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讓舞者成為水 找尋變動不居中的身體
向來理性先於感性的林文中,一路在創作上留下清晰的思考軌跡,之前的《長河》、《空氣動力學》從思索身體如何動,鍛造賦予舞者群體如水、如風變幻莫測的型態,而新作《流變》則試圖走得更遠,物質(身體)表現非物質(水)的流動方式依然是本次創作母題,但他這次不去模仿水,而是要舞者成為水。「我們不再去扮演波光粼粼,而是利用身體的皺褶、關節的鬆緊而去強化水的閃動、流變。」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東方打造的西方古典 無國界的「N響」震撼
創立於一九二六年的NHK交響樂團是日本第一個專業交響樂團,在歷任指揮的奠基、及邀請國際樂壇一流指揮客座演出的合作激發下,成為可與歐洲頂尖樂團媲美的日本代表性樂團。距上次訪台已有四十五年之久,只在發燒友間口耳傳頌的精采樂音,將在指揮下野龍也帶領下再度訪台,兩場音樂會將分別呈現德奧及斯拉夫經典,展現「N響」的精湛功力。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五年深耕 二代接棒
高雄春天藝術節的「春藝歌仔戲專案」開展迄今已邁入第五年,成功打造了藝術節的品牌特色,也引領高雄歌仔戲的演出風潮。今年邀來秀琴歌劇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春美歌劇團、一心戲劇團等四團聯演,除了各團天王小生出馬擔綱,團內的第二代也現身挑梁,親子同台更添戲迷話題,令人興奮期待!
-
藝號人物 People 編舞家
古名伸 永遠找尋動態中的平衡
身為「正統科班」出身的舞蹈人,編舞家古名伸卻在與非主流的「接觸即興」相遇時,斬釘截鐵地認定:「那個東西是我要的。」從此在台灣,她的名字總是與即興舞蹈相連結。在她的人生中,即興也像是她探索生命的方法與道路,一腳體制內教舞,一腳體制外創作、推廣,時時敏銳感受他人與自己身心狀態,總是要尋找動態的平衡。
-
藝號人物 People 以色列編舞家
侯非胥.謝克特 冒險,是拓展藝術的唯一方式
繼二○一二年首度來台演出《政治媽媽》,在歐陸備受矚目的以色列編舞家侯非胥.謝克特應兩廳院之邀,帶著二○一三年的作品SUN踏上台灣舞台。舞作的大量口白還特別以中文呈現,謝克特表示在抽象的舞作中,文字提供一種重力,他也喜歡讓原本幫助理解的文字造成困惑。創作過程中,謝克特持續不斷地嘗試實驗,他說:「你只能繼續試、犯錯、試那些你沒做過的事情你必須冒險,這是拓展藝術的唯一方式。這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很容易無聊。」
-
藝號人物 People 葡萄牙編舞家
亞瑟.皮塔 舞動故事的精靈
編舞家亞瑟.皮塔舞蹈人生的起步很特別,他曾因為電影《火爆浪子》而為迪斯可著迷,成為迪斯可舞者還得過世界迪斯可大賽冠軍,或許因為如此非制式的經歷,他在編創經典文學改編作品時,總能另闢蹊徑,讓觀眾眼睛為之一亮。三月底帶著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首度訪台,讓原本結局悲傷的故事有了溫暖與明亮小女孩快樂地跟奶奶去了月亮,並且用火柴點亮天上繁星和宇宙。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女王對女王 演得過癮看得爽
春河劇團安靜了六年的排練場又顯得生氣勃勃。被譽為「女丑之王」的方芳,蹙著眉緊盯排練。劇中人對話:「別哭了,就讓媽搬過來一起住。」「這是你說的哦!」方芳打斷:「不要『哦』。」演戲演成精,一個贅字都難逃她的耳朵:「喜劇難演,多一個『哼』都多了,少一個『哈』就少了。」 這是春河新戲《我妻我母我丈母娘》排練現場。由「百變女王」郎祖筠創立的春禾劇團,暫停舞台演出六年後,今年以「春河」新名重新出發,不但邀到方芳和她搭檔演出,連「千年婆媳夾心餅」故事題材都來自方芳的構想。 「女丑之王」對上「百變女王」,郎祖筠以一個「爽」字形容。方芳則說,找到最佳球友:「我快打,她快回;我慢打,她慢回,這球打得過癮。」
-
即將上場 Preview 兩廳院室內樂系列
聲樂、國樂與西樂 「民謠變奏」聽見文化底蘊
五月中登場的「兩廳院室內樂系列」以「民謠」為主軸,邀請聲樂、國樂與西樂的音樂家演出三場精緻音樂饗宴。首檔「陳妍陵與她的黃金搭擋」內容涵蓋十九世紀末至廿世紀中期,理查.史特勞斯、佛漢.威廉士等人作品。第二場「三個人」國樂室內樂團則搬演貫穿古今、未來與地域的中國與台灣音樂。最後的「廖皎含與演奏家好友」演出浦朗克與梅湘作品,展現廿世紀法國新古典至序列主義音樂潮流的演變。
-
即將上場 Preview 當打擊樂遇上國樂
閱、聽《白蛇傳》 視聽交錯「界」說愛情
當臺北市立國樂團(TCO)遇上朱宗慶打擊樂團(JPG),還有劇場頑童王嘉明,會擦出什麼火花?音樂會「界」以《白蛇傳》故事為架構,在兩團跨界合作的基底上,演出「界內界外」的糾葛,音樂動機扮演劇中角色,多條字幕流洩意象字句,藉著文字與演奏的呈現,讓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在內心交錯,於是,一段愛情就這麼娓娓道來
-
即將上場 Preview 林素蓮「邊緣人物計畫」第三發
《福吉三街》 素人起舞各訴孤寂
不同世代的素人表演者,齊聚舞台,用各自的質樸身體,舞說生命的孤寂這是編舞家林素蓮的新作《福吉三街》,也是她「邊緣人物計畫」的第三個作品。不強調技巧,只表達真誠,在貼近這群表演者的流行歌曲中,他們訴說各自的生命故事
-
即將上場 Preview 明華園《四兩皇后》
小旦挑大梁 顛覆歌仔戲傳統
歌仔戲向來以生角為重,不過明華園近來兩個作品去年新生代擔綱的《流星》,與即將在五月演出的《四兩皇后》,都以旦角為主,可說是顛覆了歌仔戲傳統。《四兩皇后》由明華園鐵三角:孫翠鳳、陳勝在、鄭雅升主演,故事從後唐歷史發想,是歌仔戲版的《後宮甄嬛傳》,有精采的宮鬥情節,同時也翻轉了「戲子無情」的說法,把主角四兩塑造成有情有義,兼具智慧與姿色的女子。
-
即將上場 Preview 林奕華的首部音樂劇
《梁祝的繼承者們》 追尋「我是誰」的旅程
翻轉過四大名著的林奕華,這次將中國的經典愛情故事、以戲曲形式傳唱人心的《梁祝》重新塑造,轉化為音樂劇現身,把背景從原本的尼山書院改為藝術學院,在藝術學院的課堂練習裡,梁與祝、觀眾與演員們藉由許多課題反求諸己,於是「繼承者們」從創作中「學習看東西的新角度、認識自己的新方法。」
-
即將上場 Preview 跨兩岸的都會音樂劇
《微.信》2.0 探尋網路世代的信任與愛
繼台灣音樂劇三部曲之後,音樂時代劇場與中國合作,推出都會愛情音樂劇《微.信》,2.0版的故事橫跨兩岸,描述四對不同關係的戀人,在網路上的機遇與錯過,穿插台北及廈門兩座城市的風貌,輕鬆呈現網路的愛情關係,同時隱含著對於愛與信任的討論。
-
即將上場 Preview 寫實又魔幻的黑色喜劇
《Holy Crab!異鄉記》 移民社會的異文化狂想
旅美編劇朱宜的《Holy Crab!異鄉記》以「大閘蟹警報」與紙紮「精品」侵權的兩個新聞事件,交織成一齣寫實又魔幻的黑色喜劇,突顯移民社會荒謬的異文化生存衝突,將由創作社搬上舞台。導演楊景翔為了突出黑色喜劇的調性,將劇中跳脫現代時空的非寫實片段,以歌舞與集體即興的形式,強調「扮演」與「虛擬」情境,十位演員串演起所有人與非人的角色,全劇就像一場辦桌嘉年華。
-
企畫特輯 Special 不只是花布、山歌、油桐花
歌舞劇《香絲.相思》 讀客家人不知道的自己
將在五月演出的歌舞劇《香絲.相思》,以作家龔萬灶的散文〈油桐花〉為藍本,敘述一對客家姑嫂相知相惜的故事。編劇林建華為彰顯客家族群詩書傳家的精神,擷選改寫客家現代詩作貫穿劇作;導演李小平則採取「滲透式」方法,將花布、油桐花、山歌等素材,用不同方式重組在文本、歌曲,或音樂、視覺裡;作曲顏名秀則融合現代與傳統客家音樂新創樂曲,更用心確認客家聲調平仄才譜寫旋律,以期讓觀眾聽懂歌曲。
-
演出評論 Review
《李爾王》疏離效果所揭示的真實與劇場的無用
歐利維耶.畢骨子裡是如此悲觀、無望、憤世嫉俗,其心態更接近「荒謬劇場」劇作家對於生命虛無的態度,猶如尤涅斯柯所述:「荒謬就和沒有目的的存在人一旦和他宗教的、形上學的、和先驗的根源切斷關係,他就失落了。」歐利維耶.畢自己從《李爾王》看見彌賽亞降臨的預言終結,因此,在他所詮釋的《李爾王》中,讓觀眾看到人類所有的行動,均變得無意義、荒謬、無用。
-
新銳藝評 Review
Silence
「你的沉默是戰爭的機器!」我們的無聲,推波助瀾地茁壯了那些本該被髮指的罪行。正如同珂黛莉亞的沉默,餵養出她兩個姐姐無盡的慾望一般。「沉默就是贊同!」導演讓珂黛莉亞貼上的黑色膠布,其實正牢牢地貼在我們這群在台下觀看者的良心上!
-
企畫特輯 Special
聲波訊號不清?
就聲音的部分,確實可以感受到在此作品所占的分量,無論是細碎的的打字機聲音、有力的心跳聲、令人不安的警笛音響等等聲音的物件,以及現場收發、演奏表現,都展現了旺盛的創作意圖、強烈的情感渲染或意義指涉。此外,再加上舞者身上的物件、舞台上的裝置與視覺變化、持續流動或頓挫的動作語彙,理應能夠交會而迸發出更大的能量,可惜未見更明白的訴求被突顯出來。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作家楊照 提問韓國旅法鋼琴家
白建宇 在音樂中,所有的音樂家都很重要
享譽國際的白建宇,可說是當代最傑出的鋼琴家之一,是音樂家中少見、擁有豐富哲思者,他的演奏傳遞的不僅僅是音樂,而可以說是超越鋼琴音響所能表現的極致。這個樂季,他應國家交響樂團樂團之邀擔任駐團藝術家,在此期間,他不但與大團合作協奏曲,更與NSO獨奏家群演出鋼琴五重奏。趁此機會,本刊邀請知名作家楊照提問,請大師一談他與樂團合作的期待與想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反轉藝視界 海角創樂園 台東藝文漫步
三條台東藝文主題路線,探訪劇場、歌謠、藝術聚落 三位藝術家親自帶路,在山海間漫遊人生軌跡 十二款地方人物,讓生活的入口自然飄浮在書頁間 海岸山脈 部落 太平洋 跳舞 歌唱 鐵道邊 有人說:藝術即生活 有更多的人說:我們先是人,才是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