、《Invisible Touch》等,去年演出的生命劇場《CrossLife 迴》,亦透過舞台裝置、多媒體影像、戲劇與舞蹈的跨界結合,探問生命。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身著紙衣裳 《月牙泉》穿越時空探敦煌
多以東方傳統元素入舞的肢體音符舞團藝術總監華碧玉,年度製作《月牙泉》繼二○一○年《水晶瓶中的敦煌》之後,再次以敦煌壁畫為題,結合數位科技,以「紙」作為此次的主要創作素材,「紙與敦煌都是歷史的產物,紙的剝落與敦煌壁畫日積月累的風化,有著類似的時空痕跡。」於是她嘗試將「紙」應用在舞台及服裝上,反思當代社會現況。 全作分為三個段落:〈時空星光〉、〈穿越敦煌〉、〈月牙泉〉。八名舞者由現代出發,走進一千五百年前的敦煌石窟,甚至進到未來。華碧玉指出,「當人類行為愈來愈被電子產品制約,需要聲光影像來滿足感官時,過去唱歌跳舞最純粹的美好與感動是否更值得保存,可供大家省思。」 值得一提的是,舞者所穿的特殊紙製服裝出自服裝設計師翁孟晴之手,有別於傳統的布料設計,尋常的打版、裁縫邏輯全部都得拋棄。她表示,在維持服裝美感的同時,還得兼顧舞者在舞台上表演的需求,「紙的厚度、硬度,都會影響整體造型,充滿挑戰。」而音樂則由董昭民創作,藉由結合紙製服裝與震動喇叭及壓力感應器,透過流變的聲音與影像,從當代的角度解析古文明之美。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臺中國家歌劇院《犀牛》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開幕迎來了許多世界知名的演出,而其中最讓我期待的節目便是由法國巴黎市立劇院原裝來台演出的《犀牛》,《犀牛》是法國荒謬劇場大師尤涅斯柯的作品,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劇作之一,他的劇本讀來有一種韻味,出其不意的情節也吸引著我迫不及待地繼續往下閱讀。《犀牛》即便是二戰前後的作品,在個人主義當道的現代卻依舊能發人深省的原因大概是,在追求不一樣的同時,每個人卻又往同一個目標走去,不管是在金錢、權力、地位面前,皆無人能抗拒變成犀牛。非常期待能十一月一睹德馬西-莫塔導演版本的《犀牛》!
-
戲劇新訊
栢優座《椅子》 戲曲程式轉譯荒謬劇作
一對老夫妻,滿台空椅子,看不見的客人。一九五二年,法國劇作家尤涅斯柯(Eugene lonesco)寫下了《椅子》Les chaises,以荒謬筆法,直探人生的虛無本質。今年,致力於戲曲實驗的栢優座,以東方戲曲語彙轉譯西方荒謬劇作,代表台灣參加鈴木忠志發起的「亞洲導演競賽」。導演許栢昂說,上世紀五○年代,尤涅斯科提供了荒謬的覺察,直至今日,我們是否可以用同樣的文本,找出荒謬人生中的秩序或是依然無奈的共性? 栢優座的《椅子》,以戲曲作為表演形式,透過程式化的語彙、象徵的符號,靈活寫意地碰觸人心真實。許栢昂認為,戲曲是生活樣態的美化與提煉,自成一個審美體系;戲曲的虛擬美學,有更多可運用象徵的手段,寫意的表演程式、自由的空間觀,及以身體作為主要表述手段的特性,能夠強化劇中戲劇行動的荒謬性,同時又能合理化荒謬的戲劇動作。《椅子》由許栢昂與黃宇琳夫妻同台演出,兩人將以行當為表演基底,建構類型角色,面對不存在的客人,自由運用身段功法,在生旦淨丑不同行當之間任意轉換。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楊頌斯與德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十一月我最期待的音樂會,當然就是月底楊頌斯將帶領德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BRSO)的來台演出。 他們已經來台多次,每次都獲得很好的回響。而且因為政府給予補助,票價相對親民,比起國內藝術經紀公司辦的天團音樂會或相較於國外,票價便宜許多。(此時感覺納稅是很有意義的義務) 以往他們來台,大都是在國家音樂廳演出兩場,今年特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第三場。三套不同的曲目,從海頓、貝多芬、馬勒、理查史特勞斯一直到斯特拉溫斯基等作曲家,涵蓋了古典音樂最精華一百多年中重要作曲家的作品。 楊頌斯自從二○○三年開始擔任樂團的首席指揮之後,該樂團的水準就一直提升,至今水準已與與歐洲三大樂團(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絃樂團)並駕齊驅。 二○一四年十一月我特地先去東京聽他們的演出,再回台灣連續兩天聽他們兩場不同的曲目。很驚喜的發現,他們在台北的演出還更優於東京呢!大概是台灣觀眾的熱情給他們更多的活力吧!讓我們期待十一月卅日到十二月二日BRSO的三場演出。
-
音樂新訊
秦立巍與安寧 攜手獻上「極致純音」
作為一位華裔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不管在獨奏或室內樂演奏,皆有斐然成績。在獲得第十一屆柴科夫斯基大賽銀獎之後,又在二○○一年紐約贏得瑙姆堡國際大提琴比賽的金獎。曾兩度獲邀在世界知名的倫敦「逍遙音樂節」表演,更與環球音樂旗下的DECCA品牌錄製發行了多張唱片。優異的表現曾獲得《紐約時報》讚許道:「秦立巍的演奏擁有柔美至極的音色、完美無瑕的音準和鋼鐵般的技巧。」 鋼琴家安寧,出生於北京的音樂世家,八歲赴美,十六歲起就以演奏家身分登台。其中西文化並存的背景,使得他具有與眾不同的氣質。不但演出遍及世界各地,在國際大賽得獎更是不勝枚舉,包括拿下包括比利時伊利莎白女王鋼琴大賽季軍等榮耀。《紐約音樂會評論》曾稱讚其演出:「彈奏清晰明確,能充分掌握大規模戲劇性的張力與平衡。安寧擁有對音樂抽絲剝繭的洞察力、完美駕馭技術的能力、充滿激情的表演張力,並結合以上三者,成就完美的演奏。」兩位華人樂壇之星首次攜手合作,將帶來貝多芬、舒曼、蕭斯塔可維奇與帕格尼尼等人作品,一場華麗的組合,將是年終值得期待的音樂宴饗。
-
音樂新訊
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 從銀幕來到你眼前
大提琴家馬友友曾說過:「我從小帶著這份音樂天賦長大,使我根本毫無選擇。我從未致力成為一個音樂家,而是自然而然地陷入其中。我一直在思索自己是誰?定位是什麼?而我認為世上七十億人都和我有一樣的想法!」樂壇中,有多少人汲汲營營站上大舞台,但自小就展露鋒芒的馬友友,卻不斷思考著更深刻的問題。為此,他從二○○○年發起「絲路計畫」,廣邀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們,以音樂作為彼此溝通的媒介,讓文化、藝術、人文碰撞交流。多年來,他們不但找出跨越東西方相容的語彙,更組成「絲路合奏團」,透過他們的詮釋,讓世界聽見他們的心聲。 在今年,由奧斯卡金獎導演摩根.內維爾(Morgan Neville)所執導的電影《馬友友與絲路音樂會》,便從各種角度出發,記錄了這段從「家」的概念出發,直到回歸至「家」的歷程。年底,在馬友友剛過花甲之年後,將再度率領樂團來台演出。幾位電影中的主角、來台獨奏過的明星,也都將齊聚一堂。在合奏團裡,音樂無國界、也沒有時空的限制。在彼此對談中,或許人生的意義,得以在此找到解答。
-
黑眼睛跨劇團《蜜莉安的詭計》 法國鬧劇南島歌舞版
黑眼睛跨劇團以台灣新住民為主題的新作《蜜莉安的詭計》,以鬧劇的形式,加上不時穿插的歌舞片段,特別在台北花博公園免費演出,讓藝術更貼近觀眾,呈現完全不同的喜劇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