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抬起頭、環顧台灣四周,也許我們會突然驚覺,原來台北和其他縣市的距離,也是如此遙遠。各個地方縣市除了需要達成主觀的文化建設目標,還得解決可能有的政治阻力、法令限制和先天環境與發展條件的困境;其文化發展的走向,也和主事者的背景、主觀願望和縣市長的支持與否,息息相關。
在網絡經濟的連結和自由貿易的影響下,任何都會幾乎都避免不了兼顧「國際性」與「本土性」的文化考量。今年七、八月間由台北市發起舉辦的「亞太文化之都」──包括論壇與文化博覽會等活動,企圖爲台灣都市與國際都會之間的交流,提供一個曝光於國際媒體鎂光燈下的平台。但可惜的是,首先因爲長期以來文化資源不均與近日政治立場異動的因素,造成少數縣市抵制參與這項活動,使得這項都會與都會間平等交流的美事,留下了無解的缺憾;再者,由於其他縣市無法提供對等的活動支援與經費,找不到接替的主辦縣市,以致無法得知下一屆的「亞太文化之都」活動是否能夠延續。
台灣都會間的文化發展差異
其實,台灣每個縣市都會不僅都有朝向國際化邁進的共識,也有爲保存本土化傳統而做的努力;然而,在一次次所謂的國際性活動中,如「亞太文化之都」的「文化博覽會」,究竟留下了什麼樣的國際性交流與影響?同時,繼去年十月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主辦的「亞太傳統藝術論壇」,爲台灣實踐「亞太文化觀點」立下具體先例後,深具開創性眼光的「亞太文化合作會議」,若能進一步實踐亞太國際都會之間的具體交流與合作,當然更能爲台灣文化內涵與行銷,開發出一個更具潛力的視野。可是這樣的一個文化藍圖,究竟能獲得多少政治承諾?僅有東亞一地,就有語言與文化藩籬有待克服,更遑論中亞、東南亞,甚至華人世界間所可能有的隔閡和經濟水準的差別;與歐美各國間的交流相較,短期內台灣各縣市的文化局或文化高層,眞的能在台北市文化局勾勒的願景下,拉近與亞太各國間的距離嗎?當我們抬起頭、環顧台灣四周,也許我們會突然驚覺,原來台北和其他縣市的距離,也是如此遙遠。我們一旦設身處地爲以下幾個縣市文化執行單位考量,更不難發現各個地方縣市除了需要達成主觀的文化建設目標,還得解決可能有的政治阻力、法令限制和先天環境與發展條件的困境;而各縣市文化發展的走向,也和主事者的背景、主觀願望和縣市長的支持與否,息息相關。
宜蘭縣/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
截至目前爲止,宜蘭縣最具成果的文化活動和藝術活動就是「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自一九九六年第一屆至二〇〇一年第五屆(其中一九九八年因爲全國腸病毒肆虐而停辦),累計入園參觀人數已突破二百萬人次,尤其今(二〇〇一年)年的參觀人數,爲歷屆之冠,受邀參與演出的國家遍及五大洲、二十六國和四十四個團隊,參觀人潮更帶動了宜蘭縣旅遊、餐飮、運輸、休憩與農特產等觀光相關產業的活絡及商機。以往文化活動給人的印象是「消耗性的」、「浪費預算的」,但以「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舉辦爲例,不但縣政府沒有編列預算投入該項活動,其門票收入扣除支出後尙有約五千餘萬元的盈餘,樹立了文化活動也能「自給自足、永續經營」的典範。
在以「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基礎下,宜蘭也將此一概念運用於其他文化事務的推動,前者如蘭陽博物館的興建規畫,蘭陽博物館家族的整合、包裝、行銷以及設治紀念林園、舊宜蘭監獄門廳、宜蘭美術館、員山日據時期舊機堡與二結舊穀倉……等歷史建築物的保存與活用。後者如已舉辦兩屆的宜蘭綠色博覽會、三星蔥蒜節、蘇澳冷泉嘉年華會與壯圍哈密瓜節……等。除了一般性的文化推廣、資產保存等文化事務外,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是宜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並成立全國唯一的公立歌仔戲劇團「蘭陽歌仔戲劇團」,例行於每週三晚上七點半在宜蘭演藝廳公演。
以居民向心力克服發展劣勢
以宜蘭現有的文化資源與台北市相比,宜蘭縣的文化預算拮据、表演場地不足,不像台北市除了國家級的國家劇院和音樂廳外,還有台北市社教館等各式表演場地提供各表演團體做不同型態的演出。而宜蘭除宜蘭演藝廳、頭城展演廳和羅東展演廳外,並無其他表演場地。此外,台北佔首都之利,成爲各式交通匯集之處,不論是舉辦或參訪藝文活動,都是演出團隊或是觀衆的第一考量;宜蘭地處「後山」,先天環境不良,再加上北宜公路和濱海公路經常性的大塞車,阻礙了表演團隊演出地點的選擇和觀衆看演出的意願。
若就軟體方面相較,在台北能取得所有的藝文資訊,各類藝文協會組織大多成立於台北,相關的諮詢也比較容易獲得。台北有各大專院校藝術學院的學生,成爲相關藝文活動的基本「客源」,再加上泰半的藝文活動集中於此,耳濡目染之下,也提高了觀衆的參與。不過,宜蘭也有文化事務推動上的優勢;例如宜蘭人對所在地的向心力較強,在舉辦各類活動時,全體動員較容易,再加上辦活動不假外力,較能確保活動品質,並且整體環境的規畫及管理完善,與文化軟、硬體設施搭配,相得益彰。正基於宜蘭人對家鄕的熱愛與忠誠,社區都能積極參與總體營造工作,更是投入於鄕土文化、傳統民俗的保存與推廣。由於每年七、八月間,都會舉辦國際童玩藝術節,未來已著手規劃一座童玩藝術節專屬的活動場地:「童玩公園」。
花蓮縣/結合觀光產業以推廣新花蓮文化意識
曾於「亞太文化合作會議」代表台灣都會致詞的花蓮縣文化局長黃涵穎,專任過七年的公職,轉任花蓮文化中心主任之後,擔任局長至今。雖然原本對文學較有興趣,但因爲她自己是宜蘭人,大學時待過台北,如今在花蓮定居,所以她以三個城市的發展相比,提出她的文化政策觀。台北深具國際都會色彩,文化多元;宜蘭以農業發展爲基礎,居民彼此之間較爲團結;花蓮早期多爲逃犯、移民等背景的居住地,又被慣稱爲「後山」,只要提高花蓮人的文化自信心,便能建立花蓮的文化特色;因此,花蓮文化局以「住在這裡的人」爲族群訴求,提出了「新花蓮文化意識」。
在台北,雖然錢多、人材多,但許多案子都委託所謂的專業人才來作,是否能眞正落實目標,多少令人存疑;而花蓮文化局幾乎所有文化活動的執行都靠自己,可以慢慢累積實力。目前花蓮文化局執行的業務非常廣泛;例如所有基層、鄕鎭藝術活動與地方藝術家的資料建擋,和各類文化節、國際音樂節,與唯一每兩年固定舉辦一次的國際石雕藝術節。
寓教於樂、成果斐然
雖然有許多人質疑文化局爲什麼不選擇原住民文化,基於花蓮縣內七十幾位本土石雕藝術家的創作資產,黃涵穎自認已成功地打出「花蓮國際石雕藝術節」的國際聲譽。從一九九七、一九九九到二〇〇一年的今天,活動參賽人數以等倍成長,今年參賽者更增加到兩百多人,競選十二個得獎名額;幾年下來已經成功地將多位地方藝術家推向世界舞台,而且活動舉辦期間,花蓮縣的觀光人口成長了一倍又多三成,有效地結合了觀光事業,使花蓮成爲如今的藝術觀光城市。
不像宜蘭能夠單靠藝術節賺取經費,「花蓮國際石雕藝術節」採取「以節養節」的作法,並將十一億的收入回歸民間,縣政府則擁有每年的石雕作品。儘管門票收益不大,但「寓教於樂」成果斐然;由於有效地幫助了地方藝文風氣的蓬勃發展,現在許多地方社團及行政單位都想辦藝文活動,甚至包括林務局。
桃園縣/政治角力下的多元文化背景
桃園是一個多元族群的地區,縣內有來自閩南人、客家人,和民國三十八年以後來台的「新居民」,以及外籍人士(外勞);文化局長李清崧表示,這些居民的文化背景,或許可以成爲桃園縣發展的文化特色。
文化局在呂副總統擔任縣長任內,曾經辦過由觀光局主辦的「民藝華會」,也邀請國外團體演出。然而桃園縣議會一直對舉辦大型、國際的活動有意見,認爲這類活動有政治目的,所以常在議會拒絕這類活動的提案與預算。由於縣政府爲民進黨人士主政,而議會多爲國民黨議員所組成,因此常有法案爲了政治因素遭到刪除或杯葛。
推廣產業為主的地方文化節
對於地方文化的發展,除了計畫以皮塘文化(灌漑台地)爲未來的重點,文化局已以縣本身的資源與特色爲發展的重心,例如以桃園盛產的植物與作物,透過小型國際藝術節的舉辦,推廣地方產業。今年因爲全國文藝季停辦,文化局自行規劃了一系列的地方文化節;例如大溪、光復鄕水流洞以竹爲主題的「水文燈文化節」,以及以木器爲主、強調像小型傢具、豆干等生活化呈現的「大溪文化節」等等。同時,針對社區的雞塘、關帝君與大仙翁的祭祀,還有北管的傳承,來營造農村特色,發展建村文化。
桃園地區一年約有三百多場表演,而表演藝術團體以外縣市的團體爲主,傾向選擇平民性的推廣、且不分年齡族群的演出。桃園縣內也有表演團體的扶植計畫,每年透過甄選選拔,而被選上的團體必須爲縣市居民義務演出廿三場。西樂表演在桃園較不熱門,尤其是室內樂形式的節目,幾乎都是免費,以教育推廣爲主要目的;此外,只要縣內民衆 參與縣內文化活動,便可以在所謂的「文化護照」上蓋章,參加抽獎。
新竹市/古今交錯下的科技新都
建城一百二十七週年的新竹市,既是古城,也是一個文化科技城。新竹市文化局在前任局長璩美鳳的任內,曾經提出「文化之都」的簡報;內容之一是以新竹市的博物館群爲基礎,將新竹市發展爲博物館城市。新竹市的公營與民營博物館家總計有廿二間,市長蔡仁堅上任後,即希望將新竹市建造成一座博物館市,將原有的古蹟整建成各種博物館,例如將原來的州廳前廣場,改造爲市民廣場;將日據時代的有樂館改爲影像博物館等等。現任局長曾煥鵬表示,早年的《難忘鳳凰橋》就是在新竹拍攝,是當年相當賣座的電影;而朝向藝術創作規畫的「竹塹玻璃藝術節」,也是新竹市重要的文化資產,因此也有玻璃博物館的成立。.
簡報中的第二部分在於公共藝術的設置,以「風」爲創作的主題,以「風穿越城市」爲構想,規劃出「風動天空」的作品系列。其三爲實踐「在地向國際發聲」的概念,以新竹文化爲基礎,舉辦國際性的研討會與藝術節,甚至日後可以承辦像「亞太文化之都」的活動,來宣示新竹是一個文化城市。
規劃城市環境以推廣區域特色
常民文化中的廟宇也是新竹重要的文化資產,如長和宮、城隍廟等等。新竹一開始是從海邊的發展起,「竹塹」就是平埔道卡斯族語中「靠海」 的意思;當年的先民由新竹外城的道路──也就是竹塹地區上岸,如今的北大街就是當年文明的發展起點,也是昔日的首善之區,一直通到城隍廟,所以目前以修復當年的古路與街景爲主要的文化建設方向。此外,除了修復古蹟之外,建設整建廣場區域──如東門城、州廳廣場等,成爲市民休閒娛樂的地方,開發不同特色的表演:例如州廳廣場的現代舞表演,站前廣場的搖滾樂與東門城的演唱會和街舞等等,也能讓新竹市民了解新竹的發展。
定期舉辦各類節慶
停置十三年的新竹市演藝廳,在蔡仁堅上任後,經過一年修復,開始有表演藝術的演出,例如北管、子弟戲,也有引進大陸的戲曲表演;爲了培養當地戲劇的表演潛力,文化局也舉辦傳統戲劇的研習活動。早年新竹中學合唱團是省賽的常勝軍,新竹市還擁有十二個市立演出團隊,所以新竹也有很好的音樂傳統。
以後爲期一個月的十月城慶,即爲新竹市主要的文化慶典活動;除了有遊街、踩街等國外團隊表演,更希望藉此成爲國際性的嘉年華會,配合經常性的元宵節燈節與端午龍舟競賽等等。新竹市每年都舉辦重大的活動,例如兩年舉辦一次的「竹塹玻璃藝術節」,與電影節交替舉行,每五年爲擴大舉辦一次。因爲新竹市爲科技城,所以鎖定「數位電影」的展演;今年電影節四十部電影中,有九部是全球首映,其中包括日本知名導演北野武的作品《四海兄弟》。
台南市/融合古蹟與新意的文化重鎭
上任兩年、原爲台南成功大學美術史教授的台南市文化局局長蕭瓊瑞表示,台南市以台灣史研究和教改成就聞名,在台南市市長的定位下,台南市爲一座具親水性(近海、台南運河),兼爲科技新城與學術重鎭的文化首都。
蕭瓊瑞認爲,文化局作爲市府內專責的行政單位,地方政治首長必須直接爲文化政策負責,這是身爲府內局的好處之一;不過台南市仍保有台南市藝術中心(原文化中心)作爲獨立運作的展演單位。至於法令條例的制訂與研究,則由文化政策科負責,營造對藝文團體發展的友善環境,使藝文團體立案的手績簡便;另有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從事文化補助業務。由於台南市古蹟數量佔全國的五分之一,今年的門票收入已有160%的成長,故而成立古蹟維護科;因此文化不只是消耗性的投資,而要能成爲一個城市重要的經濟來源。此外文化發展科負責建立藝術家的檔案資料庫,並主管藝術村、公共藝術與傳統藝術事務等。
增進精緻與傳統藝術的對話
以古蹟(空間)、節慶(時間)與產業三者結合,復生傳統產業(工藝、飮食等),配合台南三大節慶:三月迎媽祖、五月拼龍舟、七月做成年禮,與觀光、教育等單位合作進行活動,使民俗節慶優質化,是台南市文化局當前的文史工作方向。同時,藉由大型活動增進精緻與傳統藝術的對話;例如今年結合十五間港廟共同舉辦的「媽祖文化節」,廣邀全國各地藝文團體共同展演,包括台南南聲社、南聲社出身的陳美娥的漢唐樂府、台南民族舞團「藝陣傳奇」與八佾舞……等等。文化局還在赤嵌樓、孔廟、大南門城、安平古堡、陳德聚堂與德記洋行六處古蹟推出「夜間音樂沙龍」,每週定期安排藝文團體展演。古蹟與社區的結合,一方面爲藝術家找到適宜的創作空間,一方面也將文化資產變成文化資財,融入現代人的生活,讓政府與民間資源結合,創造有利的發展條件。
蕭瓊瑞表示,台北市具有國際都會化的特色,在媒體注意與資源分配上均佔優勢,但需注意是否落實跟傳統之間的對話。各地文化單位舉辦串連性的文化活動,其實是創造互動的機會,可以相互指教,但不必交相指責。文化工作需要長期持續地深化經營,無須巧立名目,浪費不必要的資源;像宜蘭也是歷經三、四任縣長的努力,才有如今的童玩節、親水節等知名文化活動的成就與口碑。
高雄市/無頭馬車下的文化困境
據高雄市政府副祕書長姚文智表示,高雄市文化局的籌備是全國最早的,四年多前從吳敦義時代起便開始規劃。由於當時民間藝文團體對相關組織法規的部分內容持反對立場,經過修訂後,如今包括文化局在內的市政府組織編修條例卻卡在市議會之中,礙於高雄市少數黨執政的困境,目前無法有所突破;高雄市至今沒有成立文化局,因而本刊訪問期間,也找不到所謂的文化局長來進行訪問。
由於業務督導的權責關係,姚文智目前對高雄市政推動文化業務方面,常常扮演負責聯繫、協調的角色;承辦相關業務的單位主要爲教育局(四科),另有文化中心管理處、美術館、文化基金會(設有高雄文化獎及藝文活動補助)等直屬教育局的單位。由於姚文智督導的業務範圍還包括工務局,對於高雄市的文化施政,可以站在結合都市計畫與文化空間發展的宏觀角度考量。
以「文化流域」的構想建構藍圖
高雄市政主要的文化工作方向爲整合大型藝文活動與文化休閒資源,以建設「文化流域」爲藍圖,將愛河沿岸的景觀整治,與附近美術、音樂、博物館、電影圖書館、駁二藝術特區等重要文化設施結合,例如愛河觀光船與文化旅遊線的結合。相較於台北市在預算、民間工商贊助與人才方面的優勢,高雄市文化發展的缺點在於展館不足、藝文活動參與人口零散、缺乏地方文化深度與能量,而民間力量的參與仍有待開發。高雄市亟需深耕在地文化特色,未來目標希望爲利用港灣都市與水岸都市空間,發展高雄的文化環境,展現高雄市移民社會、包容性強的特質。例如目前正在籌劃的第一屆國際貨櫃藝術節,便計畫邀請視覺藝術家與表演藝術團體等參與展演,以每年或每兩年的方式持續舉辦。
駁二藝術特區最近獲得文建會藝術村補助計畫的最高額補助(六百萬),日前正式委外公開徵選整建與經營團隊,是未來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示範建設之一。談到文化局長的人選,姚文智則以過來人的心情期待,擔任高雄市文化局長,要有爭取資源、整合資源的能力,並能協助藝文團體增強經營能力,齊力塑造高雄市的城市精神。
(本刊編輯陳品秀、安原良、賴惠娟採訪,傅裕惠寫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