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藝波單元每月一次,就新聞來說時間跨距比較長,希望是能在事情告一段落後再來總結。但總有些事的發展綿延不絕,看似完了,但暗潮洶湧,在後來又爆發出來。這裡就要把幾個之前談過的事其後續發展再來談一談。
五月時,寫過林肯中心總裁伯恩斯坦(Jed Bernstein)突然離職,事出意外,可能有不為人知的幕後原因。果然內幕被挖出來,原來他在任內,與一名年齡近他一半的女性下屬有染,而該職員還兩度升職。林肯中心在得知此事後,進行內部調查,發現戀情是你情我願,該女職員也有良好的工作表現,但因為違反了林肯中心上屬不得與下屬約會的內規,於是要求伯恩斯坦辭職。
據說長期未婚的伯恩斯坦,之前在商業劇場界就是知名的花花公子,但是他「花」而不「狼」,與人發生關係都是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因此沒特別引起注意。當然,有人會說,在職場裡,上司與下屬原本就處於權力不對等的狀態,即使「同意」也很難說真是心甘情願。因此很多非營利機構都對類此事情有所規範,林肯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引內規處理此事明快果決,只是接下來要找人,又要花功夫了。
梵志登的「薪情」成話題
紐約愛樂新的音樂總監梵志登再度成為新聞人物,但這回與紐愛無關,而是他現職達拉斯交響樂團的薪水。
根據非營利團體都要公布的稅表,梵志登在二○一三/一四樂季(最近的資料)從達交拿到五百一十一萬美金,高居全美第一。這個數字有多高,可以和其他指揮比較一下:老牌子的慕提(芝加哥交響樂團)是兩百卅一萬,超人氣的杜達美(洛杉磯愛樂)是一百六十六萬,紐愛現任吉伯特是一百七十五萬,而紐愛歷任總監中得薪最高者是馬捷爾最後一季(2009)的三百廿九萬。
這個數字實在太叫人咋舌,達拉斯不得不出來澄清,說這包括了一次性的簽約獎金,如果純就薪水看,他當季薪水是一百七十九萬。
然而這只是引來更多的問題:梵志登的底薪在全美排第四,僅次於慕提、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的艾森巴赫h(兩百廿七萬)和舊金山的提森-湯瑪斯(兩百一十萬),這與他乃至達交的地位,都不相稱。他的簽約獎金是為獎勵他的「忠誠」,要他至少待到二○一八樂季結束。但是紐愛一招手,他就棄馬走人,而花了大錢的達拉斯,似乎也不為難他,很情願地放人,讓人難以理解。如果再考慮到他之前在達交傳出鐵腕政策導致樂手不滿的消息,不得不讓人懷疑有不為人知的內情。
卡內基廳有了首位非裔董事主席
去年十二月時,則談過卡內基音樂廳強勢董事會主席皮爾曼(Ronald Perelman)因與總監不合憤而離職,現在已經找到了最新主席,由財務界的史密斯(Robert Smith)出任。史密斯是非裔,他不僅是卡內基第一位非裔董事主席,因為卡內基的地位,他也一躍成為全美國最具分量的非裔藝術慈善家之一。
「多元化」現在是全美藝術機構汲汲追求的目標,卡內基此舉無疑是在這方面站上了龍頭。尤其是要多元化董事困難重重,因為他們的功能是募款,而美國的財富掌控者主要還是白種男性。史密斯坐上這個位子,責任相應而來。
「多元化」也是今年美國樂團聯盟(League of American Orchestras)年會的主題。根據聯盟調查,美國樂團成員白人仍占85%,極須網羅其他族裔樂手。
多元化是好的,但是多元化不純是藝術問題,還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現狀,尤其是美國樂團在應徵時隔著布幕的「盲徵試」早成定規,為何少數族裔還是不多,恐怕就非樂界本身的問題。而在絃樂部占了很高比例的亞裔,會不會因此「遭忌」?能不能擴展到其他樂部?也有待觀察。但更深一層的問題是,交響樂本來就是白人社會的產物,其他族裔是不是一定要去欣賞表演此樂種,才算打入美國主流社會?「多元化」會不會不自覺成為「同化」的操作詞?少數族裔本身的藝術會不會因此後繼無人?都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