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淤逃難的島嶼》將用一列捷運車廂來暗喻島國之民的困境與無路可出。(野墨坊 提供)
戲劇

劇場老頑童卓明:我不要聽話的演員

《樂淤逃難的島嶼》陳述難以言說的悶

六十歲的劇場老頑童卓明,一路走來堅持「演員劇場」概念,在與演員工作的過程中,讓演員成為創作的主體。四月卓明將推出新作《樂淤逃難的島嶼》,將用一列捷運車廂來暗喻島國之民的困境與無路可出,演員則遊走於角色和自我之間。

六十歲的劇場老頑童卓明,一路走來堅持「演員劇場」概念,在與演員工作的過程中,讓演員成為創作的主體。四月卓明將推出新作《樂淤逃難的島嶼》,將用一列捷運車廂來暗喻島國之民的困境與無路可出,演員則遊走於角色和自我之間。

野墨坊《樂淤逃難的島嶼》

4/19~22    7:30pm  

4/21~22    2:30pm 

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29151327

一九九一年,當「蘭陵劇坊」在台灣劇場掀起一波以「導演」為核心的美學思潮,主力編導之一的卓明卻以演員為主體的創作型態,離開與金士傑、吳靜吉一同創立的「蘭陵」,淡出台北戲劇圈,選擇從邊陲地帶重新出發。十六年來,他自台東、台南、高雄一路到屏東,帶動「外台北」戲劇生態的蓬勃發展。如今,六十歲的劇場老頑童創作力依然旺盛,重新回到台北,在延續「演員劇場」概念的新作《樂淤逃難的島嶼》中,尋找導演和演員,劇場和社會間更多對話的空間。

找回演員創作主體,賦予批判角色的發言權

「演員除了詮釋導演的概念、詮釋角色和文本之外,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卓明說,「演員劇場」的想法在他為「蘭陵」創作《一條蜿蜒的河流》時即已成型,透過導演和演員長期相互交流創作,演員也擁有創作的主體,導演則從主導者退位成引導者,在共同語彙和信任感的前提下,完成一個以自身經驗為素材的集體創作作品。卓明強調,演員應該要被賦予批判角色的發言權,甚至打破和導演之間的主被動關係,拿回操作角色的主導性。

「我不要聽話的演員,台灣演員太習慣服從導演權威,也通常習慣被動接受導演指令。」卓明從工作過程中發現演員缺乏創造力的原因,「這次參與創作的幾位藝術學院出身的演員本身也是創作者,當他們主導創作時,很習慣不斷丟想法去轟炸演員,但是當演員時就等著被導演轟炸,反而很少發表意見。」為了鬆動、謀合彼此的認知,卓明花兩個月的時間,五十幾堂課,幫他們自覺重整自己的內在狀態,將表演的潛力和原有的表演基礎,融為一體。「一個好的演員必須要很有自我意識,個人特質強烈,並且具有清楚的風格。」

詮釋這個島嶼的「悶」,與現實環境對話

新作《樂淤逃難的島嶼》源於他對台灣社會的直覺感受,他說,活在這塊島國的人似乎都無法避免面臨意外、失敗、挫折,打擊,所有的沮喪逼得人們想要逃,但卻無可遁逃,沒有出口,只有難以陳述的「悶」;劇中將用一列捷運車廂來暗喻島國之民的困境與無路可出,演員則遊走於角色和自我之間,時而入戲時而疏離,既結構又解構,詼諧嘲諷、深刻嚴肅並容。「在台北小劇場流於援引西方文學和著重個人藝術觀點,與現實社會越來越隔閡之際,希望這部作品能真的跟生活,跟大環境產生對話和互動。」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