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風城的璀燦樂音─第一屆「新竹之春」音樂節
演出詳情請洽:03-5163975或網站 www.ic975.com
【舞蹈】
偶像與經典齊飛─《拭窗者》與《天鵝湖》
演出時地:烏帕塔舞蹈劇場《拭窗者》4╱17~19
瑞典庫柏格現代芭蕾舞團《天鵝湖》4╱10~12
台北台北國家戲劇院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02-23431647)
【其他好藝╱戲劇、戲曲】
向編劇致敬的文學好戲─《孔雀東南飛》
演出時地:3╱22、23 台灣戲曲專科學校演藝中心「國光劇場」
主辦單位:國立國光劇團(02-29383567#401~408)
超長水袖再次翻飛─《奇冤報》
演出時地:3╱26、27 台北國家戲劇院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02-23431647)
凝視一個逝去的時代─《我妹妹》真情版
演出時地:4╱11~5╱11 台北新舞臺等
主辦單位:屏風表演班(02-29382005#806~809)
【音樂】
風城的璀燦樂音─第一屆「新竹之春」音樂節
兩廳院最近面臨十五年來最大的翻修計畫,台北音樂市場正悄悄南移?
最近新竹文化人士結合了產官學與在地媒體,籌辦第一屆的「新竹之春」音樂節,這項號稱「十倍速」的造城計畫,預計以十場音樂會、五場導聆、另有座談及向音樂耆老致敬等活動,邀全台各地「新竹幫」音樂家回老鄉報到,據悉主辦單位將邀李遠哲信心喊話,新竹人團結就是力量,排出的陣容一律是台北規格的高檔貨。
新竹幫有誰?醫師之子呂紹嘉、牧師之子徐頌仁、科學家之子林昭亮(菁英的小孩兒乎都會點什麼「音樂」,一點兒都不誇張)、青壯輩作曲家吳丁連、錢善華都有新竹血統。
首屆音樂節最大特色在於向新竹音樂耆老蘇森墉、楊兆禎致敬。前者高齡八十五,二年前交通大學才以口述歷史的記錄方式將其音樂創作、生平概要等網路化,建構了「蘇森墉音樂館」數位館,為新竹樂風鼎盛的來龍去脈,留下歷史的記錄;大會並將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由子弟兵學生組成的新竹市立混聲合唱團、竹嶺合唱團協助參興,預料場面溫馨感人,深具傳承意味。
此番媲美「布拉格之春」的藝術盛宴,台北NSO難得全團出動,展開多場室內樂及交響曲,其中吳庭毓領軍演出貝多芬、莫札特的三重奏,而銅管組則在星期日午後專為親子打造兒童音樂會,其他尚包括林昭亮、王健等人的國際巨星系列、及鋼琴家辛幸純的貝多芬奏鳴曲目。
新竹人向來自傲有香山夕照、大清牌坊、巴洛克老火車站,也有清交名校為新興科技業打造人才,但這座「平均每四人就有一名大專以上知識分子」的風城,如果要更上層樓,第一屆的「新竹之春」,將是一個觀察指標。(黃俊銘)
【舞蹈】
偶像與經典齊飛─《拭窗者》與《天鵝湖》
威力強大的四月,有偶像,有經典,這個偶像屬於創作型,品貌兼具、才華洋溢,絕非一片玉女;這個經典則是沉澱了百年以上,被翻演的次數如天上繁星數也數不清。
要介紹偶像與經典,是史上最容易但現在最不容易的事。最容易是:愈早寫愈好寫,不過,愈晚寫,則愈容易找到「標準公式」;不容易是:要能夠得上偶像與經典的條件,條件之一是,當你鍵入關鍵字搜尋相關資料時,起碼要跳出一千多筆來,讓你有血濺螢幕命喪桌面之虞。
唉,可惜偶像跟經典是這個時代的熱門商品,永不缺席,也特別是動盪虛幻的這個時代所必需,為人們提供情感上的些許慰藉,更好的,則給人智性上的啟發與靈性上的安頓。偶像與經典通常相生相成,讓同好粉絲們投射更為美好而超越的想像與期望,在經典中懷舊,紀念某些不見得跟偶像有關,但絕對與偶像所勾連起的存在於那個時空的自己。
四月抵台的偶像,是名聲赫赫的碧娜‧鮑許(Pina Bausch)與她的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演出為一九九七年香港藝術節訂做的《拭窗者》The Window Washer。一九四○年七月二十七日生的鮑許,年逾六十,大概是史上少見的婆婆輩偶像人物。她的威力有多大?截稿前的消息:《拭窗者》最低票價已售罄。(有關這位大師的創作點滴,可參閱本刊第五十一期特別企畫)
四月抵台的經典是《天鵝湖》Swan Lake,由擅長處理人性情感衝突的馬茲‧艾克(Mats Ek)編舞,瑞典庫柏格現代芭蕾舞團(Cullberg Ballet)演出。不同於一般的忠實重現或口水翻唱版,這隻瑞典天鵝跟俄國天鵝的性格差很多,不再是柔弱無助等待王子救贖的客體,而一躍成為精力十足、獨立自主的大地之母。
最後,套句廣告詞:要買要快。 (楊莉玲)
【其他好藝╱戲劇、戲曲】
向編劇致敬的文學好戲─《孔雀東南飛》
在大陸劇本大舉「入侵」台灣戲曲舞台的此時,國光劇團在例行的國光劇場演出中,排上一檔由本土編劇陳宏所修編的程派名劇《孔雀東南飛》,標舉「向陳宏致敬」,不止因為陳宏雖是臥病在床的「漸凍人」但仍清明樂觀,也因為他的劇本修編給予一個老戲新的生命力。
《孔雀東南飛》原是漢代樂府古詩,哀怨淒美,編劇名家陳墨香改編為京劇,其中兩段唱段(機房織絹的整段二黃與被休棄食的西皮二六)已成經典。陳宏的改編幅度不大,但將原詩中的「香囊、箜篌、蒲葦、磐石」意象加入,一齣家庭劇的格局就此提昇出文學意境。
超長水袖再次翻飛─《奇冤報》
台北新劇團去年的新老戲系列演出中,就屬這鬼影幢幢的《奇冤報》最受觀眾青睞,劇情本就曲折精采,加上李寶春特長的水袖功夫令人驚艷,難怪這次搭著《巴山秀才》的便車,就這麼演上國家劇院舞台。
故事出自《包公案》的《奇冤報》,原名《烏盆記》,故事主角當然就是這只冤魂附身的烏盆,論其玄奇怪異,可不下香港電影《人肉叉燒包》;李寶春演的冤魂一反前人詮釋的硬梆身段,反而把旦角展現飄逸的水袖拿來加長,使出武生力道來翻飛出不一樣的鬼魅效果,新老戲果然有新看頭。
凝視一個逝去的時代─《我妹妹》真情版
屏風表演班今春再度推出舊作重演,這回出手的據說是「最多屏風之友希望再看到的戲」,顯然屏風抱持「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原則,在一九九九年首演之後,再度將這齣改編自張大春同名原著的「真情故事」搬上舞台。
除了有范瑞君、薛志正等跨足影視界的演員助陣,最引人注目的是編導李國修與夫人王月將非常難得地同台演出劇中的爸爸與媽媽,夫妻同台演夫妻,兩人的互動與演出效果將會如何,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