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王國》藉由音樂這個最沒有確實形象、最直接深入人心的藝術,帶出了一種對夢想的嚮往及再生。(台灣絃樂團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跨時又跨界 一趟超越想像的魔幻旅程

台灣絃樂團《消失的王國》

台灣絃樂團這次的新作不僅將不同的藝術種類相結合,還將音樂、圖像、影像、故宮字畫及東西方古老的圖騰與現代相輝映,可謂兼具「共時性」與「歷時性」,「跨界」組合得淋漓盡致。

台灣絃樂團這次的新作不僅將不同的藝術種類相結合,還將音樂、圖像、影像、故宮字畫及東西方古老的圖騰與現代相輝映,可謂兼具「共時性」與「歷時性」,「跨界」組合得淋漓盡致。

魔幻史詩音樂劇場《消失的王國》

2/23    7:30pm 

2/24    2:30pm 

台北國家戲劇院

INFO  02-23694802

一個古老的、遙遠的、疆域不明國度,描述神話中高原之海的國度西藏、戈壁沙漠中消失的樓蘭,或者聖經故事中的希伯來以色列王國,還是今日石油高漲下,身陷政治角力中的國家?自稱不排除古老到摩登,喜歡稀奇古怪題材的台灣絃樂團駐團作曲家彭靖,在《消失的王國》裡的作曲和製作堪稱是具歷史的,但卻又是一齣現代的製作!這一次嘗試跨領域、新型態的創作,結合了音樂、影像、文字與視覺上的創新,以探索、解構、統合的精神,取材各民族、時代、地域的音樂及古文化歷史、寓言、符號的元素,注入在藝術創作中,試圖打造如史詩般的魔幻音樂戲劇。

跨時間縱深與藝術領域的奇妙製作

一如劇名,「消失」的蹤跡在整部作品處處可見,從沒有演員的音樂劇場、影像流動意象,到導演概念裡表現文化、精神價值等的消失、消失的情緒與過程、表現曾經存在過的美好文化、音樂、人心中的自我王國、自我消失的這些想法,消失似乎代表著灰飛煙滅,然而作品中想要傳達的卻不是結束,而是藉由音樂這個最沒有確實形象、最直接深入人心的藝術,帶出了一種對夢想的嚮往及再生。

從十九世紀開始,華格納「整體藝術」的理念,到如今以不同的藝術領域相互撞擊的「跨界」合作,近兩百年來人們追求突破與創新的野心仍舊不見疲乏。在最近常見的東西方音樂、傳統與現代、戲劇與戲曲等合作蓬勃的景象下,不禁令人疑惑,還有什麼樣的元素能融入表演,能勝於以往的創意,更令人耳目一新?而台灣絃樂團這次的新作不僅將不同的藝術種類相結合,還將音樂、圖像、影像、故宮字畫及東西方古老的圖騰與現代相輝映,可謂兼具「共時性」與「歷時性」,「跨界」組合得淋漓盡致。

一般來說,台灣絃樂團給外界的印象,傾向演奏巴洛克或古典時期等的音樂,而這次的製作,或許乍看之下會讓人認為與以往演奏形象無關,但節目中加入現場即時影像的投影,例如指揮者影像、演奏者手部特寫,利用數台小型攝影機捕捉指揮者及演奏者不同角度的畫面,在常見投影幕之外,舞台裝置、樂手群身上、觀眾席上等都是投影的對象。這種交叉與交疊的多層次手法,突顯樂團與「時間空間」的關聯可能性、舞台上真實的樂手與影像中的樂手,現場演奏出的音符與過去預錄好的音符,互相對話等實驗,除了作曲家彭靖認為「也許會充滿消失與再生之間的辯證反思」之外,巴洛克音樂複調的多重線條及空間感,在這裡同樣地顯現出來。而組曲的表現方式互相連結,卻各自獨立,也正是巴洛克時期當時重要的器樂形式。

多元線條的音樂劇場展現

純粹的音樂創作除了全新的組曲外,彭靖並取材自中世紀古樂、系列音樂、電子音樂、東方民俗音樂,由引導動機貫穿不同作曲技法,並融合東西音樂元素,可謂全方位囊括。當然,彭靖在樂團編制上也做了突破,並提出「新的總體藝術」概念,讓音樂與劇場互為主副線條,因此他認為:「在創作上,並非只從音樂出發,只要導演幫忙給予劇場的形式外衣,而是將整體架構,包括空間、影像、或是文字,各個劇場元素與音樂的對話可能性,都提供構想,希望屆時能夠結合現場演奏、電子音樂、舞台、燈光,與看不見的內在架構互相呼應。」對於這樣的構想,導演符宏征也呼應:「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遇到衝突性很高的元素,比方說生活中,室內室外音響的多聲交錯,主線條與副線條的概念,兩者互相穿梭,衝突並置。」因此觀眾不只會聽到不同於一般音樂會的質感,也可以透過音樂,重新去感受到周邊舞台裝置及影像燈光。

不同的素材的添加與削弱間,挑戰彼此間的衝突與統合,是相輔相成或互為阻礙?值得拭目以待!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