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長號樂手的炫麗競技
音樂新訊

長號樂手的炫麗競技

NSO銅管名家音樂會

四把長號能變化出多少表情?NSO銅管名家音樂會上,四位神乎其技的長號獨奏家秀給你看!來自美國的「Four of a Kind」長號四重奏與NSO銅管聲部共同演出兩場音樂會,第一場推出多首當代作曲家的長號協奏曲,第二場則展現巴赫、海頓、孟德爾頌等作曲家古典的四重奏曲目。 管樂合奏團可以說是本世紀才開始風行的一種演奏型態,這種集合眾多管樂器所成的樂團,源自於一七六三年由普魯士軍團樂隊的樂器編制,近年來則有許多管樂演奏家組成較為自由的編制型態,形成新的音響效果,管樂的演出風格也愈來愈多元開濶。 「Four of a Kind」長號四重奏由四位出色的長號樂手組成,團長阿雷希現為紐約愛樂管絃樂團首席長號,赫曼是一位活躍的室內樂音樂家,羅倫斯為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長號首席,波林杰則於一九八六年應費城管絃樂團音樂總監慕提之邀入團,除了每年參與百餘場音樂會外,還忙於錄音與國際巡迴演出。原本在不同樂團各據山頭的演奏家,同台競技,樂迷可望一飽耳福。(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戲劇新訊 愛樂劇工廠中文音樂劇

《天堂王國》呼應紛亂時局

法國音樂劇《鐘樓怪人》脫離百老匯模式,開創出法式觀點的音樂劇,反觀國內,如何製作出屬於本土風格的音樂劇?立志拓展中文音樂劇新局的台北愛樂劇工廠,繼令人驚艷的初試啼聲之作《魔笛狂想》後,藝術總監杜黑再度傾全力製作,全新中文音樂劇《天堂王國》,大幅改寫英國作曲家蘇利文喜歌劇The Mikado,由新生代導演、執導表坊《威尼斯雙胞案》嶄露頭角的鍾欣志編導,並集結金馬獎服裝設計賴蔚炅、作曲家高大偉,電視劇場雙棲演員那維勳,以及台北愛樂當家指揮鄭立彬領軍演出。 《天堂王國》劇情發生在位於世界邊緣的「天堂島」,這座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島國,在南方出現了一個強大的卡斯國後,島上秩序開始紊亂。卡斯國領土龐大、武力雄厚,一心想併吞天堂島作為人民旅遊的度假聖地。天堂島的國王,始終不願向卡斯國臣服,卡斯國失去了耐心,計畫以武力佔領。為了國家存亡,天皇老下了兩項重大的決定。全劇雖以寓言手法,強烈呼應台灣紛亂的時局,劇末仍有溫情觀照,提供觀眾擁抱未來的夢想和期待。(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音樂

簡文彬用音樂造訪《森林裡的秘密》

NSO「永遠的童話—遇見幾米」音樂會

NSO音樂總監簡文彬在幾米的作品中找到失落己久的赤子之心,他就和所有喜歡幾米的讀者一樣,深受幾米繪本感動,於是,有了「永遠的童話遇見幾米」音樂會。他邀來劇場導演黎煥雄,以及舞台設計王孟超、京劇演員朱陸豪等,合力將幾米的繪本世界化為指揮棒下的音符。

文字|廖俊逞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達人推薦

雖被歸為舞蹈,聲動劇場的音樂更吸引人

本月份有兩齣歌舞劇值得一探。新編戲曲《三個人兒兩盞燈》以深宮閨愁的抒情詩篇,發展出當下熱門的女性情誼主題。國光的新生代紮實演員,加上導演李小平的風格調度,劇力可期。加拿大製的音樂劇《鐘樓怪人》的CD和DVD早已在台上市。舞台並不繁複,卻憑著一首比一首動聽的歌曲,及深具當代意識的詞意,讓通常不買音樂劇的帳的法國觀眾心悅誠服。觀眾若只熟悉小說或迪士尼卡通,應會有不少驚喜。 聲動劇場的《天亮之前》雖被歸為舞蹈或肢體劇場,其實音樂才是他們最迷人的地方。各種古怪的樂器加上原始風味的吟唱,非常適合紅樓劇場的溫暖氣氛,讓人看完不掏腰包買他們的新專輯也難。這次演出加入了更多不同元素,很吸引人。 另外我想推薦兩個「2團」。雲門2團招收到多數新生代的傑出舞者,恐怕會讓其他年輕舞團妒羨不已。去年的《春鬥》十分細膩而精采,布拉瑞揚尤其具有世界級大將之風。今年當然更令人期待啦!優劇場團員自力創作的《U2觀點》,呈現和其他小劇場相當不同的能量和質地。想嘗試實驗作品的觀眾,應是不錯的選擇。

文字|鴻鴻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舞蹈新訊

敦煌藝術劇院 重現唐代樂舞神韻

成立於一九六一年的甘肅敦煌藝術劇院,長年來堅持深入生活,創編了大量豐富多彩、風格獨特的音樂、舞蹈(劇)節目,此次來台將演出《絲路花雨》與《敦煌樂舞》。 編作《絲路花雨》時,編導、作曲、舞美與主要演員曾先後九次到敦煌莫高窟觀摩壁畫、翻閱典籍。以中國唐代絲綢之路為背景,以反映中外人民友誼為內容,同時將敦煌壁畫搬上舞台,轉換為主要舞蹈語彙的大型民族舞劇。 《敦煌樂舞》則是源於本世紀轟動世界的考古發現「敦煌遺畫」中唯一的一份樂譜的忠實解譯與表演。原件現存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這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唐代樂譜,也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古老的歌舞音樂語言。著名敦煌學者席臻貫先生,花了十年研究唐代舞譜和樂器法,將三十五首古譜成功解譯,由甘肅敦煌藝術劇院將沉睡了千年的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敦煌樂舞》再現。(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戲劇新訊

在《NEVERLAND》尋找希望之國!

在日本作家村上龍的作品中,常曝露日本快速現代化以及高壓社會體制下,青年所產生的種種不適症狀,諸如暴力、棄學、隱居、援交等問題,而根據調查,在台灣也有比例相當高的一群畢業生,離開校園後不想就業。這令人憂心的現象背後,究竟代表著時下年輕人抗壓性比較低,以逃避代替面對?還是這個社會無法為他們提供出口? 由北藝大戲劇系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所組成的「野墨坊」,將以童話《彼得潘》構思而成的《NEVERLAND》,講述一個英雄消失、傳奇不再的島嶼,年輕人尋找「希望之國」的故事。導演王世偉說,戲裡呈現的是大社會的縮影,NEVERLAND是每個人心中童真、孩子氣的象徵,對於他們這一群活在安逸年代的六年級生,如何活出自己的信仰,在理想與現實的傾軋間自處,戲中將藉由角色吐露心聲。(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達人推薦

台灣樂壇兩大才子指揮馬勒,萬不能錯過!

台灣樂壇兩大才子指揮NSO的馬勒,是萬不能錯過的節目。呂紹嘉具有一種宛如解謎般的剖析力,加上操縱裕如的鋪陳手法,由他詮釋極度深沈的馬勒第九,無疑是百年難逢的天作之合。簡文彬隨後指揮未完成的馬勒第十,恰是極好的對照組,搭配新秀林玟君的帕格尼尼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亦有聽頭。 銅管五重奏由最豪爽的五種樂器組成,又發源在粗獷的北美,無疑是近代最陽光的音樂表演。加拿大銅管五重奏又以百變面孔和詼諧搞笑、精緻緊密的合奏贏得舉世喜愛,此次帶來古典和爵士曲目,建議「年後緊張症候群」的上班族欣賞。另一個已經紅火的跨界巨星陳美,不必我多介紹。在此帶上一筆是因為,這類演奏家中,她是少數鎮得住樂評人的練家子,又有天生舞台表演才華,紅得合乎天理。 雖然只有一水之隔,法式和英式音樂劇氣質極大不同。總的來說,法國人的想像力稍微比英國人脫框,浪漫的民族性使音樂顯得更華麗而濃豔,更接近從戲劇衍生的「幻想曲」。無論如何,我認為本劇是音樂劇迷不容錯過的法系代表作。最後,國光劇團創新之作《三個人兒兩盞燈》、雲門重演《紅樓夢》也會是我的必賞節目。

文字|楊忠衡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戲劇新訊 打鼓優人的另一種劇場演出

《U2觀點—創作二號》呈現三段故事

「U2」是高知名度表演團體「優人神鼓」的次團體,讓劇團裡的青年藝術家每年有展現個人風格的次舞台。今年推出創作二號團員秀妹的《追憶似水》,以實驗電音加上原住民的吟唱,獨立呈現出她的生命歷程;另一支作品,伊苞的第一本書《老鷹再見》,記載著在藏西雲腳的心情點滴,由梁菲倚編導成同名短作,以讀劇搭配著藏西風光的影像,訴說著「離家」、「想家」、「部落故事」的點滴。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導演組的阿海(張藝生),在看過文.溫德斯的《慾望之翼》後 ,便開始注意到編劇彼得‧漢克(Peter Handke),他在創作時多採實驗的手法,以政治、孤獨、不安等面向切入現實生活的核心,語言是他寫作的中心主題以及寫作動力。這次選用彼得‧漢克的劇本《大人與小孩》,卻是一齣無言劇,對於語言伴隨而來的權力與暴力,有著很大的張力。阿海將沒有台詞的劇本,做了一些修正,首先劇名改成《Follow you? Follow me?》,因應演員吳忠良的肢體與謝明志的西塔琴,讓彼得‧漢克有了一個嶄新的面貌。(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音樂新訊

迪迪‧傑克森的鋼琴「無影手」

古典與爵士雙修的爵士鋼琴家迪迪‧傑克森,是第一位成功打入國際市場並活躍於紐約爵士樂界的華裔樂手,也是少數獲得帝王鋼琴貝森朵芙贊助的音樂家。他的音樂偏向前衛風格,帶打擊樂式的彈奏法更被台灣樂迷稱為「無影手」,常有不可預期的驚奇。對迪迪‧傑克森而言,爵士樂最根本的要件,就是保持開放的心,勇於「冒險」。 首次來台,為台灣聽眾帶來多首爵士名曲及緬懷九一一事件的最新作品《紐約組曲》,這支創作如史詩般,結合古典與爵士背景,被譽為「迪迪‧傑克森有史以來最棒的爵士音樂作品」。和台灣知名爵士小提琴手謝啟彬同台搭檔,兩位背景相似的音樂家,同樣擁有炫目的技巧與把玩節奏的高超功力,相信能帶給爵士迷前所未有的聽覺驚豔。〈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音樂新訊 具現老莊哲思的音樂美學

潘皇龍花甲回顧樂展

一頭耀眼白髮,已屆花甲之年的台灣作曲家潘皇龍,創作力仍然十分旺盛,誓志要讓台灣的聲音,在國際樂壇大鳴大放。兩度獲頒國家文藝獎,作品屢獲國際知名樂團青睞演出,去年大陸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評選的「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台灣作曲家中,就以潘皇龍的《所以一到了晚上》、已故作曲家史惟亮名作《琵琶行》上榜。 潘皇龍自承,老莊哲學思想常引發他在美學思想上的探索,而「中國文字的獨特結構」更啟發了他追求「音色張力」與「音響典型」的具體實踐。像是《五行生剋 II》一曲將陰陽剛柔的原理運用在樂曲結構上,便始於周易卜卦、五行相生相剋的啟示。這次「潘皇龍管絃樂花甲回顧展」是國家交響樂團第一次全場演出台灣作曲家的管絃樂作品,由馬帝亞斯‧黑爾曼〈Matthias Hermann〉指揮,潘皇龍的夫人林玉卿擔任女高音,曲目除《五行生剋 II》外,尚有以陸游詩作〈西山村行〉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為意境的《蓬萊》,以及《禮運大同管絃樂協奏曲》等。〈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音樂新訊 十方樂集今年第一「擊」

敲東西!中英混血擊樂盛會

東西交「擊」!台北與倫敦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十方樂集二○○五年第一檔年度製作「敲東西!中英擊樂之夜」,由十方樂集團長徐伯年與英國作曲家傑洛恩˙史必克(Jeroen Speak)共同策劃,台灣方面將演出作曲家潘皇龍的《圖騰與禁忌》、鍾耀光《吸積盤》,以及李子聲特別為這場音樂會量身打造的擊樂與琵琶合奏曲《色 IV》;英國方面的曲目則將在台灣首演現代樂壇重量級作曲家,同時也是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創辦者的邁可˙斐尼西(Michael Finnissy )的擊樂獨奏曲《烽堠》Hinomi、克里斯˙丹契(Chris Dench)的《幾何之外》Beyond status geometry,以及傑洛恩˙史必克的《鼓塔》GU TA。 「敲東西!中英擊樂之夜」有許多新鮮嚐試,像《圖騰與禁忌》大量運用中國傳統樂器,以及西方的創作技巧,呈現出東西交「擊」的樂章,而鍾耀光為十方樂集譜寫的《吸積盤》模擬黑洞漩渦,技巧絢麗,並以音樂劇場形式呈現,視聽效果十足;李子聲將中國的琵琶融入擊樂也是一項新鮮挑戰。史必克的《鼓塔》則是獻給台灣的禮物。〈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常客推薦

DV8讓觀者的身體有「痛的知覺」

我第一次看到DV8是在大學時,曾經舉辦過一次暴力美學影展裡,而與會的蔣勳老師提供DV8的舞蹈影片《黑白人的死亡夢》Dead Dreams of Monochrome Men。在片段中我們看到了在黑白影片中,舞者使盡全力的想要攀上一座高牆,其實在看這些影片時,都讓我感覺渾身極度的不安和不耐煩,充分地讓觀者的身體有「痛的知覺」。 成立於一九八六年的DV8處於一個舞蹈語彙亟待曙光的年代,當日本舞踏、德國舞蹈劇場、或是美國的後現代舞呈現成熟的面貌時,DV8則開始往內在的自我意義探求,讓其發展在肢體的語彙上,所謂肢體劇場(Physical theatre)出現了。DV8建立在不滿足現有的舞蹈語彙,尋求對於自我本身有意義的身體語彙,透過劇場的演出或是舞蹈影片的呈現,而能與觀者產生強烈的連結。Just for Show是Lloyd Newson在幾年前復出作品《生活的代價》The Cost of Living之後即將發表的最新作品,能親身夠感受肢體劇場的強大能量,絕不能錯過。

文字|劉寅生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音樂

災後的春天,以音樂「復活」

第三屆新竹之春音樂節

二○○五年的「新竹之春音樂節」將以「春天˙復活」為主題,見證新竹災後重生的奇蹟。今年除了邀請指揮家呂紹嘉、鋼琴家陳毓襄再度登台外,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服知名的客家歌手陳永淘「復出」,演出他為峨眉湖編寫的音樂劇《河婆》,希望喚起大家的對土地環境的重視。

文字|莊珮瑤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音樂 這首曲子所有音樂家都怕

鋼琴家陳必先挑戰巴赫《賦格的藝術》

鋼琴家陳必先近年用心於巴赫與現代音樂作品,三月的兩場音樂會剛好展現她這兩方面的努力成果:一場她將演出超高難度的巴赫《賦格的藝術》,這首曲子聽說沒幾個音樂家敢彈;另一場則首度在國內演出華人現代音樂家作品,將為作曲家盧炎與李子聲的新作進行世界首演。

文字|廖俊逞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