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奇冤報

相關文章 3 篇
  • 盛小雲
    特別企畫 Feature

    面向新觀眾 傳統變時尚 發動老祖宗的柔性政變

    傳統不能不老,但傳統可以不死,把傳統文化當成一座取之不竭的活博物館,傳統便能歷久而彌新。當傳統舞台風光不再,傳統藝術仿如發動柔性政變,一走傳統戲曲的現代化,一是結合傳統元素的現代創新,兵分兩路,從明華園到當代傳奇劇場,從雲門舞集到國光劇團,從漢唐樂府到霹靂布袋戲,塑造了台灣當代藝術既傳統又時尚的經典面貌。

    文字|盧健英、許斌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 新竹之春音樂節向新竹音樂耆老蘇森墉致敬。
    好藝有好報

    音樂 風城的璀燦樂音─第一屆「新竹之春」音樂節

    兩廳院最近面臨十五年來最大的翻修計畫,台北音樂市場正悄悄南移? 最近新竹文化人士結合了產官學與在地媒體,籌辦第一屆的「新竹之春」音樂節,這項號稱「十倍速」的造城計畫,預計以十場音樂會、五場導聆、另有座談及向音樂耆老致敬等活動,邀全台各地「新竹幫」音樂家回老鄉報到,據悉主辦單位將邀李遠哲信心喊話,新竹人團結就是力量,排出的陣容一律是台北規格的高檔貨。 新竹幫有誰?醫師之子呂紹嘉、牧師之子徐頌仁、科學家之子林昭亮(菁英的小孩兒乎都會點什麼「音樂」,一點兒都不誇張)、青壯輩作曲家吳丁連、錢善華都有新竹血統。 首屆音樂節最大特色在於向新竹音樂耆老蘇森墉、楊兆禎致敬。前者高齡八十五,二年前交通大學才以口述歷史的記錄方式將其音樂創作、生平概要等網路化,建構了「蘇森墉音樂館」數位館,為新竹樂風鼎盛的來龍去脈,留下歷史的記錄;大會並將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由子弟兵學生組成的新竹市立混聲合唱團、竹嶺合唱團協助參興,預料場面溫馨感人,深具傳承意味。 此番媲美「布拉格之春」的藝術盛宴,台北NSO難得全團出動,展開多場室內樂及交響曲,其中吳庭毓領軍演出貝多芬、莫札特的三重奏,而銅管組則在星期日午後專為親子打造兒童音樂會,其他尚包括林昭亮、王健等人的國際巨星系列、及鋼琴家辛幸純的貝多芬奏鳴曲目。 新竹人向來自傲有香山夕照、大清牌坊、巴洛克老火車站,也有清交名校為新興科技業打造人才,但這座「平均每四人就有一名大專以上知識分子」的風城,如果要更上層樓,第一屆的「新竹之春」,將是一個觀察指標。(黃俊銘) 【舞蹈】 偶像與經典齊飛─《拭窗者》與《天鵝湖》 威力強大的四月,有偶像,有經典,這個偶像屬於創作型,品貌兼具、才華洋溢,絕非一片玉女;這個經典則是沉澱了百年以上,被翻演的次數如天上繁星數也數不清。 要介紹偶像與經典,是史上最容易但現在最不容易的事。最容易是:愈早寫愈好寫,不過,愈晚寫,則愈容易找到「標準公式」;不容易是:要能夠得上偶像與經典的條件,條件之一是,當你鍵入關鍵字搜尋相關資料時,起碼要跳出一千多筆來,讓你有血濺螢幕命喪桌面之虞。<

    文字|黃俊銘、楊莉玲
    第123期 / 2003年03月號
  • 台北新劇團今年的新老戲《試妻大劈棺》試圖顚覆老戲中的大男人沙文主義。圖為《試》劇中兼飾莊周、楚王孫的李寶春。
    戲曲向前走

    老變新、新變老,皮黃看向未來 關於京劇老戲的思考

    如果「老」的意義不是衰微,而是經典,那麼戲變老,是多麼可喜的事!京劇興盛的時候,戲和藝術家長年累月地在舞台上磨鍊,因而磨出藝術的光采,也累積出觀衆共同的記憶。我們期待曖曖含光的老戲,可以透過新唱新演,紮實地成為創作新戲的文化底蘊。

    文字|施如芳、朝代攝影公司
    第113期 / 2002年05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