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代表團隊
為民族舞尋找在地新風情──雞屎藤新民族舞團
儘管團名取得俚俗而帶幾分野氣,「雞屎藤新民族舞團」骨子裡卻是不折不扣的「府城文青」,由具備藝文背景的年輕行政、創作新血,與舞蹈社起家的藝術總監許春香,聯手將台灣文學、台南庶民史等題材注入民族舞表演,開發了傳統舞蹈類型的表演新風貌,而強烈的在地性也搶進台北藝文一級戰場,也為台南民族舞團拓展出一條可行的創新之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代表團隊
詩文入舞 跳出「非台北」觀點—─廖末喜舞蹈劇場
自一九九○年代創立舞團,廖末喜不只是將舞蹈社轉為舞團的前鋒,以現代舞為主要創作方向,更在民族舞團蔚然成風的台南一枝獨秀;而持續創作不輟的她,在創團廿年之際成立「洄游舞集」,每年邀請年輕編舞家進行主題編創,更闢「舞詩」系列,將多位台灣文學家作品化為舞作,躍動舞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河流 帶來深山裡的物與事
台灣文學中的河流書寫
賽納河對左拉的文學有沒有起過實質作用?台灣作家筆下的河流,對他們而言,意義何在?這對我來說,也像是河流所帶來的「深山裡的東西」,那些我們還無可辨識、無法辨識、不願辨識,卻曾/會在我們記憶中形成認知地圖的種種物事,它們總是靜靜流動,因著河畔的人們如何看待人事、自然環境,而有了微妙卻不可見的轉變。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學篇
文明的香氣vs.土地的芳香
帝國主義帶來的文明香氣如一股魔幻之風,無孔不入滲透了生活在台灣文學的範疇裡,若以這股清香來做世代區分,有兼具漢學與新教育背景,文學創作多從古典漢詩文起家的賴和、楊守愚這樣的世代。再晚幾年,台灣教育令實施,則有四○年代前後大放光彩的日文作家如楊逵、翁鬧、呂赫若、龍瑛宗及張文環等人,幾乎都是這波香氣薰養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