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野墨坊

相關文章 7 篇
  • 《NEVERLAND》,講述一個英雄消失、傳奇不再的島嶼,年輕人尋找「希望之國」的故事。
    戲劇新訊

    在《NEVERLAND》尋找希望之國!

    在日本作家村上龍的作品中,常曝露日本快速現代化以及高壓社會體制下,青年所產生的種種不適症狀,諸如暴力、棄學、隱居、援交等問題,而根據調查,在台灣也有比例相當高的一群畢業生,離開校園後不想就業。這令人憂心的現象背後,究竟代表著時下年輕人抗壓性比較低,以逃避代替面對?還是這個社會無法為他們提供出口? 由北藝大戲劇系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所組成的「野墨坊」,將以童話《彼得潘》構思而成的《NEVERLAND》,講述一個英雄消失、傳奇不再的島嶼,年輕人尋找「希望之國」的故事。導演王世偉說,戲裡呈現的是大社會的縮影,NEVERLAND是每個人心中童真、孩子氣的象徵,對於他們這一群活在安逸年代的六年級生,如何活出自己的信仰,在理想與現實的傾軋間自處,戲中將藉由角色吐露心聲。(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玩偶的怒吼》

    在電影《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ocate裡,艾爾.帕西諾(Al Pacino)有段台詞「上帝給了你慾望,卻定下完全相反的規則,讓你可以看卻不能拿,可以拿卻不能吃,可以吃卻不讓你吞下去」在生命的過程中,每個階段看似有很多選擇,需要面對很多決定,但往往其實都是決定在選擇你。其實我也沒看過「野墨坊」的作品,不過DM上的「倒下吧!無知的世界!在我的怒吼聲中,屈下你謙卑的膝蓋!」,隨著從學生的身分轉換到勞工,年少輕狂的心似乎已沉睡,所謂的「理性制約」是不是代表自己已臣服在所謂的社會體制下呢?又或只是在等待那機會,讓觀眾自己選擇觀劇角度,又或是對劇情的反抗呢?期待在這樣互動之下,可以發現其中的巧妙。

    文字|Liam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 莫子儀在獨角戲《玩偶的怒吼》中,他就像是工廠輸送帶上擁有意識的玩偶,不被既定生存法則所制約。
    戲劇新訊

    獨語生命失序的恐懼 莫子儀挑戰獨角戲《玩偶的怒吼》

    擁有偶像般帥氣外型,莫子儀卻不斷用演技證明自己不只是個偶像,曾二度入圍金鐘獎的他,不僅作品橫跨劇場、電影、電視,更積極拓展自己的表演面向,遊走於寫實、肢體、意象多元風格的劇場演出。在新生代劇場導演陳世文為他量身打造的獨角戲《玩偶的怒吼》中,他就像是工廠輸送帶上擁有意識的玩偶,不被既定生存法則所制約,一步步鬆脫身上的螺絲、關節,打破自己之後重新組成,開啟對自我、對生命思考、感受、疑問的一道道簾幕。 陳世文援引文學家米蘭‧昆德拉的一段話:「實際的人生其實是場挫敗。面對這場不可避免的挫敗,也就是我們所稱呼的生命,我們唯一能掌握的就是嘗試去了解它。」他企圖以「恐懼」為題,探索被制約的生命,最深層所隱藏對失序的恐懼。全場六十分鐘演出中,莫子儀將挑戰充滿理性思辯的獨白,舞台不設置觀眾席,打破觀賞和表演慣性,演員將面對散置各處、不同反應的觀眾,即時調整走位變化和能量投射,每場演出都將充滿變數、獨一無二,突顯劇場不可取代的「當下性」。(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 半世英雄─李陵》中偌大的旋轉圓盤,像是在黑盒子劇場裡再造一個圓形障礙表演區。
    演出評論 Review

    劇場裡,也有「鬼」打牆?!

    人間如地獄、認同的寓言與大小我的衝突是去年底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新點子劇展」系列作品的幾個主題。不知是不是犯著了什麼鬼魅之誡?這幾齣戲似乎都呈現了一種「懸念未決、言猶未盡」,甚至原地打轉的概念窘境。然而,即使說的故事不盡完全,這三齣戲在導演執行、跨界合作與表演行當上,仍舊展現難得的企圖與鬥志。

    文字|傅裕惠、劉振祥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劉青提的地獄》聚焦人物內在情思沉浮、心象起滅,以具象手法呈現抽象的心靈世界。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點子劇展」 掘探角色的內心幽微

    無論傳統戲曲的形式如何講求實驗創新,最終還是要回歸內容,講一個讓人心有所感的故事。今年兩廳院「新點子劇展」脫穎而出的三齣劇作,台灣豫劇團《劉青提的地獄》、野墨坊《大神魃》及二分之一Q劇場《半世英雄.李陵》,除了分別以豫劇、南北管、崑曲為傳統元素,揉合現代劇場手法,賦予傳統戲曲創新表演美學外,更不約而同地強調文本角色內在的探索,企圖在傳說、歷史、神話杜撰的虛構情節中,找到與當代觀眾對話,共鳴共感的真實情感經驗。

    文字|廖俊逞、張華紋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 《樂淤逃難的島嶼》將用一列捷運車廂來暗喻島國之民的困境與無路可出。
    戲劇

    劇場老頑童卓明:我不要聽話的演員 《樂淤逃難的島嶼》陳述難以言說的悶

    六十歲的劇場老頑童卓明,一路走來堅持「演員劇場」概念,在與演員工作的過程中,讓演員成為創作的主體。四月卓明將推出新作《樂淤逃難的島嶼》,將用一列捷運車廂來暗喻島國之民的困境與無路可出,演員則遊走於角色和自我之間。

    文字|廖俊逞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 《Neverland》以一個極為寫實的表演外貌,充填在童話想像世界的非寫實生活的概念之中。
    戲劇

    何必等待Peter Pan?

    開場後極大篇幅的演員獨白,或許建立了觀眾對於角色身分背景的認知,但是這些對於演員的認知,卻未能更加細膩地投射或延伸於主要情節的各個角色之中,以至於獨白歸獨白,表演歸表演,拼貼或許成立,對比和觀照則闕如。

    文字|王友輝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