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劇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內篇之三
多元開放的藝術展演場
除了租用公部門閒置空間作為棲身的家,藝術團隊也接受公部門委託,將公共空間經營成一個延伸劇場創意,實踐文化生活,兼具經營與社會功能的有機場域。台北市最知名的例子就是紅樓劇場與牯嶺街小劇場,在團隊的經營下,分別展現出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景。而東台灣的台東鐵道藝術村,更已形成一個融合觀光與藝術的創意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大劇場格局 打造小劇場歌仔戲
為第三代找舞台,陳勝在走「外明華園」路線
明華園當家丑角陳勝與其所領軍的日字團,選擇在台北紅樓劇場,塑造歌仔戲節奏快速、輕鬆戲謔的另類風貌,贏得了媒體、專家和觀眾一致的熱烈回響,台大戲劇系主任林鶴宜盛讚,這是「外明華園」的誕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喫茶聽戲,回味古老茶館風
在時髦新穎、辣妹酷哥滿街跑的西門町,紅樓劇場展現另類的時髦品味,讓人在百年古蹟中喫茶看表演,小劇場、演唱會、傳統戲曲不一而足。紅樓現任營運經理王承禹說,紅樓是一個「任何事都可能發生的地方」,他希望賦予這個歷史空間多重的意義,並且朝多元化行銷企畫,讓更多人可以藉由多種角度認識紅樓。
-
戲劇
想像台北的演員劇場
李立亨認為紅樓劇場「一有表演,就像個馬戲團,讓人著迷於把新鮮的想法立體化。」不過,台灣沒有批判性的政治劇場,台灣觀眾娛樂的選擇很多,演員劇場個人呈現的文本內涵不管有多批判,有多辛辣,大概都比不上現實生活裡的媒體報導與立法院亂象。李立亨期待有人能砸下大錢,以更強、更大的製作能力與預算,來測試台灣多元劇場的可能性。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五月風情,品味獨奏正當時 經過SARS與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狂風般的席捲之後,五月,是個適合聽聽獨奏小品的季節。 堪稱身懷德奧傳統精華的德慕斯(Jorg Demus)、陽光男孩田波(Sergio Tiempo)及銀髮族的史蘭蒨斯卡(Ruth Slenczynska)將各自呈現鋼琴世界裡不同的面貌。 兩廳院推出的獨奏家系列將由兩位樂壇老將率先上場:蘇顯達與劉榮義,不同於蘇顯達嚴謹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劉榮義這位國內第一把交椅的雙簧管演奏家將呈 現多媒體的演出。另外在馬勒系列中受到矚目的樂壇新秀翁千琇,愛樂者將在五月聽到她的獨奏會。而一直在教學外,仍努力不懈持續舞台演出的長笛演奏家阮馨 儀,在這個月裡也定下了春季獨奏會。無獨有偶的,小提琴家陳幼媛的「法國時光」,將使初夏的台北充滿法式的呢喃。 獨奏音樂會或許沒有管弦樂或是室內樂音樂來得「聲光俱佳」,然而獨奏卻是最能直指人心的方式:音樂之於演奏者與聽眾、演奏者之於聽眾與音樂、聽眾之於音樂與演奏者,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效應或平衡呢?五月,是個適合體驗的季節。(林芳宜) 現代人思維的自然回歸「後現代」的音樂、美術與建築講座音樂會 因為SARS病毒的肆虐,使得台灣首屆現代音樂節在最後一刻化為烏有。幸好即將在實驗劇場展出的「後現代」講座音樂會,將帶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一窺現代人的文化風景。 什麼是「後現代」﹖它與「現代」有何關聯與不同﹖誠如策劃者陳漢金博士所言:「現代」反映出沒是的徬徨與焦慮,而「後現代」則流露出對於即將來臨的「新世代」(new age)天真、樂觀與期盼的情懷。 「後現代」的藝術裡沒有「現代」艱澀難懂的語彙,沒有創作技巧的競技,只有現代人自然流露的思維,是「現代藝術」披荊斬棘之後的一種精神回歸,是追尋文化根源的一種展現。 此次講座除了有彭廣林、姜智譯、何君恆、吳世傑、陳詩愔擔綱的弦樂四重奏與鋼琴演出外,更邀來美術界的顧士勇、建築界的陳天祐,觀眾將可從視覺與聽覺的經驗中領略「後現代」的美。(林芳宜) 【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打開台灣劇展史
匯演現象產生的背景因素及其發展模式,隱含著對於台灣當代劇場發展的啓示或影響、以及創作藝術本質的提昇與否等議題。像「實驗劇展」這種年度一次的匯演,便對於一九八〇年代以降的台灣現代劇運貢獻良多。因此,縱覽國内現代劇場匯演的歷史脈絡,應該値得成為一個「小題大作」的切入點。