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綠娜
-
音樂
與命運相抗衡的強勁生命力
陳宏寛充滿豐富個性的鋼琴彈奏,早已跳脫出一般人所習慣性期待的聲響技巧展現與感官愉快的追求;當他單獨彈奏時,讓人聽到鋼琴家獨特的彈奏個性與非比尋常的藝術特質。
-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一個學琴的小孩要如何了解音樂的情感?有沒有什麼曲目特別會造成小孩的壓力?是否有什麼曲目因而成爲不成文的禁忌?(板橋 王月美) 答:音樂裡的情感與語言中的情感是一樣的,要由老師(或是對音樂瞭解的父母、成人)來解讀。就如學習一種新的外國語言,如果生活在一個都是以此種語言來表達情感,講這種語言的國度裡,自然而然小孩子會耳濡目染,吸收體會,而瞭解如何運用此種語言(音樂)來表達情意。 應該沒有什麼曲目會造成小孩的壓力,除非是小孩對太強、太激烈聲音感到害怕,好的音樂是無年齡限制的。 不過,當然如果音樂是描述成年人的情感(愛情),小孩子是比較無法領會的,節奏明確、旋律淸晰的小品應是小朋友們的最愛,而冗長的華格納歌劇是連許多大人都無法接受的。 問:對演奏者而言,有沒有所謂的表演訓練?演奏者或如歌劇演員等的肢體需要什麼樣的訓練?演奏者有沒有最基本的肢體表演訓練?目前學校是如何敎導?(桃園 林惠敏) 答:對演奏者來說,最佳的表演訓練就是「實際上台演出」。上台演出,感覺聽衆的反應,在不同場合對不同音樂好好控制掌握,都是對演奏者的表演訓練,也因此,對眞正的演奏者而言,如果一個曲子未曾正式演出過,就不能算「會彈」這個曲子。 歌劇演員的肢體訓練,依不同學校水準有不同的要求,通常最平常的有舞蹈、韻律、西洋劍等,但最重要的應該還是音樂、語言上的訓練。 演奏者(器樂)的最基本「肢體」訓練,應該就是正確的用力,正確姿勢及技巧運用了,但是這些都無法單獨學習的,必須與音樂內容合併訓練,全然瞭解音樂的內容仍是演奏者最重要的訓練。 在台灣的學校,並無特別的演出訓練,只有固定的實習演奏。但在國外則有特定的課程,依各個學校水準而異。 文字|葉綠娜 鋼琴家
-
音樂
聽紀辛獨奏會
很明顯的,在紀辛準確完美技巧和龐大音量的鋼琴彈奏中,承傳與展現了俄國式鋼琴彈奏風格與特色:一切均爲感覺與表情的具形展現;而非德奧風格所追求,超越形體的抽象 精神象徵,與哲理省思的詮釋。
-
焦點
謙謙自持的音樂奇才
魯丁,這位曾經榮獲過無數國際比賽大奬的大提琴家、擔任過柴可夫斯基大賽的裁判曾與世界各大樂團、名音樂家合奏演出,曾錄製過十多張CD但他卻總是謙虛的,不提自己的輝煌史跡
-
焦點
自戀的自信 鋼琴怪傑波哥雷里奇
他,不是一位謙虛、追求永恆眞理、不時懷疑自己的藝術家,他是一個明星,以自我爲中心的個人主義者,他是這個時代價値觀的最佳產物──偶像式巨星,他是波哥雷里奇。
-
柏林
牆起牆倒的文化起落
柏林在德國人心目中的重要性無可替代,它在本世紀短短數十載中的起伏分合,極富戲劇性,見證著近代政治文化的轉捩。
-
音樂
偸悅的驚喜一記 陳萬榮古鋼琴獨奏會
十一月二十九日,來自英國,出生於新加坡的華裔鋼琴家陳萬榮(Melvyn Tan),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給聽衆們帶來了一場愉悅而驚喜的古鋼琴獨奏會。
-
里程碑 Milestone
鋼琴鬼才──顧爾德十年祭
許多演奏家都視在音樂會現場與聽衆們共享活生生的音樂經驗爲表演藝術之精髓與至高之喜悅;然而,加拿大籍的鋼琴家顧爾德(Glenn Gould)卻一直認爲,不與聽衆直接接觸的媒體:錄音、廣播、寫作都要比現場音樂會有著更寬廣的可能性。因此顧氏自從一九六四年起便完全從舞台退隱,直至一九八二年突然中風過世爲止,都與世隔離。在日常生活中,他深居隱密,完全只藉電話與周遭世界維繫關係,或許顧爾德一切異於常人的舉止,來自他奇特的天份與智慧。 顧爾德十二歲時便完成了加拿大多倫多皇家音樂院的所有課程;十三歲起便與多倫多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從此在加拿大各地展開了職業的演奏生涯。──到處携帶自用的鋼琴椅;自備的礦泉水;過低的坐姿,神經質的外形獨一無二的「怪異」。顧氏甚至在樂曲詮釋與曲目的選擇上亦都自成一格。 例如,在二十三歲時紐約的首演,節目中居然選了深奧冗長的巴哈哥德堡變奏曲彈奏,然而,由於演出精彩,非但沒人感到乏味,反而使在場所有聽衆對此曲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之後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隨即與他簽約,錄製了唱片,更出奇的是,這首原本被目爲乏味的「催眠」作品居然成了當時的暢銷唱片! 外表看似自我、怪異的顧爾德,在音樂上有著極主觀的彈奏方式。然而,這些個人特性,其實都是經過強烈理性與意識分析後,所形成的風格。顧爾德最拿手的該算是複聲(polyphony)技巧之彈奏與節奏之表現了。顧爾德一生充滿了傳奇,他留下了九十多張LP錄音,其中有許多是鮮人彈奏的鋼琴作品,如荀伯格(Schnberg)的全部鋼琴作品錄音與若干他自己的作品。 他該稱得上是加拿大有史以來最偉大最奇特的鋼琴家了! 文字|葉綠娜 鋼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