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B 聲響藝術節統籌黃意芝(左起)、文化部代表吳冠儒、董事長彭俊亨、執行長謝翠玉、北藝大音樂學系主任吳思珊、臺中國家歌劇院創意發展組組長謝祥雯合影。
    音樂

    2025 C-LAB 聲響藝術節登場 一場「跨域實踐」展示與聲音哲學的對話

  • 這個秋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條隧道,在幽暗中傾聽身體的聲音,在微光裡尋找回家的路。
    舞蹈

    穿越幽暗尋找光明 TAI身體劇場《最後的隧道》探索身體與土地深層對話

  • 《不便利的便利店》劇照。
    焦點專題 Focus

    粉絲經濟擴大受眾,將「K-content」的魅力最大化

  • 莊梅岩及一群藝術家、原定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演出的製作《我們最快樂》傳出被取消,後來在演藝學院事件爆發後又獲開綠燈,但最終還是取消演出。圖為該製作宣傳海報。
    香港

    名編劇莊梅岩遭母校抽下訪問影片 舊作踩紅線引爆公關危機?

與藝術再近一點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

相關文章 2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建造一座台灣都會的文化長城

    當我們抬起頭、環顧台灣四周,也許我們會突然驚覺,原來台北和其他縣市的距離,也是如此遙遠。各個地方縣市除了需要達成主觀的文化建設目標,還得解決可能有的政治阻力、法令限制和先天環境與發展條件的困境;其文化發展的走向,也和主事者的背景、主觀願望和縣市長的支持與否,息息相關。

    文字|陳品秀、安原良、賴惠娟、傅裕惠
    第106期 / 2001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國際兒童民俗藝術敎育會議的聯想

    大陸、美國、日本可以依賴其強勢的明星地位吸引國際注意,而台灣在文化上得要靠其整合最佳的資源、發揮高度的創造力、展現最佳的演技,才能轉移別人的眼光,進而得到別人的尊重。今年七月十七到二十二日在宜蘭舉辦的國際兒童民俗藝術敎育會議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文字|吳靜吉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