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焦點
催生浪漫
相信歡樂的舞台有表現歡樂的能力是 ── 一種浪漫 相信憂鬱的音樂能舒解人生的憂鬱是 ── 另一種浪漫 舞蹈金童大衛.帕森斯是浪漫的 已經去世一世紀的柴可夫斯基也不曾停止浪漫 走進劇場是一種浪漫 將劇場視爲打開視野的門窗更是一種浪漫 浪漫,是理想和願望溢出了靈魂的容器 每一場演出,都是浪漫的催生
-
藝術之旅
雙城記
暑日到了,何妨暫時從工作中逃離,作一次文化的充電。往東飛,紐約的表演藝術繽紛如萬花筒;往西飛,戲劇之都倫敦的大小劇院鑽石般璀璨。本專題特別報導兩大城市的表演活動及軟硬體資訊,提供讀者一份藝術之旅指南。 編按:本刊試刊號以來曾作過下列城市的表演場地及環境介紹。如果您計劃到這些地區旅遊,何妨參閱或帶一册隨身翻閱? 德國慕尼黑(試刊號) 日本東京(第一期) 英國倫敦(第四期) 香港(第四期) 大陸北京(第六期)
-
台灣戲劇
竹脚當做皇帝殿.逍遙涼樂勝神仙
明華園將新編歌仔戲推上了聲光華美的劇院舞台,蘭陽戲劇團爲傳統歌仔戲搭造了更合身的野台,在我們對戲劇的視野日益拓廣時,源自台灣本土的歌仔戲也精神抖擻地唱出新調。到底台灣戲劇的未來在野台還是在內台?在前台還是在後台?在精緻的修編,還是變異中求存?歡迎你來看一台好戲,瞧一個明白!
-
大陸劇場
那京味兒的演藝
北京,中國人心目中永久的皇都,如今是古色古香的、現代商業化的、還是正在掙脫傳統的?讓我們拉開京門舞台的帷幕,從京劇、話劇、舞劇、茶園雜耍裡尋覓那「味兒」。 眼下,京朝正宗的中國京劇院就要登「台」,台灣的老票友尋他眼熟耳熱的老角兒老腔,新戲迷見識那眞人眞嗓的京味兒 貼著生活走,無法錯過的是北京烤鴨這道讓世人垂涎的口味,和《天下第一樓》裡中國五千年文明所配造出的人味,導演夏淳暢談幕後編演的人與事。這台上台下一體的中國人味兒,五、六月間台灣觀衆即可目睹神會了。 《月牙五更》把艱礪的關東大地上的生活給舞了出來。然而,在所散放的回歸熱潮中,舞蹈藝術深化及時代審美意識的問題,可就不乏嚴肅辛辣的意味了。 朝北京市街轉轉吧。「首都」前,瞧那人潮!「人民」裡外,一片京腔。現代化的北京音樂廳,夠氣派;淸末民初的老劇場,還在。襯出了演藝生態在商品經濟擠兌下的窘境。茶園是新型制的了,一進門,招眼的天橋把式,大鼓、小曲裊裊,吃看不盡的京味兒就全兜回頭了。 要看那京味兒的演藝──盍興乎來!
-
近期演出
冰火交融的大提琴家史塔克
六歲習琴、八歲授琴、十歲首度公開演出、十二歲已收了八個門生;史塔克(Janos Starker)──一位公認與羅斯托波維奇(Rostropovich)、卡薩爾斯(Casals)並駕齊驅的大提琴家,在本月十二日將爲本地愛樂者演奏理査史特勞士、巴哈、德布西、史塔溫斯基四大名家的作品。 此次台灣行所安排的曲目,皆爲史塔克個人拿手之作。隨史氏來台擔任鋼琴伴奏的練木繁夫,則爲第五屆柴可夫斯基大賽之冠軍得主,長期以來便與史氏搭檔演出,並合作灌錄過兩張唱片,個人在巡演、客席方面亦有頗多經歷,是少數眞正躋身國際樂壇的亞裔演奏家。
-
讀者來函
讀者來函
二月號的實驗劇展彙評令人興奮,台彎的劇界好多年沒有這樣密集的討論與交流了。謝謝《表演藝術》提供了空間,讓愛戲與做戲的人,可以聽到不同的意見。只是希望: 1.如果要評論一齣戲,請把它看完──不管它多難看。這是基本的「敬業」精神吧?(事實上我對參與座談的評論者能有如此誠實的品德,坦承有些戲沒看過或沒看完,而感到敬佩!) 2.當今許多劇團的成立眞是以參加國家劇院實驗劇展爲目標?評論者如果對劇場活動及劇場人的想法先深入了解,再下判斷,會更好。 3.如要使用「垃圾」、「掛勾」、「最爛的詮釋」這樣的詞句來下結論,請同時提出理由,好讓讀者更能知其所以然。 4.該檢視的是創作的「實驗」是否成功,而不是齣戲「應該變成怎樣」的「指導原則」。是不是? 片面之見,敬請諒察。希望戲越做越好,評論也越評越高明。 劇場人 劇場人先生: 上期刊出的劇評,有不少讀者都和您一樣「興奮」。畢竟,有多角度的評論,才能使表演藝術的得失得到較多面的鑑鏡,而多角度且嚴謹的評論,正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謝謝您的來信。 編者敬覆 《表演藝術》辦得眞好!前兩天我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台柱林連昆(編按:即將來台演出之《天下第一樓》男主角)又講到這本刊物,我說當你把這本刊物拿在手裡的時候,你就感到戲劇是高尙的藝術! 北京 陳祖芬 表演藝術啓事 爲使更多愛好表演藝術的朋友能把觀劇賞樂的感想或心得發表出來,本刊的「回想與回響」單元徵求三百字以内的演出短評(不限兩劇院節目)。來稿請註明所評節目之名稱、演出者、演出時地(來稿本刊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來稿請寄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表演藝術編輯部 刊出後稿酬從優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佇立欣欣向榮的《原野》 展望中文歌劇的發展
大陸作曲家金湘的歌劇作品《原野》於去年年初以全本中文躍登美國華盛頓甘迺迪中心而受到熱烈回響,在台灣省交的引進與策劃下,台灣版的《原野》也於二、三月間在全省各地盛大巡演。 「中文歌劇」不只是各種藝術(音樂、戲劇、美術、文學)成熟度的試紙,也考驗著我們如何淬取西方文化的精華,而以自己的文化爲基點再思考、再出發。 《原野》的作曲者金湘寫下了《原野》的創作理念,曾道雄以他的執導經驗提出對中文歌劇的心得與建議,石依華報導了台中省交排練室裡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音樂家們正積極地賦予《原野》新面貌。除此之外,我們也追溯義大利歌劇發展的源起,略窺歌劇舞台設計的藝術,透過這些「穿引」呈現出中文歌劇的遠景。
-
即將上場 Preview
春天的廣場
在春風中,你可曾離開蟄居的小窩,來看一場表演?三月的表演藝術廣場,《小孩與魔咒》以悠揚的音律召喚;大衞寶燈帶著澳洲的無尾熊來台獻藝。「果陀劇場」以《淡水小鎭》步入第五年,《孫臏與龐涓》也以新編劇本之姿翩然而至。《舞躍台灣情》《菊豆與天靑》則舞出這一季的傳統美與現代感。
-
專題報導 Feature
成長的指標
表演藝術是一種社會敎育,政府給予多大的支持,往往能作爲邁向一個健全社會的誠意與決心的指標。我們在這一期開始了國外的文化補助制度系列,以法國爲首,希望作爲國內文化政策的借鑑。 健全的文化政策和不斷反省的藝術工作者,是達成開濶而富啓發性的社會敎育的最大保障。 我們也在此引介美國的「敎育劇場」的觀念作爲有心以劇場發揮敎育功能者的參考;引介大陸傳統與現代劇場的各項革新,提供國內創作者思考的空間。
-
讀者來函
讀者來函
在看到內容之前,我們對貴刊的名稱是有著很大的想像的。我們以爲在現今多媒體表演日漸盛行,藝術範疇間的分界線逐漸模糊消失之際,「表演藝術」是用來稱呼並頌揚如Robert Wilson、John Cage等大師所帶起的多樣性藝術表演風格。因此對《表演藝術》的出現及命名便有如斯的設想,並希冀它代表著跨越藝術阡陌的決心,有著兼容並蓄的精神。 可惜的是,我們發現,《表演藝術》的命名背後似未藏有太多可深究的意涵,在內容的選取上也僅止於以兩廳院可供演出的型態爲限。即使我們能了解貴刊運作的限制並肯定其作爲一先鋒者的意義,仍無法免除對貴刊在此一思考上的要求。 台大人文報社 林怡君 怡君同學:謝謝你的來信。 爲什麼「表演藝術」該界定在「稱呼並頌揚如Robert Wil-son、John Cage等大師」的風格上而不及其他呢?作爲花了納税人的錢,也應該提供全體國民的相關知性閲讀的刊物,我們永遠不可能、也不應該把雜誌的内容只限定在「多媒體」或特定的「多樣性表演」的範圍内。事實上,我們在創刊的試刊號上就作了John Cage的紀念單元,並以他爲當期的海報。迄今才出到第三期,我們已報導評論過許多不屬於「兩廳院可供演出的型態」的演出,包括若干「地下」表演,包括上山下海廟前街口的許多民藝活動、民間演出,我們的「兼容並蓄」當然永遠不會夠,但也更不可能只以校園標準爲標準或只以Wilson、Cage爲標準。 但是,我們仍以「跨越藝術阡陌的決心」和「兼容並蓄的精神」與您共勉。 編者 敬覆 幾個月來,《表演藝術》的內容與報導爲熱愛表演藝術的我提供了不少寶貴的資訊,至爲感謝,然而,閱讀刊物中的劇評時,卻發生如下兩點疑問: 1.有些節目我沒有看過,而表演又是「曇花一現」的東西,缺乏與劇評文字相對應的可能,所以,劇評中「表演細緻」、「缺乏整體節奏」等等劇評家的個人論斷,只能視爲生花妙筆下的散文,可是: 2.卽使我有幸看過這些節目,也無法對這種「直觀外推」後的結論盡表認同,於是產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莎劇的昔顏與今貌
隔了四百年的漫長歲月,莎士比亞的喜劇悲劇歷史劇仍不斷在全球的每個角落搬演、翻新、複製。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其他作者的作品享有同等的榮耀,具備相似的生命力。在代表莎劇的表演藝術與傳承的英國皇家莎劇團首度來台演出之際,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四百年前的莎翁、孕育他的土地,以及他身後日益燦發的光芒
-
即將上場 Preview
繽紛的早春
二月裡葛瑞.卡爾的低音提琴,充滿義大利巴洛克風情的I Musici,帶著「來自靈魂的歌聲」再度抵台的卡瑞拉斯,聯管營造的「浪漫的婚禮」,「名人名嘴吟唱」追懷黃自短暫耀眼的一生;「光環舞集」以特有的東方肢體語彙展現人體的力與美;廖瓊枝以一生顚沛淬練出的技藝衍繹《陳三五娘》 的悲情。 新春伊始,已有一片錦繡繽紛
-
專題報導 Feature
藝術城市之旅
每期介紹一至二個表演文化鼎盛的城市,是我們爲讀者拓展藝術行旅的一點心意。這個月,讓我們來到戲劇之都倫敦,和正因藝術節而鬧熱滾滾的香港。 在台灣,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日漸成爲劇場改革的實驗室,在政治劇場、前衞劇場熱潮漸褪的今天,戲劇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我們鄭重推出去年實驗劇展成果的檢驗,希望能理出柳暗花明的前景。 第二屆國際兒童藝術節又將在台北揭幕,不要忘了您可以給您的孩子一個更有想像力的明天。
-
演出評論 Review
以交流織錦
一批前幾天才在實驗劇場的演員手牽手走上《人間孤兒》的大舞台另一些不同理念的戲劇、舞蹈表演者也正在各個角落崛起 法國馬賽芭蕾來台演出風格特異的新作引發本地舞蹈創作者的省思 《徐九經升官記》自大陸成功地「移植」來台許多人開始期望「京劇的明天在台灣」 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河道在頻繁交錯中織出了藝術的新貌
-
讀者來函
讀者來函 LETTERS
改變設計之後的《表演藝術》活潑不少,彩色照片精美,彌補了一般報紙照片粗糙的缺憾。不過,一路翻閱下來,也有一些疑惑: 1.每篇文章起首不空格,不知是什麼道理?看到開頭,總疑心要去找前文。 2.專欄應是談觀念、談現象的場地,現在頻頻出現個別演出的感言,令人納悶。 3.介紹新歌劇《旅程》專文,令人無限神往。可惜文章只作週邊報導,未能深入描述舞台演出的表現,使人身歷其境。如果也能一提評論界和觀衆反應,就更理想了。 讀者 許右軍上 右軍先生: 1.起段不留空是美術編輯的實驗。因爲理論上起段應是「不言可喻」,不須空格也知是起始。起段避掉聞頭的一個視覺上的「洞」,是西洋雜誌近來的趨勢。不過,實驗的結果,這個作法顯然並不合中文版面的閲讀習慣,這期我們已作了一點修改──您大概會發現,《表演藝術》是一份喜歡「實驗」的刊物。 2.您的意見已轉告相關作者。 3.演出反應的報導本期開始已酌量刊出。 編者 敬覆 第二期的版面,雖有輕俏之效,但以我對貴刊之直覺與期待,覺得風格不合。 總編輯「編輯室報吿」,對自棄歷史的劇場各界提出義正嚴詞之規諫警醒,眞令我們這些人微言輕的小劇場人感到有人替我們伸張正義(以及提醒我們更要自重於歷史)的大大快意!!感謝。 我雖是挑嘴的讀者,但對挑上的都不挑剔。已經愛上貴刊及刊頁後的心血努力,萬分敬重。謝謝你們。 讀者 夏日華敬上 貴刊如果以報導兩廳院節目爲主,在每場演出時同時出售,豈非美事? 讀者 陳棄疾 棄疾先生: 站在兩廳院的立場,我們當然很願意這樣做。但是,我們更大的心願是讓這份刊物不只屬於兩廳院,而能更廣泛地得到不同時、地的讀者的認同,更全面地介紹表演藝術的整體,您以爲呢?<p align="ri
-
即將上場 Preview
春天的舞蹈
「雲門舞集」二十歲了!在新春的公演中,他們奔跑、擁抱、打滾、彈跳,充滿靑春的愉悅。在林懷民的〈涅槃〉中,有著「太古踏」的原始活力和玄學思考。在何曉玫的〈紙天空〉裏,有著「舞蹈空間」的自由氣息。而一月下旬來台的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也將讓我們的藝術視野,更形開闊。
-
近期演出
九歌兒童劇團演出《夢之神》
九歌兒童劇團繼《畫貓的小和尙》之後,一月份將演出一則有關「珍惜夢想」的故事《夢之神》。 《夢之神》劇中所使用的木偶由捷裔奧籍的偶戲導演史帝芬.古漢尼(Stefan Kulhanek)所設計。戲偶約眞人大小,靠著一根木棍架在腰上操作,使用演員自己的手腳來演戲,臉上則依角色的身份繪出相稱的表情。 除了固定不動的背景之外,《夢之神》完全利用屛風的移動和燈光的變化來改變時空,避免換場時的暗場。充滿中國古風的配樂由吳婷婷設計。服裝以綠色爲主調,把郵票造型變成官服補塊,則是擔任服裝設計的林璟如的構想。
-
近期演出
國立藝專尋找劇作家
國立藝專戲劇科的定期公演,本學期選中義大利西西里島作家皮藍德婁的代表作《六個人物尋找劇作家》。皮氏爲現代戲劇先驅,這齣戲首演於一九二三年的巴黎,人物與事件的虛實兩可、語法的模稜雙義,打破了寫實主義的習氣,但仍以通俗劇的激情成份作爲構成要素,而受到一般觀眾的歡迎。皮氏劇作影響深遠,曾被《紐約時報》評爲「在處理人類行爲態度時首先運用了愛因斯坦的觀念,改變了我們對『眞實』的認知。」 此劇在台灣曾由文化大學等學生劇團數次搬演。此次國立藝專的演出由李樹良指導學生朱正杰、蔡宜玲導演,本月份將演出四場。
-
近期演出
民族藝術表演會
社敎館延平分館爲本市專爲推展民族藝術而設的場所,除了傳習與推廣,並於每年舉辦一次大型表演活動。今年度將於一月中至二月底推出十四場各具特色的民族表演。 演出團體包括由該館扶植、合作的戲劇班及其他劇團。前者多爲民族藝術薪傳獎得主,如歌仔戲──廖瓊枝;江淮戲──張筱萍;川劇──閻澤民;客家戲劇──鄭榮興;南管──吳昆仁,以及台灣民謠樂界藝師──陳冠華等。後者外邀團體則包括陳美雲歌劇團、明虛實掌中劇團、西田社布袋戲團等,均爲地方戲劇比賽中得名團體。 今年活動的特色尙有場地的變化,將於六處分別演出,時間均安排在週六、週日,便於市民大衆前往欣賞。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高爾基劇團與俄國戲劇
隨著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而改名為列寧格勒的聖彼得堡,經過了四分之三個世紀,如今因爲共產體制的崩解,回復了聖彼得堡舊名。俄羅斯民族百年來經歷的變革起落,和她輝映東西的文學藝術成就,一一襯照著這個城市的滄桑。一月十四日至十七日,聖彼得堡的前蘇聯國家級「高爾基劇團」將來台公演,藉這個機會,讓我們也一起認識一下這個民族、這個城、這個國家的戲劇史,和這個遠道而來的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