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裡的情感與語言中的情感是一樣的,要由對音樂了解的人來解讀。(白水 攝)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藝搭藝唱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一個學琴的小孩要如何了解音樂的情感?有沒有什麼曲目特別會造成小孩的壓力?是否有什麼曲目因而成爲不成文的禁忌?(板橋 王月美)

答:音樂裡的情感與語言中的情感是一樣的,要由老師(或是對音樂瞭解的父母、成人)來解讀。就如學習一種新的外國語言,如果生活在一個都是以此種語言來表達情感,講這種語言的國度裡,自然而然小孩子會耳濡目染,吸收體會,而瞭解如何運用此種語言(音樂)來表達情意。

應該沒有什麼曲目會造成小孩的壓力,除非是小孩對太強、太激烈聲音感到害怕,好的音樂是無年齡限制的。

不過,當然如果音樂是描述成年人的情感(愛情),小孩子是比較無法領會的,節奏明確、旋律淸晰的小品應是小朋友們的最愛,而冗長的華格納歌劇是連許多大人都無法接受的。

問:對演奏者而言,有沒有所謂的表演訓練?演奏者或如歌劇演員等的肢體需要什麼樣的訓練?演奏者有沒有最基本的肢體表演訓練?目前學校是如何敎導?(桃園 林惠敏)

答:對演奏者來說,最佳的表演訓練就是「實際上台演出」。上台演出,感覺聽衆的反應,在不同場合對不同音樂好好控制掌握,都是對演奏者的表演訓練,也因此,對眞正的演奏者而言,如果一個曲子未曾正式演出過,就不能算「會彈」這個曲子。

歌劇演員的肢體訓練,依不同學校水準有不同的要求,通常最平常的有舞蹈、韻律、西洋劍……等,但最重要的應該還是音樂、語言上的訓練。

演奏者(器樂)的最基本「肢體」訓練,應該就是正確的用力,正確姿勢及技巧運用了,但是這些都無法單獨學習的,必須與音樂內容合併訓練,全然瞭解音樂的內容仍是演奏者最重要的訓練。

在台灣的學校,並無特別的演出訓練,只有固定的實習演奏。但在國外則有特定的課程,依各個學校水準而異。

 

文字|葉綠娜  鋼琴家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