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國樂話匣子系列之四—女人心事

還是老話題,即使在平等開放的社會,為什麼女性在作曲界佔弱勢呢?少數個案,不能為統計結果做平反。我個人的心得是,女性看待音樂的角度、聆樂的反應,是和男性相當不同的。即使欣賞同一部作品,男女接納同樣的訊息,消化方式卻走兩條軌子。如果主流價值觀由男性主導,女性永遠無法和男性一路,即使磐古重開天地亦然。但價值觀若倒轉,女性就居了上風,這是自然之理。這不需要什麼社會革命,只要在一個女性專場,這個境界就得以實現。 「國樂話匣子─女人心事」可能規畫之初只是噱頭,但只要女性成三,就能聚合成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這場演奏會不僅所有曲目與女性有關(例如鄧雨賢《望春風》、《雨夜花》、顧冠仁《花木蘭》、王立平《紅樓夢》、趙季平《大紅燈籠高高掛》),連演奏者、獨奏者都是女性主導(鍾佩玲琵琶獨奏、張佳韻指揮北一女中國樂團和北市國),再加上串場名嘴李永萍、洪秀柱,女性意識將強到不行。有趣的是,音樂題材雖是女性,倒清一色是男性的作品,大有五花大綁、訊問個明白的意味。無論如何,「女性專場」音樂會的概念倒是可貴的首創;這種場合裡,音樂中的女性意識才能化零為整,宛然成形。雖然此次未必完美,但應能引領風氣之先,我也樂觀其成。

文字|楊忠衡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音樂新訊 展露「不可思議的音樂默契」

雙子星鋼琴三重奏 返鄉演出悠揚樂聲

曾獲兩屆美國巴爾地摩室內樂獎、並經常應邀在美國各地演出的「雙子星鋼琴三重奏」(Gemini Piano Trio),曾獲《聖地亞哥聯合論壇報》佳評,說他們「如測心術者一般,能夠預料彼此的行動」,並讚他們有著「不可思議的音樂默契」。 鋼琴家王琇慧於一九九四年時,與大提琴家夫婿梅耶斯(Benjamin Myers)博士及弟弟王聖琮組成了「雙子星鋼琴三重奏」。王家兩姊弟來自台灣,在音樂方面表現傑出;而梅耶斯與東方卻也淵源匪淺,他不但自幼喜閱讀中文書籍,鑽研老子道德經及太極拳,還說得一口流利法語和華語。三人這次以「回到故鄉」為名,要為台灣鄉親帶來悠揚樂聲。 在這場音樂會中,雙子星鋼琴三重奏要以貝多芬著名的《D大調鋼琴三重奏》展現高超的技巧及默契,也將在由Jos Bragato改編皮亞佐拉的三首探戈曲:《布宜諾斯艾利斯之秋》、《遺忘》與《布宜諾斯艾利斯之春》中,讓大家享受南美拉丁風格的動感熱情;還要在德弗札克的《e小調三重奏》中,揮發扣人心弦的音樂性。(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攜手慈善的音樂「臺灣之光」

呂紹嘉與陳毓襄 合作前進北京大劇院

指揮家呂紹嘉與鋼琴家陳毓襄,頂著「臺灣之光」的光環,即將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攜手遠征中國北京國家大劇院,同樣的精采曲目提前在台北獻演,其中一首浦羅柯菲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除了陳毓襄長達約廿五年的演出經驗外,更令人期待的是呂紹嘉的詮釋,據說,呂對該曲的處理,連知名鋼琴家安斯涅也擊掌折服!

文字|李秋玫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冬日之夢」 來自北國的低抑與激昂

鋼琴家薇莎拉絲 單挑史上最難鋼琴曲

「發現柴可夫斯基」系列之六音樂會,除了推出柴科夫斯基G小調第一號交響曲《冬之夢》,呈現這首描繪冬日淒冷蒼涼、卻也反映作曲家內心壓抑的曲子外,更將與當代名鋼琴家薇莎拉絲,合作演出號稱「史上最難彈奏的鋼琴曲」的拉赫瑪尼諾夫《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文字|李秋玫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結合陳宏宇的時尚服裝設計

鋼琴家蔡明叡 演出舒伯特的鋼琴經典

「他的蕭邦詮釋地高尚優雅,細膩的觸鍵及豐富深沉的音色變化,讓我愉快地享受其中。」這是鋼琴家露絲.史蘭倩絲卡(Ruth Slenczenska)對蔡明叡鋼琴演奏的評註。此次,在「冬之絮語~舒伯特經典之夜」音樂會中,蔡明叡將帶來舒伯特《A大調鋼琴奏鳴曲D959》。藝術歌曲造詣甚高的舒伯特,卻在生命接近尾聲之時一口氣完成三首不朽的鋼琴奏鳴曲。而這首寫於貝多芬葬禮之後的D959,不僅風格上最接近貝多芬,也是演奏上最需要技巧的一首。 《a小調琶音琴奏鳴曲》一般雖不被視為舒伯特的代表作品,琶音琴更是早已絕跡,但因旋律優美抒情,線條流暢,故一再被改編給其他樂器演奏,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這次音樂會,蔡明叡特邀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黃盈媛及小提琴家王般若共同演出。除了絕佳陣容及經典曲目外,更由屢獲國內外大獎的服裝設計師陳宏宇設計舞台服裝,讓音樂結合時尚服飾,共同呈現視聽宴饗。

文字|李秋玫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舞蹈新訊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的諷刺舞劇

《媒體大亨》 舞說扭曲社會與糾結人性

台灣媒體報導有幾項特色:「立法院」以動作畫面取勝,「狗仔隊」不計代價追新聞,「黑道嗆聲」公然上電視,沒有確實消息來源的「新聞來源」,及新聞詮釋角度摻雜風水與靈異之說市場導向下的光怪陸離偏頗失序,讓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團長徐進豐有感而發,編作了一齣穿插上述播報錄像片段、以傳播大老一家人故事為軸的芭蕾舞劇《媒體大亨》。 舞劇主要三幕為〈我把大女兒變獨家〉〈割她174刀〉、〈我把二女兒變獨家〉〈也是海誓山盟〉、〈我把太太變獨家〉〈母親的哀傷與追憶〉,分別表達男女親密與衝突、女同志伴侶的掙扎與社會壓力、大亨太太失去女兒的憂傷。相較於播報錄像的寫實冷調,舞蹈以芭蕾之美呈現出友情、親情、愛情的光輝,芭蕾混合現代舞的地板動作與身體扭曲則表現女同志的內心糾結,芭蕾與爵士舞的組合則傳達情感中歡悅明亮的一面。群舞時而是同儕的友誼支持,時而代表暗中窺伺的集體眼光。這齣溫暖與冷漠交錯、連結與撕裂並陳的諷刺舞劇,讓人反思媒體製造與真實情感間的鴻溝與某種冀望。(周倩漪)

文字|周倩漪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戲劇新訊 煽動革命的前奏,為新移民怒吼發聲

再拒劇團《沉默的左手》狂飆搖滾

賣火柴的小女孩從童話出走,在幽暗而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展開一場怵目驚心的地獄遊記:從二○○五年震驚全球的巴黎暴動,到台灣高捷的泰勞鬥爭;從中世紀的女巫獵殺,到二十一世紀台灣邊緣化的外籍配偶,時空不斷變化,關於歧視、仇恨、殺戮和愛的故事卻一再上演。再拒劇團的搖滾音樂劇《沉默的左手》交織童話、神話和現實,演繹多元文化中當代新移民的故事,用激昂狂飆的姿態,表達這一代年輕人,對社會底層、階級與人的關注。 編導黃思農表示,在外籍配偶、勞工的處境、歧視與苦難的背後,有股沉默的力量,但「沉默」不等於閉嘴,「沉默」是憤怒的積聚,革命的前奏。為了替巨大的沉默發聲,他找來獨立樂手凱比鳥Jerry、藍絲絨蔣韜及台北詩歌節音樂大賞冠軍王榆鈞等新生代音樂人,為全劇量身打造全新歌曲,融合電音、後搖滾、民謠等多元風格,以live band的演出形式,串起一場自由穿越時空的魔幻音樂劇場。黃思農強調,「由於這個世界的恐懼壓倒了你,我來是要告訴你,不要害怕這世界罪惡的能量。」(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台南人劇團《K24》完整版

《K24》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台灣劇場的異數。陽光劇團帶來六個半小時的人生詩篇,台南人劇團則端出六個小時的癲狂喜劇(有沒可能笑到神經麻痺癱瘓?現場需有急救措施)。悲劇演六小時不稀奇,但是喜劇?! 集編導演於一身的蔡柏璋,堪稱李國修之後絕無僅有的喜劇長才。甫出校門即完成此一壯舉,台南人劇團押寶式的製作後盾居功厥偉,但首先要有蔡柏璋的天馬行空想像及翻轉乾坤手腕。之前推出的一、二集以人工旋轉舞台(可比陽光劇團的人工轉盤)、戲裡戲外的呼應跳躍(也不輸「風屏劇團」的戲中戲戲外戲)、以及破天荒連續劇集般的情節架構(其自由想像程度卻是任何電視產品無法比擬的),令人樂不可支──戲長,有《如夢之夢》和《浮生若夢》頂著,誰怕誰?台灣觀眾已越來越能接受好戲的時間考驗。這回六集完整版上陣,我既期待加倍的快感累積,又擔心樂高錯亂崩解成為真正的Kaos。無論如何,值得一探!自嘆無緣參與台灣劇場史關鍵時刻的觀眾們,機會可擺在眼前唷~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文字|鴻鴻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玩偶的怒吼》

在電影《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ocate裡,艾爾.帕西諾(Al Pacino)有段台詞「上帝給了你慾望,卻定下完全相反的規則,讓你可以看卻不能拿,可以拿卻不能吃,可以吃卻不讓你吞下去」在生命的過程中,每個階段看似有很多選擇,需要面對很多決定,但往往其實都是決定在選擇你。其實我也沒看過「野墨坊」的作品,不過DM上的「倒下吧!無知的世界!在我的怒吼聲中,屈下你謙卑的膝蓋!」,隨著從學生的身分轉換到勞工,年少輕狂的心似乎已沉睡,所謂的「理性制約」是不是代表自己已臣服在所謂的社會體制下呢?又或只是在等待那機會,讓觀眾自己選擇觀劇角度,又或是對劇情的反抗呢?期待在這樣互動之下,可以發現其中的巧妙。 文字|Liam 26歲,建築從業者

文字|Liam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戲劇新訊 「對.面劇坊」創團作

《PA PA》 一趟探尋自我的旅程

二位長期旅居巴黎的舞台與默劇演員──黃莉婷、姚尚德,一位首度跨足劇場的電影編導──王莉雯,氣味相投的三人,今年共同成立「對.面劇坊」,對國內劇場界來說,這組合雖是新鮮面孔,卻早已在各自領域中累積飽滿豐沛的創作實力;創團作《PA PA》從三人的生命經驗出發,以豐富肢體與情感表現力,編創出一部關於父子親情、愛與自我追尋的感人劇作。首次發表創作,便有電影配樂大師范宗沛、資深劇場設計名家王孟超跨刀,使他們的第一步就備受矚目。 《PA PA》描寫一個父親到大陸探親卻不明原因地失蹤,留在台灣的三名子女開始面對一連串尋找/回歸/面對自我的過程,試圖從父親遺留下來的東西抽絲剝繭找到蛛絲馬跡。在尋找的過程當中,逐漸揭露他們對生命的匱乏:大姐長年在國外流浪,想從飄泊的生活尋根;二姐沉溺於面具製作,失去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小弟偏激與酗酒,用酒精麻痺自己、武裝自己假裝不在乎失去父親的痛苦。不在場的父親,自始至終透過他烙印在三姐弟身上殘缺的性格,如幽靈般飄盪於劇場中。(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音樂新訊

生命哲思的多樣藝術變奏

牧羊人與小鴿子—五個關於死亡與重生的冥思

「春天的時候,鴿子夫婦來到牧羊人的家。說是他的家也不盡然,其實是在他窗下的一個小花台,位在台北市一棟大樓的十九樓。鴿子夫婦飛得好高啊,找到了這個地方落腳,打算孕育他們的下一代接下來發生的事,都不是我們所預期的,應該說,我們完全無法預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一切的發生,就是從這個都市童話展開!來自世界各地及台灣的繪畫創作者、裝置藝術家、電腦多媒體動畫家、泛音詠唱與西藏誦缽等音樂家及舞蹈家,共同以南海藝廊為場域,將生命中循環不息的哲思,化為不同領域的藝術呈現,在此地感知、創造、兼容、再製。「牧羊人與小鴿子五個關於死亡與重生的冥思」為期四週的整體創作在預設的主題下發展,有趣的是,創作將因為前一個展場藝術家及觀眾的互動而激盪出更多未知的火花,成為不斷生長、擴大、改變的展出。 「雖然看似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實際上那些只是外相的媒材的改變」藝術的表現雖然殊途,但同歸於相同的思考。各界感官藝術的呼應,「活」在這令人驚喜的跨界展演中!(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歌劇《蝙蝠》

今年正逢兩廳院週年慶,國內外的藝文團體,接二連三地推出令人驚艷的優秀作品。在嘗遍山珍海味之後,NSO推出的輕歌劇《蝙蝠》,就像是一道舒緩味蕾的甜點,開啟了我的「第二個胃」。 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史特勞斯,從小違背父親的期待,偷偷學音樂,最後在樂壇大放異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父母的反對,是成為藝術家的先決條件)。在我暗自為他的成就竊喜之餘,赫然發現曾在德國境內多次巡演《蝙蝠》 的女高音文以莊,竟然也參與了本次的演出,相信她幽默風趣的角色詮釋,必定能讓觀眾享受更多樂趣。 與其守在電視機前看政治人物的拙劣把戲,我還比較推薦和小約翰.史特勞斯約個會,輕鬆愉快地過完這一年;如果你比較想去化妝舞會,我強烈建議你不要喝得太醉,否則下一個《蝙蝠》的故事,就是從你被丟到街上開始。 文字|張舒懿 年近三十,吃過的飯比做過的事還多。猛爆性看戲個性,有時看很多,有時根本不看。不崇尚名牌,認為大師也會有爛作品。

文字|張舒懿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春節序曲—劉炬與長榮交響樂團 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

記得某前輩評論表演有時寬、嚴不一。我問他原因,他回答:「最基本我要看到演出者的誠意。」這句話很有啟示性,是我經常反思的事。台灣很多中、小形團體,稍縱即逝者有之、大雜膾者有之,但「精神」卻非文宣所能標榜,需要時間驗證。就這個標準,胡乃元和陳志昇常帶給我這樣幾近恆久的真誠印象。 胡乃元是我前輩,從大學聽他演奏到現在,始終維持同樣樸素而純粹的追求精神。總是聽到他在音樂上有什麼新體驗、新探索。在許多同輩已經原地踏步時,胡乃元依然專注於新嚐試。最近返台組織「Taiwan Connection絃樂團」,攤開其創建藍圖,依然是不帶一絲雜質的藝術實踐。 陳志昇是我後輩,台灣大學生物化學博士生,一頭栽進中樂,組織「小巨人絲竹樂團」(編按:此次主辦「春節序曲劉炬與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他對中樂的理念、品味、實踐做法,堪稱一流。在他手下,民樂成為豐富、多變而充滿新精神的新藝術。是他,讓我把當年「國樂已死」的宣言拿出來燒掉。 這一西一東,一老一小,同樣有追求藝術的純粹、接近頑固的韌性,雖然市場上屬於小眾,但是近悅遠來,我樂意在此為他們做保,招些知心客。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文字|楊忠衡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音樂新訊 讓你看一場銅管逗趣好戲!

維也納爆笑七先生 再訪台展過人默契

銅管樂器的響亮的聲響,扮演了樂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色彩,但熟知此類樂器的人即使技巧再高超,也不得不承認它們操控的難度!然而,在維也納爆笑七先生的手中,銅管樂器的出現再也不令人膽顫心驚,捏把冷汗。他們以對樂器的熟練度,加上逗趣的肢體動作,讓音樂的欣賞兼具樂趣與深度。 來自維也納的麥諾契爾銅管樂團(Mnozil Brass)成立於一九九二年,由三把小號、三把長號及一把低音號所組成,七位銅管好手以自創的音樂風格加上戲劇性的表演,不僅開拓了新的音樂市場,在歐洲亦盛名遠播。擁有一年約一百二十場的演出,造就其豐富的舞台經驗及團員之間的絕佳默契,也緊緊地吸引觀眾的目光。在演出時,他們擅長以音樂為主軸,穿插舞蹈及歌唱等多變的演出,融合樂聲、笑聲、及掌聲貫穿全場。二○○六年的到訪震撼全場,今年再度訪台,將為國人帶來全新表演,共同享受「玩」音樂的樂趣!(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音樂新訊 2007 Taiwan Connection 音樂節

成立自己的樂團 胡乃元找到「想要的聲音」

「我們從零開始到成立自己的樂團,一步一步走得不算快速,卻更接近我們想要的聲音。」比利時伊利莎白皇后小提琴大賽首獎小提琴家胡乃元,與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嚴長壽兩人一手催生創立的音樂組織Taiwan Connection,今年已進入第四年。經過四年的努力,音樂總監胡乃元心有所感地宣佈︰「Taiwan Connection 有自己的專屬樂團了」 「2007 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除了有二十二人編制的TC絃樂團首度亮相外,更邀請國內外樂壇的優秀獨奏家,如︰國台交首席薛志璋(也是TC樂團的首席),還有國際鋼琴家Robert Levin和他的妻子、傑出鋼琴家莊雅斐,由指揮家鄭明勳指定擔任韓國漢城首爾愛樂中提琴首席的黃鴻偉,旅居加拿大Borealis絃樂四重奏的大提琴家陳世霖,以及TC樂迷熟悉的中提琴家李捷琦。今年新加入的小提琴家林佳妃、大提琴家歐陽伶宜等,也都將在今年的音樂節一展身手。巡演的兩套曲目中,包含的內容從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孟德爾頌的《鋼琴小提琴協奏曲》,到柴科夫斯基寫給絃樂團的《C大調小夜曲》等,以優美的音樂為主題,讓樂迷細細品嚐!(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音樂新訊 孿生姐妹四手同心 雙鋼琴中黑白歡舞

NSO與拉菲特二重奏 漫舞彩繪音符

來自相同的母體,有著相似的臉龐,琴鍵上的黑白對應著妳我,四手共同敲擊的琴槌舞了出彩繪音符。 在雙鋼琴的世界裡,有什麼樣的組合能夠比孿生姐妹的默契更為自然天成?來自法國的拉菲特二重奏(Duo Lafitte),多年來致力於雙鋼琴的演奏與拓展。以獨特的舞台風格及透亮的音色贏得掌聲,特別的是,她們無論在演奏上的對抗、對話或並置,皆顯示完美的契合度。超過三十年的演奏生涯,七千多首曲目的累積中也包含了委託創作及自行改編的樂曲,早已風靡各地。她們將與NSO共譜奇妙的四手黑白舞。 這次擔任指揮是曾榮獲「文化騎士勳章」及「柏林評論家獎」,目前為羅馬尼亞廣播管絃樂團首席指揮的赫里亞.安德列斯庫(Horia Andresscu),他不僅被指揮大師傑利畢達克讚譽為「是一位能釐清我們心中對音樂的迷惑的指揮」,更被《維也納時報》稱為「充滿氣質的指揮,能幻化出奇妙的氛圍」。大師與NSO的合作,將盡獻甘美朗的異國情調、音樂中的展覽會之畫,以及浦朗克的雙鋼琴之美。(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音樂 學術研討會與音樂會同步呈現

聽台灣的聲音 看全部的馬水龍

甫獲行政院文化獎的作曲家馬水龍,可說是台灣重量級的作曲家,一曲《梆笛協奏曲》聞名海內外。耕耘音樂四十多年的他,質量均佳,說是「台灣的聲音」絕不為過。本月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將為馬水龍舉辦精采樂展,並搭配「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讓國人深入了解這位「台灣的音樂之光」。

文字|李秋玫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音樂 在黑盒子裡 與樂迷促膝談「音」

魏樂富鋼琴獨奏 重現作曲家的細膩優雅

聚光燈下的演奏者形單影隻,陰暗的四週佈滿瞪大的眼睛,延伸而上的樓層高不可攀,角落裡的人望著台上的黑白遙不可及。 在樂器領域中,除了鋼琴,沒有其他樂器能夠提供如此豐富的和聲和多變的表現力。尤其在經過外型的擴大和機械功能的改變之後,技巧和彈性變得更加精巧與寬廣。一般獨奏樂器少有獨自一人演完整場音樂會,但鋼琴獨奏會卻俯拾皆是而不令人生厭,也就不足為奇。然而隨著舞台的擴張、音效的精進,為了將音符清楚傳遞千人座位的每隻耳朵,演奏家無不使出混身解數,卯足全力來擴張音量、強力揮灑,殊不知在浮誇矯飾下,早已扼殺內蘊,盡失細緻本質。 演奏與聆賞之間的拋接,是超越言語的親暱對話,聽眾所給予的回應,往往是演奏者深刻的力量。而音樂家擷取生活中的自然情感而創作的樂曲,終究要回歸於自然的再現與詮釋。造就不少音樂人才,在台灣負有盛名的鋼琴家魏樂富,為重現作曲家的優雅品味,捨棄了音樂廳的大排場。於獨奏會舉辦的同時,也帶領著大家作深刻的反思。在實驗劇場中讓聽眾們享受舒伯特、拉威爾、德布西、舒曼以及布拉姆斯抒情且浪漫的情懷,且用鋼琴的樂音,與樂迷們促膝長談。

文字|李秋玫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音樂 跨年必嚐的「史特勞斯」饗宴

NSO《蝙蝠》 讓圓舞曲陪你倒數計時

跨年了,音樂界的頭號盛事便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這個以史特勞斯家族作品為主的演出,已成為樂迷們一年一度的引頸期盼!然而在這二○○七年的最後一天,狂歡、倒數之外,您還有另一項選擇,搶先感受圓舞曲的氣息,優雅、愉悅地度過這最後的時刻。 音樂史上譜寫最多歡笑音樂的,就是圓舞曲之王小約翰.史特勞斯,而《蝙蝠》是他輕歌劇作品中的經典之一,堪稱生涯中的最佳傑作。「一切其實只是一瓶香檳惹的禍!」全劇活潑又逗趣的場景,常令觀眾笑聲不斷,光鮮又華麗的外表下,盡是見不得光的醜聞。在歡樂與輕快的旋律下,圓舞曲的風格仍舊巧妙融入其中,插科打諢之外,仍保有音樂的美感,這正是這部歌劇歷久彌新,受人喜愛的重要關鍵。 繼去年NSO推出的「跨新年輕歌劇」《風流寡婦》引起樂迷們熱烈回響後,今年再度推出小約翰.史特勞斯的絕妙好戲《蝙蝠》,特邀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常任指揮邱君強、導演佩塔.慕勒及歌劇演唱好手們齊聚一堂,演出這場華麗的喜歌劇。不如卸下今年沉重的煩悶與憂慮,隨著曼妙的華爾滋翩翩起舞,共同與NSO團員們一起舉杯,為新來的一年祝賀!

文字|李秋玫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戲曲 義大利即興喜劇 變身胡撇仔戲

《威尼斯雙胞案》 搖滾歌仔戲很反叛

身世體質都相似的義大利即興喜劇與台灣歌仔戲,這回真的要在舞台上來個「雙胞胎大團圓」了!春風歌劇團新作《威尼斯雙胞案》改編高多尼知名劇作,完全給它「胡撇仔化」,除了角色設定對比強烈,還用搖滾曲風重編七字調與都馬調,讓你看見新胡撇仔戲的自由奔放。

文字|廖俊逞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舞蹈

女人與狼 後現代的身體童話

三十舞蹈劇場《紅帽.紅衣.紅舞鞋》

十八年來首次回台發表《紅帽.紅衣.紅舞鞋》,旅美編舞家余承婕拿出一身融會東西方身體的功力,與三十舞蹈劇場合作,編作這齣拆解童話符碼的作品。她在創作手稿寫道:「衣服、鞋子、帽子不過是角色扮演的外在符號。」余承婕敏銳地尋找,符號秩序外的身體和性別關係將是何種風味?

文字|周倩漪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