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維國
-
藝號人物 People 從東方到西方,從黃梅戲到莎劇
導演蔣維國 穿越跨文化的橋樑
在東西方文化間遊走,導演蔣維國始終扮演著橋樑的角色,和東方演員工作,他有意識地運用西方自然主義表演方法,而在西方演員身上,他會刻意引入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程式,讓異質文化豐富劇作內涵、增添戲劇張力。如何成就一個跨文化製作,蔣維國說:「深入一點、尊敬一點,瞭解兩個文化的差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看見台灣當代 ──第三屆台新藝術獎
今年邁入第三屆的「台新藝術獎」, 在台灣儼然已有「藝術金像獎」的重要地位。 何以能在短期間達到如此受業界與社會大眾重視的程度? 曾擔任第二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國際評審 的華裔英籍戲劇學者蔣維國如是說: 「這是一個在華人當代藝術界裡很重要的獎項, 因為它持續而嚴謹,從提名到決審, 參與的人數與討論的總時數之多,都超乎預期。」
-
演出評論 Review
追蹤命案,線索自在劇名中
Amadeus轉換成《莫札特謀殺案》,寄意所在也從音樂神童的命運轉移到天才音樂家的命案。《莫》劇的改編之舉,仿如把合唱改為齊唱,雖令筆者難以苟同,呈現嫉妒在基督教社會的心理機制仍動人心弦。
-
戲劇
失落於天地間的「走影者」
坊間論者一再提到X小姐在「尋找自我」,然而姚一葦寫的是個體喪失記憶的苦楚及其引發的社會焦慮。要說劇中涉及追尋的主題並無不可,不過那是社會衆人在尋找她的自我,而不是她本人在尋找。導演蔣維國邀請觀衆在人群中辨認X小姐的身影,恰如姚一葦請出不同的社會人士確認X小姐的身分。
-
座談會
得其「門」而入?
復興劇團推出的新編戲《羅生門》,嘗試探索跨文化美學、劇場形式融合、意識形態的開發等種種可能,週末傳統戲曲劇評會由這些面向出發, 激盪了「現代京劇如何變化」的討論話題。
-
紀念專輯
當劇作家走入劇場
當劇作家交出劇本的刹那,原本就是他隱身的時刻。但是,他也可以自寫作桌上起身,走進排演場,「忠實」地呈現那早已被他精心雕塑成的「世界」。和劇作家姚一葦在劇場裡重現他自己的作品是個什麼樣的經驗?我們邀請他的夥伴們來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