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禎
-
人物點描
第一苦旦──薪傳公僕──廖瓊枝
光復後,五〇、六〇年代,歌仔戲在民間演出興旺。在生活驅迫下廖瓊枝趕上這一波高峰,在頻繁的演出和廣播錄唱中,鑄鍊唱、做不凡的曲藝演技。然而,實際生命情境的苦,才是她的唱腔特色──被譽爲「台灣第一苦旦」的辛酸底蘊。一九八八年廖瓊枝獲頒「民族藝師薪傳獎」,在此之前她奔波於敎戲示範講演,在此之後她更是披星戴月不辭奔敎,可以說是個全職全勤的歌仔戲薪傳公僕。今年六月四日,已有數年成績的「薪傳歌仔戲團」正式開館成立,廖瓊枝推出她自編自導的歌仔戲《寒月》。她不曾入過學校,卻能編寫劇本,並且嘗試將童話故事《灰姑娘》改編成歌仔戲《黑姑娘》供小學生演戲。今年四月,秀朗國小即已首演了這齣戲。苦旦苦辛的一生因演出歌仔戲而得存活,也爲了薪傳歌仔戲的命脈而撥雲見日。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做自己的最佳主角 「術」科學長職場經驗談
算得上術業有專修吧,他們各自有一張或二張音樂、舞蹈、國劇或戲劇相關科系的畢業証書;這可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走出校門之後,他們行履過一個位置又一個位置;物換星移,今天,他們的所在,無論與修習的術業相關、沒關,重要的是,他們是自己現階段的最佳主角。
-
焦點
淚人兒花旦朱民玲
去年十二月十四日,台北市郊,在飽滿的、無一絲罅隙的風速中,一起車禍,昻藏一七八公分的壯漢,倏爾落地如陳木。 出事了!剛知道時,一片空白。然後整個人是繃緊的,好像給五花大綁地勒著,心裡、腦裡全部只有這件事,慌亂和迷茫交替著溶入淡出、溶入淡出。家人突兀地問起:「要不要演呢?」我錯愕不置,哪裡知道我還有戲呢?我忘了,完全忘記《潘金蓮》了。「明天彩排喔!」家人跟著提醒。 剩下半天的時間可考慮,我想起很多事來──這齣戲張文禮幫忙我很多。起初,當知道要接這戲了,他比我還高興,他眞的以我為榮、為傲。討論、排戲、弄服裝每一細部須臾都有他陪著、參與著。這戲,一直都有他──突然,有股衝動:「一定要演!」「眞的要演嗎?」哥哥很嚴正的説。「我覺得我該演。」「能笑得出來嗎?」哥哥絲毫不放鬆的以他不予置信的態度作提示:「要演,是要對覲衆負責的。」 我們夫妻一向很有默契。在這生死交關的一刻,我相信,他是要我去演出的。他會幫我笑得出來,他會看到,我不要辜負他。 十二月十五日《潘金蓮》彩排。國家劇院的後台,大家默動著。化粧間裡朱民玲的父母、哥哥都在,都無言以對──朱民玲淚流不止,費時好久也「粧」不成型。「旣然要演,就要克服啊!」「何其容易呢?」終於,當她站定在翼幕邊的上場口的一刻,「我的心突然平靜了」。劇務齊復強雙手握著她的肩膀,堅定地推送她──潘金蓮上場。 演出間任何一個空隙都讓我不由地回神想到他,不由地失神若惘 謝幕的朱民玲已是淚眼婆娑;一回到化粧間,完全崩潰痛哭,前去探望的復興劇校校長心驚地表示,不惜停演也不忍難為她。「要演就要撑下去」,「醫生在想辦法,你去無濟於事」,從彩排這天起,大家一再勸阻她去醫院看張文禮,十六、十七、十八連演三天,朱民玲靠服鎭定劑支撑著。 後來,我才知道,他在我演出的第一天,十二月十六日,走了,腦死亡。醫生認為他的身體很好,器官健康,希望能移植救人。他的家人同意,而我,出於我們夫妻的默契──他不是個小器的人,同意。簽署的當天,他的心臟已完好的植入一個需要的活體中,眼角膜、肺等也完好的留存下來。 能不淒然?落幕之後
-
台灣行脚
港都高雄演藝情
漁村、漁港,易主又易主、又打狗、高雄洲、高雄市、工業重鎭、國際大商港。日頭間,不知有多少冶煉爐烈烈轟轟地在高雄遍燃;而當西灣掛起嫣紅落日時,高雄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彷彿一日之晨般地響動活絡起來。
-
焦點
「漢唐」姑嫂相和歌
「荼薇架,日弄影。鳥雀悲春,意故卜來叫出斷腸聲。看紫燕,含泥歸。黃蜂𧋦蝶,黃蜂共𧋦蝶,翩翻那障飛來採花蕊。阮心事,今欲訴渡誰知。肝腸百結,但得掠此,目滓暗淚滴。咱娘嫻,相隨侍,去到相國寺,見伊人食得醉熏熏,挨來推去,挨來共推去,伊身都全然不醒來。賊冤家,無心腹,誤阮返來,此處無興又無彩。肌膚瘦,阮不自在,阮身恰似揚子江中遇著風浪搖擺。雀橋會,不駕來。親像牛郎織女,銀河阻隔在東西。恰親像牛郎織女,銀河阻隔在許天台。」(南管〈荼薇架〉) 南管音樂的情,陳美娥嗓聲的幽曲乾淨,在季末的春雨中,寅夜繞耳不去。前年三月「漢唐樂府」一場南管演出留下的音印仍然淸鮮;今年六月在兩廳院「風雅頌系列」古韻新姿中,漢唐祭出泉州來的媳婦王心心主唱,南管愛好者將可聆賞到正統泉州腔南音了。 來台甫年餘的王心心,是陳美娥的嫂子。姑嫂結緣於南管,嫂嫂雖比小姑年輕,南管藝齡卻較長。「我開始學講話就在南管的音樂中了,」王心心說:「聽大人唱,自己也哼,南音就是兒歌了。只有南音,其他的沒有聽過。」還不習慣說普通話,含著泉州腔不時地望向身邊陳美娥。她看來靦腆,卻不怯唱,第一次上台竟只五歲。「是高甲戲班到我們玉溪村演,開演前後加一段南音,我上去唱〈小紅花〉。」後來村上廟會、辦喜事、學校辦活動都找她唱曲,鄕紳長輩閒在就一句一句地敎她。稍長,入晉江縣文化館文宣隊,經常出外地巡演。在一次南音大會串的排練中,聽到一位男生唱〈因送哥嫂〉,「特別的好聽」她講不出那個觸動,卻依稀浮現那份動容。這是她第一次沁心領會南音的淸美古雅,她想要深入地學。過二年,福建藝校泉州分校南音班第一屆招生,她考上入學,接受系統化嚴格地敎導,樂器從琵琶入手,唱曲由作品分析入心,探究調式及曲牌,而她本身的泉州腔是正統南音的標準唱腔。畢業後加入泉州南音樂團,成爲一個眞正識曉南音的專業演出者。 獲准來台定居後,參與夫婿與小姑合力創建的漢唐樂府南館古樂團,與陳美娥一同敎學及演出。「漢唐」在陳美娥與兄長的十年努力下,經營出一個專業場地,逢周六、日晚演出,也爲機關團體接待外賓或辦活動而專場演出。 演而優則究,陳美娥鑽硏古樂史多年了,早期多與東南亞僑界的南音團體接觸,開放探親後,她更頻繁往大陸採集南管源頭史料,請益學界耆宿。令
-
回想與回響 Echo
舞台下的誘賞
今年香港藝術節已於三月十三日圓滿落幕。多樣而精采的表演節目除以其本身的魅力吸引人外,香港藝術節協會費心設計的誘賞活動,尤値一窺。 行之有年的「大師班」「工作坊」等藝術節周邊活動,在一九九一年統括以「加料節目」整合。它在藝術節之前熱身,在節期助興渲染氣氛,更爲觀衆在節目演出當下,提供醍醐淸明的硏討。 香港藝術節是在今年二月十五日開幕,而早在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加料節目中的「精華預展」就率先亮相,連續五個周六的下午,分別有專人主講《魔笛》、聖彼得堡管弦樂團等重點節目。自十一月二十六日起加入「藝術欣賞課程」,在連續五個周五晚上安排劇場邊緣探索,各有導師講介藝術節中的前衛劇場節目;第六個周五晚上則是探討俄羅斯及捷克音樂的民族主義。這些熱身活動一直延續到十二月下旬。 今年二、三月在藝術節期間,各種型態的加料節目傍著演出敲響邊鼓。二場免費的「捷克音樂系列」音樂會,由駐節藝術家捷克小提琴學派大師約瑟夫.蘇克(Josef Suk)分別與香港當地音樂家及大陸大提琴家王健合作演出。「藝術節公共交通之旅」在香港人口流動最頻繁的地鐵站中環、彩虹,安排四場吉他藍調、爵士搖滾、非洲及加勒比海的鼓樂演奏;在九廣鐵路沙田至上水段亦有兩場演出,表演者穿梭於一節節車廂中爲乘客演奏助興,製造藝術節氣氛。 一連串的各種主題講座與硏討要算是加料節目的實心了。「藝術座談」包括攝影透視、舞台設計前線、演藝評論前線三種;「大師班」、「工作坊」及「藝人談」各有四場,安排不同類型節目的表演者與觀衆對話;另有三場藝術節「講」場,探討攝影藝術於電子時代中的蛻變、二十一世紀新表現主義影像及失傳的經典粤劇《醉斬二王》。 跨進第三年的香港藝術節「靑少年之友」,有計畫的培養靑少年成爲未來的表演藝術觀賞者。採會員制,發給會員手册以紀錄出席活動的分數。靑少年之友可以積分進級及獲獎,或換取CD及藝術圖書等。 從去年九月起,香港藝術節協會即開始聯絡各中學,以錄影帶或幻灯介紹今年藝術節節目,又安排講座及本地藝術家的小型表演。另發通訊,載明靑少年之友必須參加的指定活動:①示範講座(10分),②可在十個特定免費節目中(其中之一是《魔笛》綵排)選看二場(10分),③看表演後塡交問卷(10分);自由參加的活動:①一九九四年香港藝術節
-
台前幕後
舞台設計作品的生命流程 《卡門》倖免焚化;《頑童驚夢》長一歲
在啓幕的第一眼,觀衆會心期待;在落幕的最後一眼,舞台設計的佈景成爲承載劇情歌樂的烙印。觀衆看不到的是,啓幕前的構思和製作,換幕換景的操作,落幕後的處理。藉由《卡門》與《頑童驚夢》兩種不同形態的演出,蔡秀錦揭示舞台設計作品的生命流程。
-
焦點
解錮《北京人》 從五四的氛圍走到台北的舞台
歷史的洪流,沖走了我的溫柔,時代告訴我,要學你的風流。──姚樹華〈遙遠的靈魂〉
-
專題報導 Feature
一九九三預知演出紀事
癸酉雞年,前半年的演藝台上跳躍的是關注生命的舞作,尤其三齣大型舞劇,不約而相契地連綴起中外女子的癡情、熱烈與成全,她們是吉賽兒、菊豆和玉蓮。 取材自民間的舞劇 趁著去年歲末的芭蕾熱潮,今年開春一、二月之交《吉賽兒》也將上場。這齣描寫十九世紀法國農家女與貴族的愛情悲劇,自一八四一年首演以來,已跨越一個半世紀,吉賽兒生前死後的癡情,已化作舞台上永生的精靈。這次由足可見證芭蕾舞史的巴黎歌劇院舞團演出,正是許多人拭目而待的緣會。 《菊豆與天靑》爲改編自文學作品的電影《菊豆》的舞劇演出。游好彥舞團將以三幕主戲舞出菊豆勇於面對情愛的熱烈與天靑的懦弱,以及楊金山幾近肆虐的變態情狂,交織出三代四口人在倫理人情的衝突及哀頑。編舞者游好彥將親自演出楊金山一角,他相信:抛掉對白、實景,完全由肢體演繹,將更能顯現情節張力及生命的質地。 淡淡的三月天,《菊豆與天靑》將有爲期一個月的北中南東部演出,而在同時,全省觀衆還可以期待另一齣舞劇的呈現──《走西口》。 兩個玉蓮在《走西口》中是同名又同愛一人的女子。太春與玉蓮新婚而別,獨自出關到塞外謀生。客途飢凍僵斃之際,得到寡婦玉蓮以身偎暖搭救,並給予生計,異地戀情在矛盾中乃如春草蓬生。關內的玉蓮在誤傳太春客死的悲痛中,堅決要爲夫君收屍歸葬。到了塞外,憬然入目的是即將上花轎的婚禮。兩個玉蓮,誰上轎子呢? 這齣於「台灣省音樂藝術季」推出的舞劇,是取材自大陸民間史實的創作舞劇。淸初晉北一帶連年災荒,靑壯男子湧往關外謀生,時稱走西口。然而天候地利艱難,良人多數一去不復返。這悲慘的史實在民間演藝中發展出「二人台」的演出形式,男女邊舞邊唱送親遠別。《走西口》即據此題材與形式,由出身北京中央舞團的閻仲玲編導。在編舞素材上不僅採擷當地舞蹈動作,如每邁一步上下顫兩顫的「拉花」,以及覇王鞭、方巾等道具,並運用當地歌謠爲樂曲素材,由省交以西方交響樂編制作現場演奏,許是舞劇表演的新嘗試。 在結合地方曲藝的舞劇創作嘗試上,此道不孤,四月間多面向舞蹈劇場的「北管計畫」,將演出一齣結合北管野台「扮仙」與「做戲」爲創作素材的舞劇。 個人創作生機勃發 褪下劇衣,個人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