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夏日爵士派對

相關文章 32 篇
  • 音樂

    四人四管,單挑舞台

    2003年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首度以音樂節的方式,將爵士樂帶入國家音樂廳,廣邀世界一線爵士樂明星來台獻藝,引起閱聽大眾對這個樂種的關注。近年因疫情使然,台灣本土爵士樂手順勢躍上主要舞台,然而在一陣歡騰喧鬧中,2022年國家音樂廳的演奏廳裡悄悄出現了一支薩克斯風四重奏隊伍TSJO Saxophone Quartet,以「古典編制X爵士演奏」為方向呈現了一場主要演出國人創作的音樂會,如此橫跨古典、爵士兩樂種的舉措對台灣樂壇來說,有何意義? 這場音樂會最初吸引筆者前往聆聽的重點是國人創作發表,在更進一步討論之前,首先需要做的是釋題:何謂「古典編制X爵士演奏」?由字面上看,可解讀為: 一、使用來自歐洲傳統的古典音樂演出編制,意即同一家族樂器組成的重奏團體,在這場音樂會裡指的是薩克斯風四重奏。 二、使用爵士樂的演出手法來實踐音樂作品的內容呈現,筆者估計此項指的是大量常見於爵士樂的演出套路與即興演奏。 前述兩者的結合在台灣的表演藝術領域中鮮少得見,考量TSJO這支演出團隊乃由4位熟稔爵士音樂語彙的樂手組成,音樂會演出內容又以團員創作為主,因此可將之視為台灣本土爵士樂的新發展,亦是樂種演化進程中合乎邏輯的下一步。如此判斷所來為何? 爵士樂手vs.古典編制 單簧木管樂器薩克斯風(Saxophone)在1840年代由比利時人Adolphe Sax發明,雖說最初是為交響樂團及室內樂演出而設計,它更被廣泛使用於軍樂隊及行進樂隊中,也因緣際會與發源於美國的爵士樂產生連結,成為眾多爵士樂手使用的樂器。自早期紐奧良爵士的Sidney Bechet,到搖擺時代的Coleman Hawkins、Ben Webster,再到Bebop時期的Charlie Parker、Cannonball Adderley、Gerry Mulligen等族繁不及備載,但與之搭配演出的除了銅管樂器小號與長號之外,通常是節奏組,四重奏的編制反倒不常見。 薩克斯風四重奏作為演出編制於19世紀末期即有記錄,但得等到20世紀上半葉開始才有較多橫跨演出、作曲雙領域的薩克斯風演奏家為之拓展曲目,如Marcel Mule與

    文字|賴曉俐
    第349期 / 2022年11月號
  • 左起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魏廣晧、爵士廣播節目主持人沈鴻元、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爵士樂評人蘇重、《不只是爵士》策展人楊曉恩。

    兩廳院夏日爵士20周年特展 邀你穿梭爵士樂在台灣的璀璨時光

    2003年,兩廳院首度舉辦夏日爵士派對震撼全台,歷年來邀請國際大師來台於廳內演出,並且力推國內演奏家登上舞台,期間不僅培育年輕樂手,更讓聆聽爵士樂的人口倍增。今年,在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邁入第20年之際,首度舉辦「不只是爵士More than Jazz」特展,透過精采的演出、紀錄片,以及展覽,重現爵士樂在台灣的深耕及發展歷程。

    文字|李秋玫
    2022/08/01
  • 「爵對好時光」音樂會製作人魏廣晧。
    音樂

    不拘泥很自在 跟著爵士來搖擺

    2003年開始,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Summer Jazz)的舉辦,首度讓爵士樂的音符,在國家音樂廳飄揚,同時也將自由、即興、搖擺等色彩注入古典音樂殿堂。多年來,在國內外樂手的耕耘下,從演奏廳、戶外廣場乃至駐店等,搖身一變成為爵士迷徜徉的城堡,也讓音樂節的品牌,益發茁壯。爵士樂本就根植於生活,在屆滿20周年的今年,音樂節再度進化,將近年來推廣的「共融」概念移植至此,第一次舉辦爵士樂的輕鬆自在場「爵對好時光」音樂會。 卸下傳統劇場表演的禮儀與規範,在輕鬆自在場的演出期間,將燈光與聲音效果調得明亮柔和,觀眾能依據自身或照顧者的狀態離席或入場,也能就當下身體情況發出聲響。現場備有抗噪耳機、紓壓球等設備,讓幼齡孩童、各種身心狀態的來賓都能卸下束縛,放心觀賞正規的演出。 當然,表演內容也必須進行調整,但不能因此打了折扣。知名爵士小號演奏家暨本場製作人兼音樂總監魏廣晧如是思考:「一方面要有耳熟能詳的概念,另一方面又能表現經典,如何能讓觀眾不需在意別人的眼光,讓所有的人在這個空間輕鬆自在,這就需要好好設計了。」 想讓觀眾自在,首要的做法就是音樂上的自在。顧及觀眾的層面廣大,要符合所有人的需求不易,他採取的策略是一一取其中間值。魏廣晧集結了8位爵士樂手擔綱演出,重新詮釋卡通動畫歌曲讓兒童有耳目一新的感受;經典電影配樂及披頭四與史蒂夫.汪達等爵士流行經典,喚起成人的過往時光,在感動下也能藉機與孩子們分享記憶中的美好。導聆人的安排,更讓台上台下縮短距離。魏廣晧解釋:「節目會分不同的段落,在開頭前,我會介紹接下來的曲目來由、樂器編制、爵士的節拍等等,讓大家能有更深的體會。」 即使1個小時的音樂會也絕不馬虎,在導聆人引導下,讓觀眾聚焦樂手的互動,理解爵士樂的聆聽習慣。更重要的是,在各種貼心的安排下,能讓沒機會接觸爵士樂的朋友們終能進到兩廳院的場域,毫無顧忌地享受愉快的音樂旅程,在炎炎夏日美好的時光中,跟著爵士樂的節奏音符,無論是大人小孩,都能輕鬆自在地搖擺。 (本文出自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7/30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每到夏天我要去_______

    夏至之後,台灣氣溫暫時低不下來,記得某日下午的台北竟飆至39.7度,創下百年來紀錄(有點害怕,這個紀錄會不會很快就打破啊!啊啊啊!)。同時,肺炎疫情的降溫,隨著溫度升高(然後居高不下)的是各種「報復性消費/出遊」的人潮,配合振興三倍券、藝FUN券、農遊券、動滋券、浪漫客庄旅遊券等振興政策(也有少數人沒辦法獲得,像是身分證字號末碼為1、2、6者未獲藝FUN券,卻在商業行銷手段下形成另一波「126之亂」),以及行之有年的旅遊補助等方案的彼此加成下,整個東部人滿為患,讓「人」真正變成了「風景」,堵塞的國道五號也被稱為台灣最大的停車場;而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龜山島、金門、馬祖等離島也讓暫時無法出國的國人稍微滿足了「偽/未出國」的慾望! 二○二○的夏天,再熱也待不住家裡,總得衝一波吧!最後,搞不清身上的汗水是自己的,還是旁人的。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擠得出有限時間,於是趁著夏日夜晚的微風,衝向兩廳院藝文廣場,迎接「兩廳院夏日爵士戶外派對」也成為不少人的習慣,甚至堪稱國家兩廳院的「音樂祭」(不用衝向哪個海邊或港口)。今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同樣在音樂廳、實驗劇場等空間有音樂營、演奏會等活動,已邁入第十二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戶外派對」更是活力滿滿,除來自演出者,如甫入圍金曲獎的靈魂女聲9m88、兩廳院爵士音樂營菁英大樂團、李守信與國會大樂團等,成為粉絲的聽眾們則更是派對本身最強悍無比的生命力。 同時,八月的音樂饗宴不局限於爵士,二○二○╱二一國內外的樂季公布也讓我們的耳朵擁有不同選擇音樂總監呂紹嘉卸任後的國家交響樂團(NSO)、新音樂總監江靖波上任的臺灣國樂團(NCO)、強調大地之聲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等究竟會端出什麼曲目呢?本期雜誌不只讓我們一起環島,也用文字帶大家「出國」,前往歐美等地的樂團捕捉他們的音符。 每到夏天我要去_______,這麼多的選擇,我們是不是要一起去哪呢?

    文字|黎家齊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 徐崇育咆哮五重奏
    音樂 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致敬爵士創新時代,堅定咆哮精神

    六月十九日,兩廳院以一場「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線上導聆音樂會」,為今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拉開序幕。雖然,先前因疫情減少了演出機會,但在當晚盡興演奏後,老師們直言:「對樂手而言,演出就是養分。」樂手也將延續這份熱情,帶給聽眾精采演出。

    文字|張雅淳
    官網限定報導  2020/07/01
  • PAR表演藝術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Let’s Jazz everywhere!

    一九二○年代的密西西比河畔,夕陽餘暉映得小酒館紅通通。 遠方傳出屬於黑人的節奏與清亮的歌聲,像是解放一個束縛的靈魂,抒情而哀傷。 自此,這旋律就從戶外、酒館、音樂廳到各個角落; 也從黑人、白人傳遍到各個族群。 只要有心跳,就會有節奏;只打起節奏,就可以有爵士。 今夏,爵士樂的靈魂穿越至此, 交會十五年的夏日爵士派對與十年的爵士音樂營傳承, 從大廳到小廳,從戶外到小酒館, 不論黑夜或天明, 只要搖擺一來,爵士便無所不在。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 爵士音樂營學員在兩廳院迴廊公開演奏。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從扎根到結果 生生不息的爵士園地

    兩廳院的「夏日爵士派對」迄今已舉辦第十五年,每年同時舉辦的「爵士音樂營」今年也堂堂邁入第十年,這個營隊不僅推廣爵士演奏,訓練出許多台灣的爵士樂人才,更促成高等教育體系對爵士樂的重視,對國內爵士樂的發展可謂影響深遠。許多當年的學員,如今甚至回鍋成為課程規劃者與講師,傳承之外,更顯現爵士音樂在台灣的活水新血源源不絕

    文字|李秋玫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 拉丁爵士大師阿圖羅.山多瓦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大師雲集 熱鬧滾滾

    今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一如往年邀集國際重量級爵士音樂家蒞臨演出,除了有全方位爵士鼓手克里夫.阿蒙德與台、美、日等爵士名家聯盟組成的「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還有二度訪台、備受台灣樂迷歡迎的拉丁爵士大師阿圖羅.山多瓦,最特別的是邀來天才女鼓手泰莉.萊恩.卡林頓,帶來非凡的爵士女力!

    文字|游維如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 「泥灘地浪人」將在戶外派對演出老牌爵士樂。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空間無拘束 爵士零距離

    除了有精采的廳內節目,兩廳院也如往年安排了與大家同樂的戶外爵士派對,將展現「兩廳院夏日爵士音樂營菁英大樂團」、「泥灘地浪人」的老牌爵士及「歌姬」家家&無限融合樂團的演出。而更特別的是今年還安排了在音樂廳大廳演出的「爵士夏午茶」,及在戲劇院新駐店「戲台酒館」呈現的「爵士Bistro」系列,讓爵士迷八月來到兩廳院,處處可搖擺!

    文字|李秋玫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 台灣賓士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邁爾肯在今年「夏日爵士派對」宣告記者會中致詞。
    企畫特輯 Special

    台灣賓士「星盛事」 以藝術照亮台灣

    「台灣賓士不只是車商,提供客戶好產品而已,也對台灣這片土地有所承諾,力求將精緻文化傳遞消費者,帶給消費者高品質生活。」過去廿幾年台灣賓士以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精神深耕台灣,不管是「星盛事」與觀眾分享藝術文化的美好,或「星夢想」開發很多平台幫助台灣青年藝術家或小朋友,過更好生活或發揮潛力,這一切都是貫徹台灣賓士品牌核心價值The best or nothing,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信念。

    文字|陳淑英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 爵士樂老將查爾斯.洛依德。
    焦點專題 Focus

    打開聲音新視野 最in的搖擺時刻

    今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一樣安排了四場精采的音樂廳內演出,除了有集結國內外好手的「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這次邀來的爵士好手有老有少,經典如生涯涵蓋一部爵士音樂史的薩克斯風老將查爾斯.洛依德,還有技藝精湛的低音提琴大師克里斯汀.麥克布萊,而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新生代爵士女伶、被視為爵士三大女伶接班人,甫獲今年葛萊美獎桂冠的瑟西兒.麥克羅恩,才廿多歲的她已登入爵士樂名人榜!怎不令人張耳期待?

    文字|林琬千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爵士低音提琴家林煒盛
    焦點專題 Focus

    台灣「爵士力」盡情奔放 北歐精靈帶來清涼

    不同於往年都擔綱「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的開幕暖場,今年戶外演出在廳內演出之後上陣,將以一連兩晚熱力四射的表演為整個節慶完美作結。兩晚的上半場以展現台灣爵士實力為主,第一晚是「兩廳院夏日爵士菁英大樂團」由兩廳院爵士音樂營優秀菁英所組成;第二晚是旅美爵士低音提琴家林煒盛和音樂夥伴們的演出。而兩晚的下半場則由有「北歐精靈」美稱的瑞典女歌手麗莎.愛克坦與四重奏擔綱,來自北國的清新嗓音,讓酷熱夏夜也清涼。

    文字|李秋玫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
    藝號人物 People

    戶外派對連三場 廳內星星耀光芒

    年度爵士大戲「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即將登場!但也如您所知,音樂廳今年花了三個月時間整修,活動時間比往年稍稍延遲了兩個月時間,也因此,音樂廳裡的售票演出今年減為三場。但若逆向思考,需要掏腰包買票的場次變少了,加上院方貼心多加一場戶外免費音樂會,打打算盤,要錢的少了,免費的多了,完全符合大家精打細算、勤儉持家的美德完全划算!

    文字|沈鴻元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 2015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宣告記者會現場。
    企畫特輯 Special

    台灣賓士「星盛事」 用藝文實踐對台灣的承諾

    長年以來用心支持藝文領域的台灣賓士,持續贊助「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將近十個年頭,讓原本只在廳內的演出,延伸到戶外全民共享的音樂盛事,累積出國內樂迷的爵士樂風潮!這是台灣賓士「星盛事」系列贊助的成果,除了贊助演出,「星盛事」更著力於推廣,透過講座、大師班等形式,讓音樂的種子播散得更遠更廣!

    文字|張偉明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 台灣賓士總裁邁爾肯與自家車款合影。
    企畫特輯 Special 專訪台灣賓士總裁邁爾肯

    要做,只做最好的!

    今年一月才抵台接任台灣賓士總裁的邁爾肯,有著親切的笑容與飛揚的神采,談起藝企合作,仍不忘公司主張的宣言:Best or Nothing(只做最好的)!持續台灣賓士對兩廳院爵士派對的合作,邁爾肯也觀賞了第一場「電貝斯之神與Fusion先驅」史坦利.克拉克的演出,樂手的精湛技巧與完美表現,令他讚嘆又驕傲!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Jazz,就是愛跨界

    夏天一來,爵士的靈魂就會開始騷動。 百年來的發展,爵士樂從不甘心安於現狀。 它的音符在民族音樂中尋得元素, 在電影裡找得到密碼, 還可以將古典音樂去蕪存菁,裝上爵士的信條, 再用大鳴大放的即興重新詮釋。 點一杯啤酒配上熱情的團隊, 跨界的爵士Bar裡,要什麼?總是應有盡有!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夏日飆爵士,搖擺跨十年!

    節奏從在爵士鼓中跳躍,小喇叭和薩克斯風對話, 在沸騰的熱情,聽見解放的靈魂。 十年,兩廳院首度在音樂殿堂上演爵士, 從廳內、戶外,拓寬至周邊小森林,四處都是爵士樂手的舞台。 十年,兩廳院延攬大師教學, 從音樂營到校園,各地都有爵士新鮮人。 年度的派對又開了, 在慵懶微醺的夏夜 踏上輕快的步伐 夏日瘋爵士,就是愛搖擺。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 有夫人相伴,台灣賓士總裁康柏瀚(右)在訪談中也顯得輕鬆愜意。
    企畫特輯 Special 精準動力 優雅出擊

    台灣賓士與夏日爵士 輕快搖擺的神奇魅力

    令所有爵士樂迷期待已久的年度盛事「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在引頸期盼中已於八月底正式登場。時光飛逝,二○一二年的爵士派對堂堂邁入第十個年頭,對台灣的愛樂者、爵士生態及賓士車主都是一次次全新的風潮,每年兩廳院對舉辦內容企劃屢出新意,持續支持「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六年的台灣賓士,今年除了例行的四場售票音樂會之外,更首度加入戶外露天音樂會,目的即希望邀請更多充滿活力、雅好各式音樂型態的新生代一同加入聆賞,感受爵士當代魅力及多變的風貌。 賞車與賞樂者 共享爵士無拘無束的魅力 今年的爵士派對從八月廿五日開始,由國內的「Soy La Ley古巴爵士樂團」、「世界軌跡樂團」、「絲竹空爵士樂團」於兩廳院廣場的戶外演出掀起序幕,八月廿六日下午則有喬‧洛瓦諾Us Five爵士五重奏(Joe Lovano Us Five)作為室內場次的第一場演出。而原訂於廿四日晚間的開幕演出日本知名fusion天團「方格子樂團T-Square」,則因「天秤」颱風攪局,順延到當日晚上精采呈現。 另外還有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NTCH Summer Jazz Project)、明格斯爵士大樂團(Mingus Big Band)及爵士天后佩蒂.奧斯汀(Patti Austin)等室內音樂會,也於九月初陸續登場,將初秋的台北樂空薰染地沸沸揚揚。 展出的現場,唯一的贊助單位台灣賓士也於國家音樂廳迴廊展示旗下車種The new C-Class系列共兩台,參與爵士盛宴的樂迷在票口等候入場的同時,也興奮地與活力洋溢的賓士名車合照,現場氣氛熱烈,賞車與賞樂者互相成影,儷影動人。 台灣賓士總裁康柏瀚(Eberhard H. Kern)表示,今年度的爵士派對除了內容更豐盛,邀請到葛萊美獎肯定的多位音樂家,也首度請來享譽國際的爵士天后佩蒂.奧斯汀來台演出,總裁對於自己將會前往參加這場音樂會,言談間也流露雀躍之情。訪問這天恰逢Joe Lovano Us Five的演出,與夫人一同前來欣賞的康總裁,除了比平日多了愜意的氣息,有美麗嬌妻陪伴的總裁,笑容與言談也悄悄增加,足見爵士樂可以催化的奇妙魔力。 <p

    文字|林千琪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化妝間裡的藝術家

    一般人很少有機會到後台化妝間,這是我們做這一行的幸運,有時候到後台看到的,其實讓我們更認識藝術家。 雲門舞集不管到那裡演出,後台一定有一座小小神桌,清香素果,黃色的布匹垂在鏡面反光的化妝間裡,讓忙碌的後台透著安靜。去後台找李靜君時,她手裡拿著咖啡,頭已梳亮,安靜地坐在神桌旁的位置上。 國藝會的「國家文藝獎」今年頒給了舞者李靜君,在採訪李靜君的過程裡,我最大的學習是看到一位藝術家的紀律,這個紀律是除了永不放鬆的鍛鍊,還有,對生命個體真正的尊重與寬容。藝術這一行,其實是溝通的一行,關著門工作,卻需敞著心去看人世,看到人都有困境,不是自己最大。藝術家如果願意多了解別人一點,自己就不會那麼緊張,技術和藝境因此都有所不同。 一般人講起藝術家性格,好像裡頭一定有率性跋扈,但如果只有率性跋扈,就算擁有權力與輩份,與受尊敬不一定是等號。這一期的「藝次元曼波」,我們在台北市最有歷史的茶館,安排北京人藝《茶館》的主要演員濮存昕與台北最忙碌的隱士林谷芳見面,一位有佛緣,一位講禪修,在兩人談入世作為與出世信念的內容裡,不約而同也透露著一個訊息:所謂藝術家性格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性格,面對權力,學習放下與謙卑。 從茶館裡出來,八月瘋爵士。我其實是不懂爵士的,二○○一年,有一回在舊金山的小酒館裡聽現場,感動我的其實不是那支蕯克斯風,而是周遭那些瞇著眼、搖頭晃腦的老先生、老太太們,和台北票房裡哼著《四郎探母》、《借東風》的京劇票友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陶醉,音樂,無論如何都是生活裡的好料。 爵士,是一種生活姿態,這一期「就是愛爵士」的特別企畫,邀請爵士老鳥賴聲川、沈鴻元、蘇重等人,和大家從各種角度來飆爵士,還有,別忘了八月二十日就要開始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另外,大家所熟知的太陽馬戲團,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文化創意產業範例,三位從街頭藝人開始的藝術家,如何從雜耍白手起家,在垃圾場上建立夢想工廠,資深媒體人黃寤蘭七月親自造訪,帶回第一手訪問內容!

    文字|盧健英
    第140期 / 2004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不一樣的感動

    NSO廿五歲了。回顧當年由教育部合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藝術學院、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三校的實驗管絃樂團而成立的「聯合實驗管絃樂團」,到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從編制內只有團員、僅為一任務編組的單位,到現在成為人才齊備的專業團隊;演 出場次也從最初的一年九場,增加到現在每年平均八十餘場,這從師大體育館走上國際舞台之間所歷經的辛酸,絕對不只是查閱評鑑報告上的幾個數字、參考某本台 灣音樂史上的幾個篇章,或是探討政府文化政策的轉變等,就可以輕鬆帶過的,因為這是經歷了許多人的努力,和全民的文化提升與認同而打造出來的成果。 從無到有、從萌芽到茁壯,在NSO的樂章中有歡笑也有淚水,當然伴隨著他們一起成長的,也有的掌聲和批評。站在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分水嶺的今天,和許多國外的樂團相比,NSO也許尚算青澀,但是就如同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指揮這個樂團,至今也有廿年的現任音樂總監呂紹嘉,在面對即將到來的新樂季所說:樂團廿五周年,正是創造自己聲音的時刻。而在本年度新樂季手冊中的「昂首自信、展望未來,緬懷過去、珍惜傳統」四句話中,更是顯露出他對NSO未來的期待。或許您曾經聽過一九八六年NSO創團音樂會初試啼聲的第一曲《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或許你曾經錯過;但是在此,由衷地希望,想要聽見廿五年來台灣的轉變、感受NSO來的成長與蛻變,不妨在開季音樂會走進國家音樂廳,國家交響樂團的音符,絕對會讓你有不一樣的感動。 同樣在夏天,走進國家音樂廳,除了古典樂,你還有另一種感動的方式!無須正襟危坐,不用全神貫注,只需要跟著音樂扭腰擺臀,就可以輕鬆感受爵士樂。從二○○三年開始,兩廳院為國內樂迷策劃了「夏日爵士派對」,九年來匯聚了最具分量,名氣和音樂同樣響亮的爵士大師,讓聽眾不用飛到地球另一端,就能體驗爵士樂與你零距離的現場演出!二○一一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聚焦「跨界」。爵士樂碩大的包容力,讓各種音樂結合時,迸發出一股嶄新的音樂生命力。爵士樂的跨界精神,讓它隨著時代的演變、文化的匯流,吸收融合在地音樂特色,「跨」出多元的形式和風格,成為永不過氣的「流行樂」。爵士,跨出了多少新鮮事?本刊將帶讀者發現爵士跨界的無限可能。

    文字|黎家齊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焦點專題 Focus

    李明潔:「不著痕跡的日常感最難。」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蕭煌奇:記憶、練習與模仿,作為建構視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