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童話

相關文章 9 篇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童話美麗,是因為現實太醜

    「我要變成童話裡,你愛的那個天使,張開雙手變成翅膀守護你,你要相信,相信我們會像童話故事裡,幸福和快樂是結局」雖然光良唱出來的〈童話〉是那麼美麗與夢幻,但在現實世界裡,若是你仔細閱讀童話的情節,再深究其涵義與起源,就會發現,原來我們兒時所讀的童話或是神話,許多是反映現實中的晦暗與荒誕。世間的殘酷,往往被包裹在甜蜜的故事裡,被溫暖的笑容給模糊了焦點。但,這也正是童話的神奇功效之處,如同「心靈疫苗」一樣,它在閱讀者長大成人、體會人生況味之前,先打了預防針,以免到時受傷太深。 「神話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社會問題存在。」如同我們所專訪的編舞家基根-多藍所說,在他這次為兩廳院2020TIFA所帶來的作品《癲鵝湖》中,就是以《天鵝湖》這個取材自民間傳說的童話故事,揉合了愛爾蘭《李爾王的孩子們》的神話傳說,並從當地從真實的社會案件出發,撕下了童話溫柔的面具。在這齣舞作中,你看不到童話故事的虛幻愛情,而是編舞家將糖衣剝除後,所留下原著中最深層的關於權力的思考與探問。當牧師成為加害者而非救贖;天鵝不是公主而是性侵受害者;王子也非王子,卻是被社會遺落的邊緣人沒有美麗的芭蕾伶娜、沒有優雅的柴科夫斯基音樂,有的是對愛爾蘭當代社會的反思、前基督教時期殘酷的傳說、對宗教虛偽的嚴厲批判。若是你抱著對傳統芭蕾舞劇《天鵝湖》的憧憬坐在觀眾席,那《癲鵝湖》舞台上所發生的一切,將會令你目瞪口呆。 如同之前本刊報導所述,這齣受英國國家舞蹈獎肯定、在全球榮獲好評的《癲鵝湖》並不美,相反的,它不願媚俗,對現實不加修飾的描述,令人數度不忍直視。也因如此,我們特別在本月份焦點專題中,探尋了近年來以童話為題材,並藉舞台轉譯到當代現實世界中的「說故事的人」愛爾蘭編舞家麥可.基根-多藍、菲律賓編舞家伊薩.江森、香港導演林奕華與台灣三缺一劇團,一同返回古老童話、神話、傳說中的意識底層,看他們如何在虛構的劇場中,透析當代生活所遭遇的現實,從而翻轉成「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童話」。 當然,如同往年的十二月號,本刊都會精心企畫,為讀者帶來當年度的「表演藝術回顧/現象觀察.趨勢探索」,以及編輯部所選出來的「年度人物PAR People of the ye

    文字|黎家齊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童話

    再現真實已不足夠,時代太暗黑,只能用童話反映了! 身為創作者,「有想說的話」是基本引擎。 透過故事,他們創造出一個世界來呈現其所經驗到的社會、環境本來面貌 那可能是「真實」以外的那個更真的幻象。 在本期焦點專題中,讓我們跟隨四組「說故事的人」 愛爾蘭編舞家麥可.基根-多藍、菲律賓編舞家伊薩.江森、香港導演林奕華與台灣三缺一劇團, 下降到古老童話/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中的意識深層,那是極黑的底部, 看他們如何從故事的虛構、偽裝中,透析當代生活所遭遇的現實, 從而翻轉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童話」。

    文字|本刊編輯部、蛋妹(ViviChen)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古老傳說的晦暗荒誕 當代社會的非常視角 麥可.基根-多藍《癲鵝湖》

    若是抱著對傳統芭蕾舞劇《天鵝湖》的預期進劇院,你很可能會大吃一驚!來自愛爾蘭的編舞家麥可.基根-多藍,他的《癲鵝湖》裡沒有優雅的天鵝公主,也沒有柴科夫斯基的音樂,有的是對愛爾蘭當代社會新聞的反思、前基督教時期殘酷的天鵝傳說、對宗教虛偽的嚴厲批判透過「緩雲樂團」音樂所營造的冷冽陰暗聲響世界,觀眾看到的不是童話,而是無奈的人生

    文字|吳家恆、蛋妹(ViviChen)、Marie-Laure Briane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愛爾蘭編舞家基根-多藍 回家,然後說故事的人

    曾創立知名的「優獸舞團」,三度問鼎英國劇場界最高榮譽的奧立佛獎,麥可.基根-多藍卻選擇結束舞團,返回故鄉愛爾蘭,重新成立新團隊「舞蹈之家」是的,「回家」就是他重新開始的力量,重新認識愛爾蘭、重新探尋與挖掘故鄉的過去與現在,編創了《癲鵝湖》,「它有象徵意義在,像是重生過程的一部分,是一個新的開始。」基根-多藍如是說。

    文字|林農、Colm Hogan、Marie-Laure Briane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令人戰慄的全球資本童話 伊薩.江森《公主煉成記》

    童話向來是暗黑人性的隱喻,但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童話成了美好幻想的虛像。在《公主煉成記》中,菲律賓身體藝術家伊薩.江森裝扮如白雪公主的透過扮演,揭露了歡愉產業牽扯的西方殖民、菲律賓勞動輸出、性別慾望投射、女體凝視等身體議題。

    文字|白斐嵐、蛋妹(ViviChen)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翻版社會中的偽童話 非常林奕華、表演工作坊《快樂王子》

    王爾德的童話《快樂王子》本身就是映照殘酷現實的暗黑故事,在林奕華二○○三年的同名版本中,則是將男女主角的鑲嵌在王爾德的價值觀、世界觀中;同時也將王爾德對人性、人際關係的觀察,作為小鮮肉與富婆情感關係的背景。現實對照原不在於時局,更在於利慾薰心、人情冷暖。

    文字|梁偉詩、蛋妹(ViviChen)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社運軸線下的土地童話 三缺一劇團《還魂記》《蚵仔夜行軍》

    從二○一二年開始,三缺一劇團展開了為期七年的「土地計畫」,發展出《還魂記》與《蚵仔夜行軍》兩部作品,皆以虛構的鄉野傳說與童話寓言,轉化並批判台灣著名的環境議題。透過持續的田野調查,劇團深入土地、挖掘故事與人物,在七年的不斷交會中,創作者與田野地,早已交織在彼此的生命裡。

    文字|吳孟軒、蛋妹(ViviChen)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童話‧詩‧劇場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41期 / 2004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童話,如幹細胞在劇場裡繁殖開來……

    二○○四年酷熱夏天,很想把一塊薄荷軟糖,拉長切割成四段舞蹈枕頭、布偶枕頭、音樂枕頭、話劇枕頭。誰知道童話幹細胞的臍帶血,會溫馴遺傳還是凶猛突變,衍生出麗如豔陽的四朵向日葵,抑或絕望疲憊棄我們而去的四隻蝴蝶?

    文字|莊裕安
    第141期 / 2004年09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