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獄、煉獄與天堂 浦契尼的歌劇
義大利作曲家浦契尼是個情緒渲染的高手,他的題材來源常非文學、傳說,而是發生在街頭巷尾間的小情小愛。然而正因為這近似社會案件的故事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加上管絃樂的推波助瀾,總能在短時間內觸動觀眾情緒的開關,忍不住潸然淚下。 都說人生宛如一場戲,台上的故事怎麼演,台下就會怎麼發生,歌劇當然也不例外。但這次,浦契尼卻依照但丁《神曲》三段式結構〈地獄〉、〈煉獄〉和〈天堂〉轉化成三部短歌劇的架構。從悲慘的真實、神聖的淨化到滑稽的喜劇,暗示著人生由黑暗層層上升到光明的概念,也趁機將數個風格迥異的創作鋪展在觀眾眼前。 在NSO《三部曲》在台灣上演之前,不妨跟著本刊一探浦契尼的歌劇路、由作品探究廿世紀初的劇場美學,熟讀三個精心安排的故事,再看看導演怎麼說、怎麼演。在揭幕之前,我們已做好了準備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表裡泰國(上) 表.外國人眼中的微笑之國
泰國人都愛微笑? 朱拉隆功大學戲劇系系主任Pawit MAHASARINAND笑著說:愛微笑的泰國人微笑時,代表三件事:我同意你、我不同意你、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曼谷很現代化? 錄像藝術家許家維說:曼谷有厲害的觀光設施、百貨公司,但與當地脫節。 觀光客看的劇場跟泰國人看的劇場有什麼不一樣? 曼谷當地藝術工作者說:我從來沒有看過觀光劇場 對外來者而言,泰國有著極開放、包容的姿態,而泰國人的天使之城曼谷,因國際熱點的地理優勢,作為東南亞旅遊第一線城市,具備了過度齊全的各類型觀光設施與活動,在表演藝術方面,則為觀光劇場。 但此些以面向觀光客為目標的劇場演出,並不足以呈現泰國的全景,因此本刊將以「表」、「裡」為形式,於本期首先介紹「表.泰國」,速寫當前曼谷知名的觀光劇場「表相」,並透過四位曾與泰國進行交流合作的台灣藝術家許家維、陳武康、吳文翠、蔡淩蕙之眼,分享其泰國經驗,並於下期八月號正式揭開泰國面紗,呈現「裡.泰國」,期能一窺泰國人的泰國表演藝術時況。
-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Open House活動 打開劇院之門
【台灣】 兩廳院Open House活動 打開劇院之門 國家兩廳院每年舉辦的「Open House」活動,今年將於七月九日舉行,打開重新裝修好的國家戲劇院大門,歡迎大家來一探劇院的藝想世界。活動包含了「舞台燈光秀」、「後台導覽」,及相關周邊活動如藝術創意市集、音樂舞蹈與說故事演出等。 「舞台燈光秀」是今年「Open House」活動的主秀,將展現戲劇院今年大整修後舞台功能的提升與躍進,演出結合音樂、燈光與整修後的舞台機關,讓觀眾一睹戲劇院整修後的新風華。「後台導覽」則邀觀眾一探大幕之後的神秘空間,參加者可以看到劇團演員們扮演成導演、舞台設計師、服裝設計師與助理們在排練場、佈景工廠、服裝製作室、洗衣房與化妝間工作的情形,讓參與的觀眾彷彿置身劇院熱鬧的工作現場,感受劇院後台的工作氛圍。 此外還有周邊活動如:「前台導覽」、「氣球頑童Summer」、「兩廳院爵士音樂菁英樂團」、《小木頭奧勒岡的奇幻歷險記》、「微型音樂舞蹈演出」、「Open 市集」等。參與當天活動須購票入場。 2017年「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 孫唯真等三人獲補助 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的「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專案」今年獲補助的名單揭曉,入選者作品將於11月至12月陸續於台北、員林、高雄巡迴演出。 此次入選的三位創作者與作品分別為:戲劇導演孫唯真的《再約》,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斷翻盤,什麼是真實?什麼假?編舞者高詠婕《高明的前戲》則探討殘忍的是環境?還是我們?利用戲謔的表演形式,突顯人性的殘酷與內在矛盾。編舞者黃于芬的《Elephant in the room》以食物為發想主題,把「人體」轉化為「肉體」,呈現動物成為「食物」所經歷的過程,訴說宰殺時生命逐漸逝去的痛苦。 「編劇深度解密:從文字到影像」工作坊7月下旬舉辦 文化部舉辦編劇工作坊「編劇深度解密:從文字到影像」,邀請好萊塢、金馬獎、金鐘獎編劇開班授課,於7月22、23、24日及7月29、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表演人,報稅過後……
五月結束,報稅季也結束了,回顧過往一年的收入狀況,表演藝術工作者辛苦的付出賺得多少?敝刊試圖透過抽樣問卷調查,約略呈現各領域中表演工作者收入的樣貌之後,再從中邀約一位願意受訪的人,聽聽他們怎麼說。 此次問卷調查統整音樂、舞蹈、戲劇(不含戲曲類)三領域,各十名表演者,於二○一六年全年收入與工作概況。受邀填寫問卷的表演者們,其基本條件限制為:年齡在四十歲以下、畢業之後或從事專業表演工作至今,曾參與五次以上售票演出,且去年至少有過一次售票現場演出。而因各領域的生態狀況不盡相同,所以我們讓三個領域的調查結果分開呈現,以免混淆。 問卷內容則將「表演者收入」略分為三種:一是劇場(現場)的演出薪資,包括實際演出場次費用和排練費用;二是相關領域收入,所有並非現場表演的錄音、配樂作品或影視類演出、並非以表演者身分參與的相關領域工作,如編導、助理、技術、行政,以及主持工作坊、擔任講師等與專業有關的教學類收入,均包含在內;然後則是完全與表演藝術無關的非相關領域工作等。 最後,我們仍是要說,因為台上的表演者百百款,即使是同領域各種型態的演出也大不相同,所以這抽樣調查結果僅供參考,而非表演藝術業態全貌,只是大膽地呈現了小部分在舞台上為藝術創作的表演者,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收入現況。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歌舞線上.正義對決 日本音樂劇《死亡筆記本》
七月來歌劇院看音樂劇! 看死神手中的筆記本憑空出現, 天才高中生夜神月以此機會, 貫徹執行他心中的正義。 世界偵探L,蜷曲著腿、佝僂著身, 用掛著黑眼圈的銳利眼神找出神秘奇樂, 在搖滾曲風的吶喊交鋒中, 聲嘶力竭地狂飆生死心理戰。 當日本經典漫畫遇上百老匯製作團隊, 當小池徹平站上了臺中國家歌劇院, 二○一七夏天, 超高規格的華麗製作, 讓死亡筆記本再度變身, 從平面走向立體, 降臨人間!
-
焦點專題 Focus
進劇場.轉大人
臺北兒藝節節目總監王詩尹說:「表演藝術活動是有社會責任的。」這意謂著每位孩童應該都要有相同的機會,去接觸藝術資源。陳昭香與郭春美都說:「從小眼睛看到的、耳朵聽見的都是歌仔戲。」耳濡目染,是他們在戲班裡的成長故事。這中間,還有九天的成年人們,他們正在學習,希望再次表達年少階段,那許多未曾被聽見的聲音。 劇場或許可以不只是嘻嘻笑笑、哭哭鬧鬧、聊表慰藉、體現反思之處,也可以是一個讓人成長的地方。在劇場裡,有人長成了戲台巨星、有人學會了欣賞懂得聆聽,也有人重新回顧過去,繼續長大、邁進。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綻繽紛在獅城——新加坡
一路向南正夯,新興亞洲的東協諸國近幾年成為全球熱點,金流、人流匯聚之所,首站本刊率先敲敲東協大門新加坡,一窺當地表演藝術現況。 這個國土面積只有台灣的五十分之一的國家,位居交通要衝,不僅擁有全球最佳機場,也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一向以多元民族、經濟掛帥、雷厲風行的法治聞名於世,而藝術作為時代精神的反映,月之亮面與暗面共生,多民族不只繁花似錦,審查、補助制度下,藝術家的順從或抵抗,也成為理解星國的重要切入點。 本刊從表演空間切入,並分析當代華樂、華語戲劇、當代舞蹈風景,並由新加坡藝術節藝術總監王景生、十指幫鍾達成、舞人舞團郭瑞文、華樂團駐團指揮郭勇德等在地藝術工作者現身說法,以各切面嘗試拼湊新加坡表演藝術時況。
-
藝視窗 News
首屆臺灣國際打擊樂節大賽得主揭曉 冠軍獎盃留台灣
【台灣】 首屆臺灣國際打擊樂節大賽得主揭曉 冠軍獎盃留台灣 三年一度,由朱宗慶打擊樂團主辦的「臺灣國際打擊樂節」今年已經邁入第9屆,累積了24年的經驗,今年首度舉辦了第一屆「臺灣國際打擊樂節大賽」(TIPC Competition),邀請國際頂尖打擊樂藝術家擔任評審,提供國際規格之權威性平台,期許能發掘出耀眼的打擊樂新秀。此次打擊樂節大賽,依比賽項目區分為木琴獨奏組及四重奏組,賽事自5月22日起展開,26日進行決賽;各組分別選出前3名。 此次參與比賽人數多達50多位,有來自台灣、日本、韓國、中國、美國、法國、西班牙等世界各地的參賽者,經過多天激烈的高手較勁,首屆大賽的冠亞軍出爐:木琴獨奏組冠軍是來自台灣的李庭妮,第二名是來自日本的石田真知,第三名也是來自台灣的黃柏元。四重奏組第一名是來自台灣的Fource四重奏,第二名是來自西班牙的ARKEIMA Percussion Quartet樂團,第三名則是來自台灣、西班牙與英國的Focus四重奏。兩組的前三名隨即在5月27日於國家音樂廳「臺灣國際打擊樂節」(TIPC)中「得獎的是」音樂會登台演出。(李秋玫) 陳彥斌「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北師美術館展出 MoNTUE北師美術館自2015年起推動「作夢計畫Dreamin MoNTUE」徵件計畫,給予創作者充分發揮的舞台,繼4月展出編舞家葉名樺「一個人的美術館寂靜敲門」後,緊接著是導演陳彥斌所策劃的「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此次展覽創作團隊包含文化顧問懷劭.法努司(Faidaw Fagod)、戲劇構作(Dramaturg)陳佾均及展場設計廖音喬與陳彥斌一同創作發想,在本次展演中,陳彥斌跳脫原住民族的既定印象,於美術館空間裡重新打造聚會所,邀請觀眾進入原住民族的社交現場,創造一場文化分享的展演實踐。展覽即日起展至6月18日,更多相關活動資訊請參北師美術館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旅店中,遇見表演藝術
當背起行囊出發時,旅行的夢想就開始實踐了。 脫離了一成不變的軌道,日子似乎都狂野了起來。 所有孤獨的、邪惡的、離經叛道、驚世駭俗的, 似乎都變成了脫離了牢籠,陪伴著旅人的白天和夜晚。 都說劇場是作夢的地方,但旅店,又何嘗不是。 台南老爺行旅,與在地人交陪, Solo Singer In,改造溫泉鄉, 台北旅店,讓台灣被看見。 誰說舞台一定發生在殿堂? 他們用表演藝術,打造旅人第二個家。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建築的思維.理念的交鋒 《源泉》The Fountainhead
「個人的自我是人類進步的源泉。」這句印在初版《源泉》小說扉頁的文字,也可視作艾茵.蘭德思想的體現。這是個與創作有關的故事,也是個關於藝術家面對體制的故事,在問世近百年後,成了導演伊沃.凡.霍夫第一次選擇改編成劇場作品的小說。他認為,現今社會與一九二○年代的氣氛,其實相當近似,即使蘭德已因其理論的政治支持者而引起大多數人側目。 讓我們回到小說,試著將這個故事作為源頭,重新看見蘭德筆下人物,他們所奮鬥的目標、面臨的困境、堅決的意志。以建築設計為題材,複雜的情感糾葛、職場明爭暗鬥等種種情節,全被導演並置在同一個舞台上,話語中辯證著蘭德原著的思維、個人理念的交鋒。
-
焦點專題 Focus
敲響世界 一擊必勝
身在台灣,我們很喜歡用「與世界同步」作為對自己的期待,但是否想過有一天,台灣也成為世界的驕傲? 國際打擊樂節(TIPC)成立初衷,僅是希望讓國人看到來自世界各國不同的演出方式,也讓國際樂團了解台灣的打擊樂。曾幾何時,它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受各國注目的打擊樂節。三年一度的活動如今已邁入第九屆,歷經廿四年磨練,樂團不但循往例請來頂尖樂團齊聚此地,更在醞釀多時後,宣布舉辦第一屆擊樂大賽。 若說打擊樂節是「全球打擊樂發展現況的縮影」,那麼大賽就是擊樂新秀的搖籃。在這「轟轟烈烈」的五月,讓我們先了解世界擊樂現況、聆聽大賽規則,再對照著本刊的介紹勾選喜愛的節目。當然,別忘了為參賽者加油,願他們敲響世界,一擊必勝!
-
焦點專題(二) Focus
2017新點子劇展 全能真相改造王 劇場「後真相」
真相,能愈辯愈明? 在這資訊爆炸、內容農場充斥的世界裡, 謊言,或是說,完全無關乎真偽的胡言亂語, 只要愈多人相信你,就能成真。 在真相之後、演出之前, 新點子劇展三位編導演, 試著以各種方式與前人們對話、 用自己的武器和原著對決。 不光是翻譯、移植、改編, 而是用多次的嘗試與實踐, 或用偷渡的,或用心得回應, 從現存的架構裡,說出他所感知的真相, 他想挑戰的真理,他所依據的真實。
-
特別企畫 Feature
NSO 帶著「台灣」去歐洲
一百廿餘人, 跨越六、七個小時的時差, 飛行歐陸六趟、跨越歐亞兩次, 五個國家、六個音樂廳 他們無視時差與身體的疲累, 演出、打包、旅行、再演出 以《臺灣》交響曲作為介紹自己的名片, 再以經典作品展現實力。 面對西洋古典音樂發祥地,他們無所畏懼, 為了讓歐洲看到台灣, NSO帶著「台灣」,出發到歐洲去!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這些城市,NSO如此走過
這些城市,NSO如此走過, 奧地利 維也納、林茲 法國 里昂、巴黎 德國 柏林 馬來西亞 吉隆坡 新加坡 新加坡市 日本 札幌、釧路、東京、橫賓 中國 廣東、上海、江蘇、北京、廈門、香港 瑞士 日內瓦 義大利 烏迪內、米蘭 韓國 大邱 加拿大 溫哥華 美國 橘郡 比利時 布魯塞爾 波蘭 華沙 期待,下一站
-
藝視窗 News
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徵件揭曉,台灣入選37件居冠
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徵件揭曉,台灣入選37件居冠 第四屆世界劇場設計展(World Stage Design,WSD)即將於今年7月1日到9日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舉辦。日前完成全球徵件,並發布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覽的入選名單,台灣設計師共有31位37件作品入圍,涵蓋舞台、燈光、服裝、空間、音樂、影像、表演設計等類別,為本屆入選之冠。 除了劇場設計展覽之外,劇場藝術節(Scenofest)亦同時開跑,靜態展覽與多樣化演出同時並行,使劇場設計以更多面向與參與者及觀眾接觸。該藝術節為1994年由「劇場設計教母」潘蜜拉.霍爾(Pamela Howard)發起,以藝術盛宴的概念出發,包括各設計類別的活動,如大師講座、論壇、工作坊、對談等,及來自世界各國的精采演出。本次有約40檔節目演出,團體來自全球,預計在9天裡演出超過100場。節目演出相關細節,可參官網www.wsd2017.com/scenofest。 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首開「我心目中的得主」票選 「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將於5月13日下午二時頒獎典禮中揭曉得主。有別以往的是,除了評選機制遴選出的大獎得主,本屆活動網站首開台灣藝術相關獎項之先例,特別策畫「我心目中的得主」投票活動,廣邀藝文愛好者一同參與。 即日起至5月12日中午12時止,僅須憑電郵帳號表達對藝術家的支持及鼓勵,在19組入圍作品當中投下心目中屬意的3組得主,被投票入圍作品與5月13日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公布獎項任一項符合者(不限獎項項目),投票者就有機會參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所舉辦的線上抽獎,最大獎包括1萬元的「華航機票購票抵用券」,以及國內重要藝文雜誌一年期免費訂閱等好禮。專網請見15award.taishinart.org.tw/ 2017年「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受理申請至5月中 國藝會2017年「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將於5月5至15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不只來看戲 藝文複合空間大挑戰
劇場不只是劇場, 要有茶、有酒、有咖啡, 買票不只來看戲, 也能看書、嚐美食、逛設計。 文創不只賣商品, 還能扶持、相助、共打拼, 園區不只拍張照, 讓遊客多看、多聽、多學習。 希望更加親民的國家劇院, 卅歲,加入戲台咖改換空間; 成為觀光新景點的臺中國家歌劇院 剛開幕,就有好樣美學加持。 被文創環伺的松菸園區, 靠「原創力」奪得好評; 由企業接手的傳藝文化園區, 激起來訪者自發參與的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尼德劇團 創作無界30年
繼2013年《依莎蓓拉的房間》之後,尼德劇團又再度來台,將與十二位台灣舞者演出《兩個錯誤間的時光》。 這個「需要夥伴」(Need company)的劇團,創立卅年來確實地如《海賊王》的魯夫一般,聚集了一票強大且快樂的夥伴們,每回創作都如航行廣袤大海的冒險,成就每一次派對般的總體藝術作品。 本期特別企畫除了回顧尼德劇團卅年的藝術表現外,亦專文分析去年於上海明當代美術館展出的楊.洛華茲「無聲無名」終身回顧展,並越洋專訪這駕著艘黃金梅莉號的雙船長艾倫.巴爾基與洛華茲,談這個既老派又前衛的集合體,將如何航行到更遙遠的地方。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海頓與艾爾加」
麥克里希與波庫比奇聯手 揮灑古樂新境界
在TSO「海頓與艾爾加」音樂會中,英國指揮麥克里希將演出海頓、莫札特、艾爾加的作品,其中海頓的清唱劇《貝芮妮絲》則會與多次聯手演出的音樂夥伴、克羅埃西亞次女高音雷娜塔.波庫比奇合作,以全新觀點讓古樂超越時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關於裸體,他們想說……
我們看碧娜.鮑許的《春之祭》悲傷絕望的女人,覆滿汗水的細肩帶洋裝滑落坦胸赤裸的脆弱無助;我們看奧立佛.杜柏《悲.慾》不同膚色、身形、性別十八位裸身舞者,展現人本質的差異與共相,暴烈沉重地探勘靈魂暗角。 廿一世紀已經走得那麼遠了,「裸體」在舞台上還是個議題嗎? 服裝作為社會體系規範影子般的存在,終成為個人的性格、角色的一部分,當創作者試圖卸下此些外在的包覆,他們想訴說的究竟是什麼?當我們不再為裸露大驚小怪,裸身不再被視為挑釁規範的武器,我們能不能將身體純粹地視為身而為人所被賦予的禮物呢? 本期除以十件視覺藝術作品對裸體凝視的轉向,並對照歐洲與台灣表演藝術中的裸體外,更透過劉守曜、法蘭克.迪麥可、李貞葳、蘇文琪,與獨家專訪奧立佛.杜柏等創作者,從閱讀他們瑰麗的身體風景,進而閱讀自己。
-
藝視窗 News
美國後現代編舞家崔莎.布朗辭世,享壽80歲
【台灣】 「全國文化會議暨分區論壇」3至6月舉行 「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暨分區論壇」已於3月8日由文化部長鄭麗君宣示啟動。為翻轉過去重經濟、輕文化的現象,鄭麗君表示,召開全國文化會議不是為了再一次的集會,而是透過全民參與政策討論,凝聚共識,拼出台灣未來的文化政策藍圖,也為文化的永續打拼,讓「拼文化」成為推動台灣下一階段發展的代名詞。 分區論壇(含全國北、中、南、東、離島地區)預計於3月至6月間辦理,首場已於3月25日於屏東菸葉廠舉辦。文化會議以「文化公民、審議思維、公共參與、多樣平權、協力治理」之核心精神,「21世紀台灣文化總體營造」為主軸,討論六大文化政策議題,包括:推動文化治理變革與組織再造(文化民主力);支持藝文創作自由與培植美感素養(文化創造力);文化保存與扎根、連結土地與人民歷史記憶(文化生命力);文化經濟與文創產業生態體系的永續(文化永續力);促進文化多樣發展與交流(文化包容力);開展文化未來、人文科技與跨界融合(文化超越力)。 民眾可透過全國文化會議暨分區論壇網站(nccwp.moc.gov.tw)了解會議最新進度、查詢會議紀錄,亦可進行線上報名,參與各場次文化政策議題之討論。 文化部亦積極推動「文化基本法」立法工作,提出「文化基本法」草案,除了在全國文化會議分區論壇討論外,並規劃辦理公聽會,希望廣納民間、學界、行政部門等各方意見,相關公聽會場次請參網址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3_60208.html。(莊珮瑤) 文創事業出國參展補助 即日起至5月1日受理申請 為鼓勵文創業者參與國際展賽、拓展國際市場及觀摩國際文創發展趨勢,文化部分上、下年度2梯次受理申請出國參展之補助。第2梯次自即日起至5月1日受理申請,申請者以參與106年下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國際展會為主。 申請參展補助之展會,以定期舉辦、參與國家至少10國以上,且具代表性之國際展會,包括視覺藝術產業、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