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
-
焦點專題 Focus PQ舞台演出現場之二
《境內的人:實境展開》 利用虛擬實境帶領觀眾經歷多重現實
「PQ+」單元由 PerformCzech單位協辦,聚焦在強調舞台設計層面的裝置展覽、戲劇、舞作等,並主要展示定居捷克藝術家的作品。其中的虛擬實境(VR)作品《境內的人:實境展開》(Insider: Unwrapping Reality)展現了在VR眼鏡中的空間設計如何與現實的空間產生感官對話。 這個一對一的演出由墨西哥裔藝術家Cristina Maldonado導演,2019年與多位合作夥伴共同構作(Keya Singh、Eva Rosemarijn、Lea Kukovičič),另有演員Isa Juchniewicz, Lamija Čehajić。 演出發生在一個公寓,觀眾抵達後會在玄關等待。表演者帶領我進入室內居家的空間,在一張黑色木桌前坐下,簡單介紹VR眼鏡的原理,拿出一顆藍色的毛線球放在桌上,並讓我戴上一副DIY的眼鏡。距離感因為鏡片被扭曲,表演者請我伸手觸碰毛線球,將它往左推,往右推,最後往她的手中彈過去。這個小動作不知不覺地讓人習慣了在視覺有些錯位的情況下,使用觸覺。戴上真正的VR眼鏡後,在畫面中我看見和桌上一模一樣的藍色毛線球。剛剛還在「外面」世界的毛線球到了虛擬的世界裡面。這個小細節卻深刻影響了觀者對空間的認知,使得眼鏡裡的現實和外部的現實重疊。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超越視聽幻覺 通往虛實邊界
表演藝術結合數位科技已經成為當代劇場創作的先鋒趨勢。無論是「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人工智慧演算等,許多創作者企圖打破時空和肉身的侷限,營造獨一無二的互動或沉浸體驗。然而,除了感官刺激,這類型的作品是否能跨越形式與內容、藝術創作和科技研發的分野,延伸更意味深長的感知思索?《WHIST》中,AE舞團結合舞蹈表演、劇場敘事、數位影像、數據分析,帶領觀眾遊走在意識與潛意識、真實與虛構、實境與虛擬之間的曖昧邊際。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表演藝術碰上影像
視覺的舞台遊戲 身體的現身到消失
舞蹈以身體作為言語意義逃逸之所的空間調度,身體作為唯一「著像」的方式,可說是極其視覺導向的創作形式,但當代編舞家也不甘僅止於此,而嘗試在身體與地面之外,增加一些新的、干擾閱讀身體的面向,而影像就是最早也最常被運用的方式,從玩弄影像低限的的錯視、投影與舞者重複影像的奇幻景觀,到數位科技「上身」塑造的虛擬身體、VR的運用讓觀者幾乎感覺身體已消失科技影像與舞蹈的探戈之舞,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 4D Art 藝術總監
維多.皮倫:科技只是我們用來感動人心的工具
由加拿大4D Art劇團帶來的虛擬實境劇場《諾曼》NORMAN,以舞者、動畫、電影、紀錄片交織,呈現加拿大動畫之父諾曼.麥克賴倫(Norman McLaren)的映畫人生。透過數位科技的多媒體投影,營造了如夢似幻的異境,這樣的創意巧思,背後有怎樣的故事?本刊特地越洋專訪4D Art協同藝術總監維多.皮倫(Victor Pilon),告訴讀者他們如何打造劇場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