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不完的
專欄 Columns

寫不完的

他在家畫了一幅客廳的角落,一個小小的壁爐,裡面有一堆小小的火光,微弱而有溫暖,壁爐上的東西有花瓶,瓶裡有花,有個小盒子,盒子上放了一尊聖母像,牆上貼了好多畫,沒裱過的,一眼看過去暗淡中有溫暖,更有寧靜,明白了畫家來自於遍布屍體、戰車和爆炸的環境……他是個人,他畫這幅畫是在修行;一個不到卅歲的年輕人,買走了那幅畫。

他在家畫了一幅客廳的角落,一個小小的壁爐,裡面有一堆小小的火光,微弱而有溫暖,壁爐上的東西有花瓶,瓶裡有花,有個小盒子,盒子上放了一尊聖母像,牆上貼了好多畫,沒裱過的,一眼看過去暗淡中有溫暖,更有寧靜,明白了畫家來自於遍布屍體、戰車和爆炸的環境……他是個人,他畫這幅畫是在修行;一個不到卅歲的年輕人,買走了那幅畫。

有的時候,如果能夠停下來,想想這個世界上的人,這個世界上的是,一天一天地在發生,一天一天地在過去,古往今來有多少事發生過?發生的事什麼事?事情的內容和重點都是什麼?你就想吧,沒法去算,算不清楚的,從宗教上來觀,來看,那就單純多了,無外乎是把愛放出去,把七情六欲管理好,把一切生命中的不穩定或者試圖穩定,都看清楚了,拋掉,一切以慈悲、博愛、清真為自己信仰的宗旨,也就十年如一日地過了。修養都寫在臉上,智慧就在舉手投足間來與去……

透過古物,認識昔時

雖然如此,大部分的人類除了忙於生存,還是會腦子自由地瞎想。我就經常會去想春秋戰國時代的各國的文化和社會關係是什麼樣?沒法想多,因為資料到底還是不夠,反正大量大量的人類歷史,隨著光陰,我們也只能一眨眼,讓它過去了,好大量好大量的人與故事,就這麼過去了,甚至沒有留下任何聲息,大家想關心,想跟它學習點什麼,它也不再發出一點回聲了。人們只能從留下來的些許文字和器物,來摸摸索索地找到一些光芒。經常進出博物館的人,或者一些用功的收藏家,或許還在觀察、把玩之中,感受到古人的一些用心和生活的領域,尤其在一些重要的國寶級文物上,或者精緻的古玩藝術品,它們就像一面反射自己的鏡子,把當時的價值觀、信仰或信念,通過創作的思維,再用高明的技術,把思維變成造詣。收藏它們,無外乎是想研究它們、學習它們,從而讓我們自己的欣賞和崇拜變成一種有用的美學知識,甚至可以超越平凡而進入不凡,也就是「超凡入聖」了,如此,如此,而已了。

偶然在一次拍賣會上,一進門就被一張油畫給吸引了,一看說明,再稍作打聽,還是挺心動的。現場還有溥心畬、張大千、歐豪年、黃磊生、臺靜農老師的書法等等,還有黃君璧的畫,可惜是仿的!!雖然有這麼多名家的作品在拍,還有達利的作品(而且是真的),但我就是被那一幅油畫給吸引住了。

它看起來暗暗的,大概是整個拍賣會裡色彩最暗淡的一幅畫,查了查,這位畫家是出生在十九世紀末,在比利時生的,後來在法國學畫,名字叫阿佛烈德.巴斯天(Alfred Bastien),我聽都沒聽過。

以畫抒懷,渴求寧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法國、德國等參戰國的畫家都很多,照相機反而不多,所以許多畫家就被派去戰場當繪畫記者,他們親臨戰場,親眼看到戰爭的激烈與殘忍,畫的時候,眼睛和內心都自然會停留在悲和痛苦的心情上,巴斯天也是其中之一,畫的盡是戰場上無邊死亡和疲憊。

戰爭從一九一四年打到一九一八年,他可能是在一九一七年、戰爭最劇烈的時候回到自己家休假一陣子,心裡已經不堪負荷,受不了了,內心更渴望的是寧靜。所以他在家畫了一幅客廳的角落,一個小小的壁爐,裡面有一堆小小的火光,微弱而有溫暖,壁爐上的東西有花瓶,瓶裡有花,有個小盒子,盒子上放了一尊聖母像,牆上貼了好多畫,沒裱過的,一眼看過去暗淡中有溫暖,更有寧靜,明白了畫家來自於遍布屍體、戰車和爆炸的環境……他是個人,他畫這幅畫是在修行;一個不到卅歲的年輕人,買走了那幅畫。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