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喧囂的一場雨
我以為,《西北雨傳說》是以「歌仔戲」(悟遠劇坊、蘭陽戲劇團)為主體的創作;但,戲曲表演近乎是被吞噬的。這可能是表演者並無法充分展現功法,也源於導演的編排裡,讓歌仔戲多半成為動作、聲音與畫面的一部分當戲曲演員被夾在舞者間,焦點往往會被舞者的動靜所拉走;同樣地,以量取勝、相對多元的肢體呈現,乍看填充畫面,實則喧賓奪主。
我以為,《西北雨傳說》是以「歌仔戲」(悟遠劇坊、蘭陽戲劇團)為主體的創作;但,戲曲表演近乎是被吞噬的。這可能是表演者並無法充分展現功法,也源於導演的編排裡,讓歌仔戲多半成為動作、聲音與畫面的一部分當戲曲演員被夾在舞者間,焦點往往會被舞者的動靜所拉走;同樣地,以量取勝、相對多元的肢體呈現,乍看填充畫面,實則喧賓奪主。
繼二○一五的《路》之後,白鷺鷥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持續跨界的藝術追求,將與一票明星創作者推出全新創作《追》。《追》的實驗精神來自於藝術與科技的交會,透過懸吊裝置、感應裝置結合光學感測、VR定位感應等動態捕捉技術,舞者更自由地展現;演出以〈尋〉、〈迷〉、〈殉〉三段故事建構,看似各自獨立,實則串起對當代社會的觀察,探討該往何處去、該如何自處等生存本質大哉問。
看過原著小說後,張逸軍了然。他同阿鳳,至少骨子皆有股狂野。「原來我已對阿鳳這角色做了廿九年的功課」。小說形容阿鳳如脫韁野馬降不住,張逸軍自招從小叛逆,「你叫我往上,我偏要滾下去;你叫我喝水,我偏要吃冰塊。」
在太陽劇團《超越極限龍獅》中演出「火」一角,張逸軍經歷了時空的遷徙與差異的生活和文化景觀,也透過角色,重新省思與了解自己的身體意義,他說:「身體對我來說,其實是生命的傳承。」文化,透過身體髮膚延續。而多元的身體訓練,東西身體文化的差異,他寬廣看待,「我覺得它是一個harmony(和諧),而不是衝突。」
本身就是跨國界的表演藝術產業,太陽劇團的成員也是來自全球各地,其中也可以看見台灣特技演員的身影。林永彪、楊舒晴、張逸軍、陳星合就是四個在太陽劇團演出中出現的台灣之光。從他們獲選的經驗,可以看到太陽劇團挑人的標準,不只限於個人技藝的高下,還注重其多元才華與潛力,甚至連性格都考慮在內!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