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的春天,以音樂「復活」
第三屆新竹之春音樂節二○○五年的「新竹之春音樂節」將以「春天˙復活」為主題,見證新竹災後重生的奇蹟。今年除了邀請指揮家呂紹嘉、鋼琴家陳毓襄再度登台外,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服知名的客家歌手陳永淘「復出」,演出他為峨眉湖編寫的音樂劇《河婆》,希望喚起大家的對土地環境的重視。
二○○五年的「新竹之春音樂節」將以「春天˙復活」為主題,見證新竹災後重生的奇蹟。今年除了邀請指揮家呂紹嘉、鋼琴家陳毓襄再度登台外,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服知名的客家歌手陳永淘「復出」,演出他為峨眉湖編寫的音樂劇《河婆》,希望喚起大家的對土地環境的重視。
若說年輕旅人系列所安排的曲目是溫暖而明亮的,馬勒系列六「深沉的永恆」所演出的第九號交響曲,則展現馬勒性格中陰暗沉鬱的一面。指揮家呂紹嘉將以何種面貌,捕捉馬勒的躁鬱之心,值得「進階」馬勒迷進場聆聽。
鋼琴家陳必先近年用心於巴赫與現代音樂作品,三月的兩場音樂會剛好展現她這兩方面的努力成果:一場她將演出超高難度的巴赫《賦格的藝術》,這首曲子聽說沒幾個音樂家敢彈;另一場則首度在國內演出華人現代音樂家作品,將為作曲家盧炎與李子聲的新作進行世界首演。
動聽的歌曲與熱力四射的舞蹈構成了這齣音樂劇的最大特色,也因為舞蹈的分量頗重,舞台不像《歌劇魅影》充滿戲劇性,但是十八公尺半的大佈景,移動的碩大石塊、懸吊的聖母院大鐘,也增加了可看度。
《淘氣神仙夢之神》是捷克劇作家Helena Slavikova-Rabarova筆下的中國民間神話,這次的製作中,編劇與音樂設計來自台灣;舞台、燈光、服裝造型來自香港;木偶設計操作與舞蹈來自廣東,國家一級操偶師擔綱;三方特色相互融合的結果是中國童話變得不一樣了。
《通通不許動!》是國內首度嘗試將「推理劇」搬上兒童舞台,如果兒童劇團認為,《魔戒》、《哈利波特》、《名偵探柯南》這麼受小朋友歡迎,可見小朋友很能接受「倒敘推理」的偵探故事,於是決定大膽挑戰小朋友們的推理功力。
被戲迷們暱稱「茅茅」的越劇小生茅威濤,又將帶著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訪台了!有著如歌仔戲天王「楊麗花」地位的茅威濤,這次帶來膾炙人口的劇碼《陸遊與唐琬》,這齣浪漫的愛情悲劇,將在茅威濤手中演出怎樣的催淚效果呢?
去年完成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演出及比利時與西班牙國際默劇節表演的上默劇團,今年以《山海經》這部中國最早的人文地理誌為藍本創作了《山海經巫人演義》。這次,上默劇團將以「代面戲劇」的形式呈現《山海經巫人演義》,全部為創作面具,深入轉化與扮演的表演藝術。 劇情從最簡易的行走開始,在安靜寧謐的氛圍中,巫人由各個方向,進入不同的中陰歷境,遇見各珍禽異獸,奇人或非人。(田國平)
如果你喜歡《舞動世紀》那樣大陣仗美感的現代芭蕾,應該也會喜歡貝嘉。我以為貝嘉的音樂品味猶勝舞蹈,別光盯著《波麗露》,另支舞碼採用的可是比利時歌手Brel的名曲呢。 漢唐樂府重演《新荔鏡記》,細膩的南管搭配精準的優雅舞姿,款款道來「陳三五娘」的曲折愛情,已是難得饗宴。演出地點選在北宜路上的「食養文化」──他們開發的精緻美食不讓於懷石料理,更是風雅無量。 為求劇團的永續生機,栽培新血至關緊要。莎妹推出七年級新銳的《e . Play . XD》,經過「名牌」欽點製作,特別值得期待。 兒童劇除了如果的大戲,小茶壺的《大大關刀小小孩》則開出台灣文學與兒童劇場結合的新徑。三峽白雞的上一個大新聞是十年前的土石流,陳雨航的小說〈去白雞彼日〉若能在劇場裡獲得新生,應該也是可喜的大事。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去年推出的演出「2004年點子鞋」舞展,成功地提供年輕編舞者的作品演出機會,受到很高評價。為了讓國內年輕芭蕾創作者能有創作與展演機會,今年高雄城市芭蕾舞團將再次推出五位年輕編舞者創作的「2005點子鞋」舞展,到台南、高雄、台北三地巡迴演出五場。 參與的年輕編舞者中,陳武康是近年台灣芭蕾界的一顆閃耀明星,曾獲得一九九八年文建會「舞耀大地」創作比賽的金牌獎,這次編作的Proverb旨在探討追求幸福的意義。稻草人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則推出作品《孤獨三昧》。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表演研究所的簡逸程推出UNPASSION,描述活在「當下」的幸福。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舞者編舞蘇威嘉的《一個人一件事》,描述一個人一天的生活。文建會「舞躍大地」編舞金牌獎最新得主周書毅則推出作品《青春時機》。(田國平)
想看的是《The Tweaksters世界巡迴奇幻之旅》,因為我需要更新的創意、更調皮的想像力,來過一個不一樣的二○○五年。 想看的是蘭陽舞蹈團《噶瑪蘭公主》,因為我想要被一個發生在台灣本地的愛情故事感動。 想看瑞士洛桑貝嘉芭蕾舞團《波麗露》,因為我需要更狂野身體張力的視覺刺激,以振奮我中年身體的無力疲怠感。 想看上默劇團的《山海經巫人演義》,因為山海經一直是我腦海中最魔幻的想像文本,我想看看別人的詮釋是怎樣的風景。 想參加《黑盒子講座音樂會:Cats的故鄉倫敦》,我需要在今年全歐火車之旅之前,吸收高單位的藝術維他命。
由─群七級生所組成的朱宗慶打擊樂二團躍動打擊樂團,開春即將發表年度音樂會,這些被外界喻為「草莓族」的擊樂新秀,經過六十多場音樂會的歷練,個個身懷絕技,嶄新年度他們要以更成熟的打擊技巧,證明他們是不搞 kuso(惡搞)的「優質草苺」! 演出曲目《九成宮圖》是頗有難度的曲子,曲中描繪作曲家觀賞清朝畫家袁江所繪《九成宮圖》時,被畫作之美所深深吸引而激發出的靈感,曲子裡不僅僅呈現出西方人接觸東方文物的讚歎與感動,更敍述隨著圖中仙境所引發的一連串聯想,使心境也隨之變動的感性及柔性,對演奏者而言,除了技巧上的鑽研之外,如何深入地揣摩作曲家的心境也需要相當的經驗累積及想像力。(廖俊逞)
三月份的節目非常豐富,首先就管弦樂來說,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是首選。我很不願意湊熱鬧,但是布隆斯泰特和布商大廈確是少數我誠心尊敬的組合。呂紹嘉的每場音樂會都值得用紅筆圈下來備忘,他的演奏紮實而發人深省,有心人不妨比較他和萊比錫的兩個版本孟德爾頌四號交響曲,而老呂的雷斯匹基《羅馬之松》也保證刷亮聽眾耳朵。 作曲家發表會方面,錢南章是絕少數我認為值得一聽的台灣當代作曲家,他的作品兼具樸實內斂的才華與堅實的技術底子,和聽眾間進行一種智性的對話。這次「一棵開花的樹」發表會,我也想聽聽怎麼開法。本土音樂家方面,我推薦「拉縴人」男聲合唱團音樂會和吳天心小提琴獨奏會。拉縴人本是成功高中校友團,這樣的業餘團體如何能經營得這麼好、水準如何維持得這麼高,確是奇蹟,值得觀摩。出身宜蘭的吳天心上次和北市交合作維尼奧夫斯基,雖未成熟但可見潛力,是個傑出新秀。 傳統節目方面,我對亦宛然掌中劇團《驚見虹霓關》和漢唐樂府《新荔鏡記》有相當的期待,這兩個團體都默默為傳統創新做謹慎而前瞻的嚐試,這次亦宛然的跨界幅度將會更大一點。
未滿二十歲,小提琴家吳天心卻早已拿下國際樂壇的重要獎項,繼二○○三史托伯格國際絃樂大賽首獎後,二○○四年她更贏得烏克蘭歐依斯特拉赫國際小提琴大賽三獎。外界給她「天才小提琴家」的封號,她卻明白成功的秘訣無他,唯一能要求的只有自己。她的努力,獲得奇美基金會董事長許文龍大力支持,無限期借出一把一七四三年的威尼斯名琴,使她的演出更添聲色。 吳天心十三歲赴美,受教於茱莉亞音樂院小提琴教母狄蕾(Ms. Dorothy Delay),練就紮實的琴技和詮釋樂曲的功力,十八歲進寇蒂斯音樂院投入俄國小提琴宗師歐依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嫡傳弟子Victor Danchenko門下,接受極嚴格的魔鬼訓練。受業兩脈傳承擦出的火花,使她能自信又細膩的詮釋樂曲。這次音樂會,樂迷將聽見吳天心對琴技的迷戀轉化成內在的聲音,自由而成熟的演繹,讓我們發現一顆綻放光芒的樂壇新星。〈廖俊逞〉
擁有二百五十年傲人歷史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歷任指揮名單列出來,都是嚇人的古典音樂巨擘孟德爾頌、韋伯、舒曼不及備載。雖然在昔日的東德治下顯得沒有其他樂團來得活躍,但在前任音樂總監庫特‧馬殊的帶領下,才找回昔日榮光。睽違台灣三年,現任音樂總監布隆斯泰特將再度帶著該團蒞臨,並將演出經典的孟德爾頌四號交響曲。
錢南章認為席慕蓉的詩,接近自己的心態與曲風,呈現出事物美好的狀態。他選出〈出岫的憂愁〉、〈如歌的行板〉、〈一棵開花的樹〉等二十首作品,集結了席慕蓉從早期膾炙人口的情詩到近年書寫蒙古高原滄桑的作品,切出了四個不同時期的風格,並配合音樂會的進行做了設計,分上下場鋪陳音樂會的高潮。
這次的《驚見虹霓關》,是由「亦宛然掌中劇團」與「白舞寺當代舞團」合作演出,布袋戲偶與真人同台,再加上現代舞台設計與燈光。布袋戲偶跨出彩樓,幻成了舞者戲偶的喜怒哀樂,轉成了舞者的情愫起伏,牽動觀眾的心弦。
演出將從五點開始,讓觀眾提前在黃昏到來,欣賞山色風光,現場也有懸掛在庭院、廂房各式的花燈,鋪陳起「陳三」、「五娘」元宵節相遇時的場景,這時搭配餐前應景甜點元宵,演出《荔鏡記》的序曲。
國寶級相聲大師吳兆南為了使傳統相聲能夠繼續傳承,自一九九九年起依序收了江南、侯冠群、郎祖筠、劉增鍇、劉爾金和樊光耀共六名弟子,並成立「吳兆南相聲劇藝社」,今年一月即將過八十一歲大壽,繼去年八十大壽大戲《吳党所踪》,今年吳大師帶領多才多藝的弟子們,為觀眾帶來《吳雞之談》,將演出四段對口相聲與一段群口相聲。 壓軸的群口相聲〈無雞之談〉由吳兆南、侯冠群、郎祖筠、劉爾金演出。吳兆南表示,他的一生趕上七個雞年,最值得慶賀的是抗戰勝利那年也是雞年,在台下景仰侯寶林的相聲,等又過了三個雞年,才正式向侯先生拜師,一九九三年雞年,侯先生辭世,一晃又是一個雞年,感觸良多,好好演出才能對得起這一連串的回憶。
聞名於國際的華裔小提琴家,繼林昭亮、胡乃元之後,最被看好的當屬曾耿元了。雖然他的知名度不及兩位前輩,但已有不少愛樂發燒友對曾耿元國際級的演奏實力掛保證,稱他在一九九三年參加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大賽的實況錄音碟,精采程度只能用瞠目結舌來形容。 已故小提琴大師謝霖曾在一九八三年,預言曾耿元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小提琴大師」,而他也不負大師期待,除了在國際比賽中屢有傑出表現,曾蒙比利時女王召見外,媒體更封他為「揮舞琴弓的魔術師」。曾耿元台風穩重,技巧純熟,精湛的演出深為各方肯定。身兼長榮交響樂團顧問的他,元月的獨奏會將帶來貝多芬《第三號奏鳴曲》、蕭邦《幻想波蘭舞曲》,浦羅柯菲夫《奏鳴曲》李斯特╱米爾斯坦《第1號梅菲斯特圓舞曲》等曲目。(廖俊逞)
如果不懂馬勒,該如何入門,《年輕旅人之歌》是NSO當家指揮簡文彬的推薦。對於愛情,相信大家都能感同身受,《年輕旅人之歌》一曲就是二十三歲的少年馬勒為愛所苦時的作品,當戀人琵琶別抱時,為愛人心碎,哀嘆、失望與難以言喻的痛苦,藉由創作抒發而出,偉大的作曲家馬勒也有少年維特的煩惱! 馬勒系列之「被遺忘的天使」,還將演出五首《呂克特之歌》和第四號交響曲。《呂克特之歌》堪稱浪漫樂派最後的壓軸大作,充分展現馬勒文學音樂雙修的天才;第四號交響曲則有別於馬勒大多數作品的屬性,在馬勒經歷了第二及第三號交響曲的激越澎湃後,呈現出恬靜、明朗、活潑與喜樂,不只為其第一段交響曲創作時期作結語,也為往後的交響曲內涵作形式與精神上的轉移。(廖俊逞)
元月最叫我吃驚的表演節目,要數十五日的「露絲‧史蘭倩絲卡封琴紀念音樂會」,獨奏家要連演「李斯特第一」、「蕭邦第二」、「柴可夫斯基第一」三首協奏曲,而在此前三天她還有另一場獨奏會演出蕭邦的全套詼諧曲與敘事曲。真讓我們見識老派演奏家的狂熱與虔誠,像舒納貝爾在一九二七年柏林連演七晚,彈完一整套貝多芬奏鳴曲全集。史蘭倩絲卡真是跟台灣觀眾「搏感情」,簡直就像卡拉揚晚年有一次指揮《崔斯坦與伊索笛》,要一輛救護車在歌劇院停車場隨時待命。大陸聞名的二胡演奏家陳軍所訓練的「東方女子樂坊」,勢必會引發年輕一輩的話題風潮,尤其是與「女子十二樂坊」樂迷的網路論戰。管它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君不見陳美金馬獎典禮那小秀艷姿,鋒頭蓋過十二月開演奏會的任何音樂家。相較起來我要推薦匈牙利揚琴家寇帕欽斯基帶來的吉普賽音樂,尤其是與中國揚琴家李庭耀的華山論劍式講座,保證不會有參加完搖頭派對的虛脫空無。北市交的「全場蕭斯塔可維奇」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元月的〈拉德茲基進行曲〉實在多到反高潮,已經變成季節性的固定套餐。 我不知道黛安‧瑞芙會不會被媒體忽略,千禧年過後瑞芙接連獲三座葛萊美獎,可說是在實力顛峰期光臨台北。近來各種融合爵士蔚起,瑞芙堅守「標準爵士」本位,被視為莎拉‧沃恩的接班人。對爵士樂陌生的樂迷,可嘗試上博客來網站試聽其三張專輯的片段,大可開一場十來分鐘的免付費午夜網路私人音樂會。
想要唱好藍調,得要先懂「生死學」?當今爵士樂壇一姐黛安‧瑞芙(Dianne Reeves),多年來鑽研《西藏生死書》,用東方宗教豁達的生命觀,詮釋自由即興的爵士樂,難怪歌曲被她一唱,就特別有「靈魂」! 黛安‧瑞芙被譽為最具比莉‧赫莉黛(Billy Holiday)風範的爵士歌手,她演唱最大特色在於:沙啞低沉嗓音,卻又有溫潤飽滿的質感,歡愉不帶滄桑、細緻中又見感性的音調,更帶出了她獨有的風韻神采。瑞芙的曲風跨界多元,福音音樂、RB、古典音樂、現代流行樂等均是她的強項。 三座葛萊美獎的肯定,黛安‧瑞芙堪稱是二十一世紀的爵士名伶,這次來台演唱,台灣爵士樂迷千呼萬喚始出來。據說她的現場演唱有一種唱片無法捕捉的生命力,如果你有挑剔的藍調神經,不妨現場親身感受。(廖俊逞)
印度的電影年產量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但台灣卻非常罕見,這次的「台灣vs印度影展」,廿八部電影,讓我們得以一窺印度電影的風貌。 以一九五○年代寶萊塢黃金時期大師作品為主的專題「金光熠熠一回眸」,將呈現當時獲選奧斯卡金像獎的《印度之母》,及講述印度歷史的《愛在烽火雲起時》等影片。 《寶萊塢生死戀》是印度影史上不斷被翻拍的題材,自一九三五到二○○一年拍了不下十次。本次「半世紀的寶萊塢生死戀」專題,找到一九五五年拍攝的同名作品,可以透過兩部片觀察印度寶萊塢電影的轉變。 寶萊塢之外,印度還有雖沒有唱歌跳舞、但卻撼動人心的電影。「空靈深邃的世界」專題包含三部薩雅吉‧雷的作品,及兩部現代印度導演作品,從他們的影片可一窺印度女性世界。 而為與寶萊塢對照,「台灣三廳電影與印度寶萊塢」專題也推出在台灣電影工業興盛時頗具代表性的三廳電影,《秋歌》、《心有千千結》、《純純的愛》等。(田國平)
四歲就崛起琴壇,以神童之姿驚艷世人,又在隱逸多年後重返舞台,依然以絕佳琴藝擄獲人心的「鋼琴女神」露絲‧史蘭倩絲卡,八十大壽要在台灣舉行封琴音樂會!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